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鶇非洲亞種

烏鶇非洲亞種

嘴黃,眼珠呈桔黃色,羽毛不易脫落,腳近黑色。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形態特徵


雄鳥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烏褐色,有的沾銹色或灰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是黑色。下體黑褐,色稍淡,頦綴以棕色羽緣,喉亦微染棕色而微具黑褐色縱紋。嘴黃,眼珠呈桔黃色,羽毛不易脫落,腳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黃色。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尤其喜歡棲息在林區外圍、林緣疏林、農田旁樹林、果園和村鎮邊緣,平原草地或園圃間。常結小群在地面上奔走,棲落樹枝前常發出急促的“吱、吱”短叫聲,並善仿其他鳥鳴。膽小,眼尖,對外界反應靈敏,夜間受到驚嚇時會飛離原棲地。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所吃食物有鱗翅目幼蟲、尺蠖蛾科幼蟲、蝽科幼蟲、蝗蟲、金龜子甲蟲步行蟲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和幼蟲。也吃樟籽、榕果等果實。

繁殖方式


每年的4~7月開始繁殖,巢大都營於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幹分支處、距地面約3米,棕櫚葉柄間等處築碗狀巢,以枝條、枯草、松針等混泥築成深杯狀。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4~15天。雌雄共同育雛。

分佈範圍


分佈於非洲西部和北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