紅山區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區

紅山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北緯42°13′,東經118°53′。全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14千米。全區總面積50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佔中心城區面積50%以上)。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山區常住人口為469079人。

因城區東北部有一赭紅色的山峰,故史稱紅山,蒙語為“烏蘭哈達”。居住著漢、蒙、滿、回、朝鮮等22個民族。

紅山區是由1983年11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時改原縣級赤峰市建立起來的,與瀋陽、北京等歷史名城具有較深的淵源,自古就有“東接遼瀋,南依京畿”、“旱碼頭”之稱。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270.11億元。三次產業比為2.7:50.7:46.6。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20年8月,紅山區入選2020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名單。

歷史沿革


紅山區
紅山區
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屬饒樂都督府,近代屬中京,元、明代為蒙古屬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建城,清政府在此設烏蘭哈達理事通判廳。後設通判廳(隸屬承德府)。
1778年改為赤峰縣。
1903年改為赤峰直隸州。
1940年改為翁牛特右旗,1945年分設赤峰市、赤峰縣。以後市、縣時分時合。
1955年熱河省撤銷,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62年復分設赤峰市、赤峰縣。
1969年至1979年劃歸遼寧省轄。
1983年10月10日,撤銷昭烏達盟公署,設立地級赤峰市,原縣級赤峰市改建置紅山區。
1996年,紅山區轄7街道2鎮1鄉:站前街道、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東城街道、鐵南街道、南新街街道、橋北鎮、紅廟子鎮、城郊鄉。區政府駐城區中心。2000年末,全區轄9個街道、2個鎮、1個鄉。
2002年,全區轄9個街道、2個鎮、1個鄉,18個行政村、98個居委會。
2005年,赤峰市松山區文鍾鎮劃歸赤峰市紅山區管轄。
2006年,紅山區將4個鄉鎮調整為2個鎮:撤銷城郊鄉,併入文鍾鎮;撤銷橋北鎮,併入紅廟子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紅山區轄文鍾鎮、紅廟子鎮和西屯、三中、永巨、站前、鐵南、長青、東城、哈達、南新9個街道。
2009年末,轄11個街道、2個鎮,27個行政村、67個社區。

行政區劃


紅山區轄11個街道、2個鎮: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東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鐵南街道、長青街道、哈達街道、西城街道、橋北街道、紅廟子鎮、文鍾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山區位於赤峰市南部。區境以赤峰市區為中心,分別向東、西北、西南三側凸出,呈似橫卧“Y”形版圖。四周與松山區元寶山區喀喇沁旗毗鄰。全區總面積506平方公里。紅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赤峰市中南部,介於東經118°50′~119°11′、北緯42°02′~42°21′之間,最東點為紅廟子鎮東南營子村東山,與元寶山區接壤;最南點為文鍾鎮南大營子村老爺梁、最西點為文鍾鎮西水泉村麒麟山,與喀喇沁旗毗鄰;最北點為橋北街道哈達和碩村電台地,與松山區交界。

氣候

氣候紅山區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嚴寒少雪,多西北風,夏季雨量集中,多西南風,年均氣溫6.7℃,最冷1月平均氣溫-11.7℃,最熱7月平均氣溫23.3℃,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雨季集中在7、8月份,全年降水68%,無霜期135~145天,年日照在3000小時左右,夏秋晝夜溫差大。9月22日左右出現初霜,伴有大風天氣。

地形地貌

紅山區地處內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北部為大興安嶺西南段山地,燕山山系的七老圖山屏於西部,努魯爾虎山呈於東南側,構成了三面環山的半環形,地勢西高東低,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間,海拔最高為2067米。地貌形態可分為山地、高平原、熔岩台地、低山丘陵、沙丘平原。其中山地面積佔17.74%;高平原佔5.72%;低山丘陵佔19.44%;沙地佔21%。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紅山區主要有煤、石油、金、銀、銅、鐵、硒、葉臘石、螢石等礦產資源。

人口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山區常住人口為469079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紅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36.99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125.87億元,增長8.2%。
2013年紅山區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6:52.6:44.8調整為2.7:50.7:46.6,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10.3%,分別高於一、三產業5.9和2.1個百分點,居三次產業之首。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59.2%和39.8%,第二產業較上年下降了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了3.7個百分點;從拉動經濟增長情況看,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1、5.5和3.7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分別高於第一產業5.4和1.8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紅山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3062公頃,比上年下降4.7%。其中,糧食作物11388公頃,下降1.1%;經濟作物1674公頃,下降23.3%。紅山區糧食產量5.35萬噸,下降17.7%。其中穀物5.31萬噸,下降17.9%;豆類318噸,增長17.3%。經濟作物產量有升有降,其中,油料產量549噸,增長1.1%;蔬菜12.35萬噸,下降22.4%;瓜類1304噸,增長123.7%。
2013年紅山區花卉、特色水果種植園區11處,總面積1037畝;新建設施農業園區2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落實完成17萬畝;完成建設小型聯戶沼氣7處;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5萬元;機播、機耕作業分別達到了14萬畝、17.5萬畝;完成機械深施化肥5萬畝;完成機械精少量播種8萬畝;完成免耕播種5萬畝;完成玉米膜下滴灌播種1.5萬畝。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6.7%,比上年增加3.3個百分點。紅山區農機總動力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
2013年紅山區有龍頭企業73家,自治區級17家,市級10家。其中加工型龍頭企業48家,流通型企業25家,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輻射帶動周邊旗縣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
2013年牲畜存欄5.58萬頭只,比上年下降2.3%。其中大牲畜1.68萬頭只,下降4.8%;小牲畜2.57萬頭只,下降0.03%。生豬1.34萬口,下降3.4%。2013年肉類總產量4849噸,下降4.4%。牛奶5439噸,下降15.7%;禽蛋3500噸,下降3.2%。

第二產業

2013年紅山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22.2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67家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4%;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8.83億元,增長7.2%。按企業規模分,大中型工業增長7.8%;按企業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1.1%,其他類型企業增長9.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長4.2%,重工業增長8.2%。從主要增長因素看,重點行業成為帶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行業實現產值322.91億元,增長6.7%。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3.46億元,增長5.3%;實現利稅48.74億元,增長22.7%;實現利潤43.22億元,增長30.5%;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6%,比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8家,虧損企業虧損額1.14億元,比上年下降43.3%。
2013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4.73億元,比上年增長14.5%,佔GDP總量的5.5%。紅山區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2家,實現利潤1.96億元,下降17.7%;實現稅金1.4億元,增長21.9%。

第三產業

2013年紅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92.35億元,增長13.3%;住宿餐飲業12.72億元,增長14.5%。2013年商品銷售(營業)額30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187.47億元,增長16.1%;零售業銷售額100.53億元,增長15.3%;住宿業營業額4.75億元,增長13.2%;餐飲業營業額13.44億元,增長18.5%。年末我區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4家,實現成交額38.4億元,比上年下降4.5%。
2013年末紅山區公路里程達429.84公里,比上年增長4.3%。其中國道10.9公里,省道16.75公里,縣道28.9公里,鄉道125.22公里,村道248.08公里。2013年公路貨運量完成668萬噸,增長2.4%;貨運周轉量89530萬噸公里,增長2%。公路客運量136.36萬人次,增長1.7%;客運周轉量8120萬人公里,增長1.7%。
2013年紅山區共有星級賓館7家,有旅遊團隊接待能力的餐廳和特色餐飲企業186家。2013年共接待旅遊人數1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旅遊收入實現17.8億元,增長7%。

社會


科技

2013年共安排1700多萬元作為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重點支持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和農畜產品產業加工園區建設。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科技項目6項,總計獲得上級科技項目資金290萬元;有3項科技成果通過市級鑒定;2013年申請專利95項,授權55項,其中外觀設計9個,實用新型46個。2013年紅山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考核,並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

教育

2013年紅山區共有各類學校134所。其中,小學38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5所,職業高中7所,學前教育72所,特殊教育1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共64138人,其中小學25154人,初中12510人,普通高中7731人,職業高中6100人,學前教育在校(園)生數12493人,特殊教育150人。各類學校共有有專任教師4724人,高考錄取人數3936人。紅山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初中升高中入學率95.5%。

文化事業

2013年末紅山區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3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2個,鄉鎮文化站4個,草原書屋28個,美術館1個。

醫療衛生

2013年末紅山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430個,其中醫院26個,衛生院3個,婦幼保健機構2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個。年末紅山區醫療衛生單位實有病床726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8002人,其中醫生2890人。衛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床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斷加強。

體育

2013年紅山在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12項群眾體育賽事,參與人數達萬人以上。紅山共舉辦各項體育賽事27項,參賽人數2000人次。其中區體委系統舉辦21次,參賽人數1500人次。2013年參加市級比賽3次,榮獲2個第一名,1個第二名;參加自治區級以上比賽6次,榮獲18個第一名,13個第二名,14個第三名成績。紅山區老年體協組織已發展到78個,有2.65萬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占老年人口總數的50%。

旅遊


魯班廟
赤峰魯班廟建於2006年左右,位於赤峰紅山區一道街老爺廟院子,是在清朝所建的舊魯班廟原址建設的。
紅山區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寺位於紅山區西橫街,是紅山區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極具中式建築風格。1739年,由回族鄉老主持,乾隆八年(1743年)又斂布施進行修建,斂布施人員最遠處曾到過新疆等地。由從奉天(瀋陽)請來曾建築奉天南寺的工程師設計施工修建,所以赤峰北寺與瀋陽南寺形制相同。建築赤峰清真寺的木料均採用赤峰南山紅松,於乾隆一二年(1747年)完成。
天主教堂
位於紅山區二道街東段路北,1939年開工,堂寬12米,38.5米、計11間,能容納800人,該堂為署式建築,中有14根圓柱,棚起圓旋,門窗亦同,外有鐘樓兩座。曾為天主教奉天總教區赤峰教區主教教座所在。
紅山
紅山,蒙語稱:烏蘭哈達,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這幾個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所以,人們後來都叫它“紅山”。

獲得榮譽


專項工作名稱或榮譽稱號批准機關及文號命名時間
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2020.12.
自治區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內科發社字[2012]1號2012.1
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國家科技部2008.1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2009.5
國家級衛生城全國愛衛會2007.1
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11
自治區文明城區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2011.8
自治區文化先進旗縣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2006.11
自治區科普示範城區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2001.9
2006年度自治區平安穩定創建先進旗縣內蒙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紀檢委、內蒙古黨委組織部、內蒙古自治區人事廳、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廳2007.3
2020年8月,紅山區入選2020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