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林龍的結果 展開
- 爬行動物
- 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
林龍
爬行動物
林龍(學名Hylaeosaurus)又名森林龍、叢林龍或海拉爾龍,是種原始甲龍下目恐龍,是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恐龍總目的第一次定義時,所參考的三類動物之一,而且是當中最不清楚的。林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屬於較早的甲龍類恐龍。它的化石目前只在英國有所發現。林龍是最早被發現的恐龍之一,也是恐龍世界中第三種被研究的恐龍,於1833年由禽龍的發現者曼特爾醫生研究定名。
林龍生活在距今約1.35億年前,又稱森林龍、叢林龍或海拉爾龍。林龍是相當典型的裝甲恐龍,在其身體兩側長有兩排尖刺,臀部也有兩排尖刺,並沿背部有三列裝甲,尾巴可能還有一列裝甲。林龍的頭部很長,更像結節龍,不太像甲龍。頭部前有喙狀嘴,顯示它們可能是吃地面上的低矮植物。
林龍的拉丁文含義為“林地爬行動物”。
林龍生存於下白堊紀凡藍今階至貝里亞階,約1億3500萬年前的。吉迪恩·曼特爾原先估計它們約有7 .6米長,或約是當時其他恐龍的禽龍及斑龍的一半長度。估計林龍只有約6米長。
林龍是相當典型的裝甲恐龍,在其肩膀處有三根長尖刺,臀部有兩根尖刺,以及沿背部有三列裝甲。尾巴可能還有一列裝甲。林龍的頭部很長,較像結節龍多於甲龍。頭部前有喙狀嘴,顯示它們可能是吃地面上的低矮植物。
身形對比
曼特爾原先提出林龍的意思是“森林蜥蜴”,是以化石發現地的蒂爾蓋特森林來命名。後來,他又指出這是指“威爾德的蜥蜴”,即以發現林龍的早白堊紀威爾德岩層來命名;威爾德(Wealden)也帶有森林的意思。
武裝林龍的種小名意為“有裝甲的”,是因在它們的背部有多排尖刺,尾巴可能也有。
林龍 復原著色圖
模式種是武裝林龍(H. armatus),是在1833年由吉迪恩·曼特爾描述、命名的,當時是林龍屬的唯一物種。它們的化石只有兩組部份骨骼、一些尖刺與鱗甲、以及其他不同的小型碎片。最完好的標本是一組骨骼的前半段,但缺乏了大部份的頭部,只有在石灰岩表面的部份可供研究。 Polacanthoides ponderosus、康氏林龍(H. conybearei)、以及歐文氏林龍(H. oweni)過去曾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但都已確定為武裝林龍的異名。曾有科學家提出林龍與多刺甲龍其實是同一物種,但兩者的骨骼結構上卻有數處的不同。
在傳統的分類,林龍是屬於原始結節龍科下的多刺甲龍亞科,如同加斯頓龍及多刺甲龍。在1990年代,多刺甲龍亞科被誤認具有小型尾槌,而被重新分類為原始的甲龍科,因此林龍可能是原始的甲龍科,但多刺甲龍亞科的整體研究仍不清楚。多刺甲龍亞科最繁盛是於巴列姆階的北美洲及歐洲,但在很短的時間后就滅絕了,並由較衍化的甲龍科所取代。
全副武裝的林龍在受到肉食性恐龍攻擊時,通常會馬上蹲伏下來,把前肢和後腿都蜷到身子底下,就這樣趴著一直等到獵食者走開。雖然這是一種很消極的禦敵手段,但卻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