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理性的結果 展開
- 漢語詞語
- 哲學概念
理性
漢語詞語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為了獲得預期結果,有自信與勇氣冷靜地面對現狀,並快速全面了解現實分析出多種可行性方案,再判斷出最佳方案且對其有效執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通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到確定的結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質就是否定與懷疑。
理性(英語:reason)最早源起於希臘語詞語“邏各斯”(希臘語:λόγος,logos)。在羅馬時代,譯成拉丁語:ratio,拉丁語原意是計算金錢,但在等同於邏各斯后,成為哲學上廣泛使用的術語。譯成法語后,成為法語:raison。最後形成了理性(英語:rationality)與理智(英語:reason)的字根。
真理的本性即為“理性”。真實的道理就叫真性,真理源於自有永有的創造者。人對真理的探究結果產生理性。
1.實性即理性
【理性】性者,以不改為義,本具之理體,終始不改,謂之理性。指始終不變之本具理體。性,乃不待其他因緣,無始以來,法爾存在之本具因種。如以無常、苦、空、無我等為一切法共通之理性。摩訶止觀卷五上,則以實性即為理性。(大智度論卷三十一)p4719
2.涵養性情。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聖人之上務也。”
3.本性。
《後漢書·黨錮傳序》:“聖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與,節其所偏。”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辨惠洪論東坡》:“僧 惠洪 覺范 嘗言,東坡 言語文字,理性通曉,蓋從般若中來。”
4.道理。
《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這算甚麼話!要人走,錢不還人家,這箇理性倒少有。”
葉紫 《豐收》八:“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種下來的穀子,都一擔一擔地送給人家挑走,這些人又都那樣地不講理性。”
5.理智;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
茅盾 《宿莽·色盲》:“她是靜默的,她是理性的,她是屬於舊時代的蘊藏深情而不肯輕易流露的那一類人物。”
丁玲 《母親》:“她一想起這些就忍不住要大哭,要失去了理性,失去了知覺的大哭一場。”
6.指屬於判斷、推理的思想活動,與感性相對。
毛澤東 《實踐論》:“理性的東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於它來源於感性。”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四:“‘憑什麼知道我一定會回來?’‘憑我理性的推測!’他笑著說。”
理性一般指人們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分析、綜合、比較、進行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其意思和感性相對,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
社會學角度來講,理性指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實際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獲得結論,意見和行動的理由。
理性的意義在於對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卻與生俱來的社會使命負責。
理性[漢語詞語]
1.冷靜的態度,對於緊急的事或物能夠不緊張且熟練的操作和處理不慌張,就是常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中的‘色’即是焦急的心不能表露在臉面,俗話就是遇事不慌;
2.全面的認識,對於人、事或物能夠從多個方面去了解再總結,比如:人,他的個人特點(即性格,習慣,做事風格.....);事或物,就要了解事或物的前因後果;
3.詳細的分析,在分析人與事或物時:當事態緊急時則一般從主觀上去分析而避免事態擴大,但少作客觀分析是防止和避免重複類似的事件;
4.後果的預知,它是根據從感性的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和總結並換位的客觀分析、判斷、推理的結果;
5.心理素質的要求,就是要有自信與勇氣;
6.多種後備計劃方案;
7.優劣的互補,有時以劣為優且以優為劣,有時中性。
認識的高級階段。與“感性認識”相對,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其特點是它的概括性和間接性。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整理和改造,就會產生認識的一個飛躍,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它是認識的深化,是抽象思維,是對事物本質的、整體的和內部聯繫的概括和反映。認識的真正任務在於經過感性認識而上升到理性認識。而理性認識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能夠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提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輕視理性認識的重要,就會陷入狹隘的經驗主義錯誤。真實往往是理性的(或超過理性的),而理性不一定就是真實的,理性的真實的產生往往是根據一個人的思想所造成的反應得來的結論。理性是需要通過認識的,這個認識的過程或長或短,但是是必須存在的。
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說得簡單些理性思維就是一種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
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活動。理性思維能力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各種能力之母。
理性思維屬於代理思維。它是以微觀物質思維代理宏觀物質思維的。理性思維的產生,為物質主體時代的到來,為主體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為物質世界的快速發展找到了一條出路。理性思維是利用微觀物質與宏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來實現對宏觀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觀物質主動與宏觀物質加強同一,而後是宏觀物質“主動”與微觀物質加強同一。前者是微觀對宏觀的認識,後者是微觀目的性的實現。只有微觀物質對宏觀物質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有微觀物質利用宏觀物質發展的必然來實現對宏觀的控制。
理性思維例子:買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麼樣,沒有香甜感,於是我去查找原因,發現只有少數的橘子如我買的這樣,但是並不能這樣來將橘子的品質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對自己的感知還要能夠做恰當的概括和說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體現內容的遞進關係
理性主義、歐洲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認人的理性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高於並獨立於感官感知。一般認為隨著笛卡兒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間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得以傳播。同時代相對的另一種哲學方法被稱為不列顛經驗主義(經驗主義中的一派),它認為人類的想法來源於經驗,所以知識可能除了數學以外主要來源於經驗。這裡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知識來源以及證實我們所知的一種手段。
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並非由當時的哲學家,而是後人作出了區分。
不理性
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根據單一的感性認知而作出片面的總結和處理事件,易受個人性格等因素影響。
非理性
形容人在正常狀態下時的除藝術行為外的不正常行為。任性、失神經、無意識是非理性的三種狀態。
思維正常,但不以正常思維結果行事,叫任性。
思維不正常(因醉酒、吸毒等情況思維不正常或有神經障礙),致使大腦不能輸出正常結果,叫失神經;
大腦機理正常,但因反應相對遲鈍,造成瞬時無結果輸出,導致的所謂不加思考的行為,叫無意識。這是人腦的機理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