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石榴

起源於五河縣民歌之鄉小溪鎮小溪村

《摘石榴》是流傳於安徽省五河縣的地方民歌,屬於五河民歌的代表作。

20世紀50年代初,五河縣小溪鎮小溪村霍錦堂老人將當地民間傳唱了一百多年的小調改成三人小戲《摘石榴》,由民間藝人安華芝(飾小姑子)、張相千(飾小生)、王萬霞(飾嫂子)精彩演繹。后在華東地區民間文藝匯演中獲演唱一等獎。1979年,五河縣文化館張榮陽等人對當地民歌進行採集整理,安徽省民歌徵集小組專家對《摘石榴》進行刪節改編,由三人表演轉為兩人對唱。1982年,歌手曹新雲和馬留柱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民歌大賽展示新曲,大獲成功。2001年,五河歌手張紅曼、薛勝友演唱《摘石榴》獲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金獎。2008年6月,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朱逢博、吳瓊、孫國慶、魏金棟張燕阿寶等眾多明星歌手也曾演唱;2010年2月,著名歌手祖海將此歌唱進維也納金色大廳。

創作背景


《摘石榴》起源於五河縣民歌之鄉小溪鎮小溪村。過去村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石榴樹,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作了這首儈炙人口的民歌。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不滿父母包辦婚姻,追求自由戀愛,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歌曲歌詞


女:姐在南園摘石榴
哪一個討債鬼隔牆砸磚頭
剛剛巧巧砸在了小奴家的頭喲
要吃石榴你拿了兩個去
要想談心你隨我上高樓
何必隔牆砸我一磚頭喲
呀兒喲 呀兒喲
依得依得呀兒喲
何必隔牆砸我一磚頭喲
男:一不吃你的石榴我二也不上樓
談心怎麼能到你的家裡頭
砸磚頭為的是約你去溜溜喲
女:昨個天個我為你挨了一頓打
今個天我為你又挨一頓罵
挨打受罵都為你小冤家喲
呀兒喲 呀兒喲
依得依得呀兒喲
挨打受罵都為你小冤家喲
男:聽說你挨罵我心難受
妹妹挨打如割我的肉
你不如跟我一道去下揚州喲
女:聽說下揚州正中我心頭
打一個包袱我就跟你一道走
一下揚州再也不回頭
合:呀兒喲 呀兒喲
依得依得呀兒喲
一下揚州再也不回頭喲
一下揚州再也不回頭喲
呀兒喲 呀兒喲
依得依得呀兒喲
一下揚州再也不回頭喲
一下揚州再也不回頭喲

歌曲鑒賞


《摘石榴》優美的旋律,曲調歡快、明暢,大方的表演,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好評,《摘石榴》還作為每場演出的結束曲播放,連藝術節頒獎儀式的伴奏也鎖定了這首歡快的樂曲。

歌曲mv


《摘石榴》讓大江南北識得中國民歌大系中五河民歌這朵藝術奇葩。 1982年,歌手馬留柱和曹新雲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民歌大賽展示石榴新曲,大獲成功,隨即在中國唱片社灌錄唱片和盒帶,於全國和東南亞發行。同年,新《摘石榴》入選歌曲集《帶露的花朵——安徽民歌100首》。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獲獎作品結果
2012年“2012音樂·中國杯”全國音樂大賽《摘石榴》-
2001年11月2001年國際民歌藝術節獲金獎《摘石榴》-

重要演出


時間節目地點
2010年3月30日維也納男子合唱團合唱中國安徽傳統民歌《摘石榴》維也納金色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