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橋鎮

重慶市開州區下鎮

鐵橋鎮,隸屬於重慶市開州區,地處開州區西南角,東連臨江鎮,南接南門鎮、岳溪鎮,西鄰巫山鎮,北接南雅,距開州區人民政府駐地32千米,區域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清末,鐵橋鎮境域為江里鐵鎖橋甲;1985年9月,鐵橋鄉改建鐵橋鎮。2020年末,鐵橋鎮常住人口為37688人。截至2020年6月,鐵橋鎮下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鐵鎖橋社區。

歷史沿革


鐵鎖橋
鐵鎖橋
清末,為江里鐵鎖橋甲。
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鐵鎖橋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鐵橋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鐵橋鎮改為鐵鎖橋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聯保改為鐵橋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鐵橋鄉析置靈通鄉。
1958年,鐵橋鄉改為鐵橋公社。
1961年,鐵橋公社析置靈通公社。
1983年10月,鐵橋公社改為鐵橋鄉。
1985年9月,鐵橋鄉改建鐵橋鎮。

行政區劃


鐵橋鎮政府大樓
鐵橋鎮政府大樓
轄鐵鎖橋、銀橋、花橋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金沙、龍王橋、龍泉、黃龍、萬塘、岳龍、五福、玉河、鐵橋、三台、靈通、天安、張家坪、億世、新南等15個村民委員會。
幅員面積達115平方公里,有總人口6.3萬人(2020)。城鎮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

區劃沿革

1997年,鐵橋鎮下轄32個行政村和鐵鎖橋1個社區。
序號名稱
1萬塘
2岳龍
3五福
4玉河
5鐵橋
6三台
7花橋
8花山
9高坪
10白臘
11黃龍
12永寧
13玉蘭
14金沙
15西彎
16龍泉
17泉水
18馬鹿
19窯坪
20龍王橋
21復明
22雄獅
23金盆
24靈通
25山泉
26新南
27碧綠
28億世
29天安
30河溪
31吉安
32磨盤
2004年,鐵橋鎮行政村調整為15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金沙
2王橋
3龍泉
4黃龍
5萬塘
6岳龍
7三台
8靈通
9張家坪
10天安
11億世
12新南
13鐵橋
14玉河
15五福
2011年末,鐵橋鎮下轄鐵鎖橋1個社區,15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137個村民小組。
序號名稱
1金沙
2龍王橋,龍泉
3黃龍
4萬塘
5岳龍
6五福
7玉河
8鐵橋
9三台
10靈通
11天安
12張家坪
13億世
14新南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鐵橋鎮下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鐵鎖橋社區、花橋社區、銀橋社區、金沙村、龍王橋村、龍泉村、黃龍村、萬塘村、岳龍村、三台村、靈通村、張家坪村、天安村、億世村、新南村、鐵橋村、玉河村、五福村,鎮人民政府駐鐵鎖橋社區。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鐵橋鎮衛星圖
鐵橋鎮衛星圖
鐵橋鎮地處澎溪河中游,屬淺丘河谷地形,海拔180—1200米之間,最高點在新南村望神嘴,最低處在張家坪村河畔。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20℃左右,年降雨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肥沃。

地形地貌

鐵橋鎮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屬淺丘河谷地貌;境內最高峰位於新南村望神嘴,海拔1130米;最低點位於張家坪村河畔,海拔178米。

水文

鐵橋鎮境內屬南河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南河從與巫山鎮連接的黃龍灣入境,向北至龍王橋村流入臨江鎮,境內長11千米,年均流量94.8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鐵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雷擊等;冰雹平均約10年一次,主要發生在4—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4年4月,持續下冰雹約10分鐘,鐵橋鎮農田受災面積3萬畝。

自然資源


鐵橋鎮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主要為煤炭,地質儲量300萬噸,可采儲量150萬噸;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050萬立方米。2011年,鐵橋鎮有耕地面積4.6萬畝,人均0.9畝;可利用林地面積6.2萬畝。

人口民族


人口
鐵橋鎮
鐵橋鎮
2011年末,鐵橋鎮總人口5.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716人,城鎮化率23.2%;另有流動人口993人。總人口中,男性31096人,佔52.6%;女性28011人,佔47.4%;18歲以下14304人,佔24.2%;18—35歲11780人,佔19.9%;35—60歲24043人,佔40.7%;60歲以上8980人,佔15.2%;以漢族為主,達5.90人,佔99.9%;有土家、苗、壯、布依、侗、仡佬、黎、瑤等17個少數民族,共72人,佔0.1%。2011年,鐵橋鎮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4.3人。
2017年末,鐵橋鎮常住人口為62576人。
截至2018年末,鐵橋鎮戶籍人口為58536人。
2021年6月9日,重慶市開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鐵橋鎮常住人口為37688人。

社會事業


教育

鐵橋鎮
鐵橋鎮
2011年末,鐵橋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600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4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2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50人,專任教師205人,初中適齡人口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高中1所,在校生1700人,專任教師130人。2011年,鐵橋鎮全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8.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4%,比2010年增長0.5%。

科技

2011年末,鐵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1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7人,經營管理人才28人,技能人才52人,農村實用人才6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鐵橋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15個;農家書屋15個,藏書3.3萬餘冊。鐵橋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15個,其中夜貓樂隊、大發樂隊、社區舞蹈團、鑫鑫樂隊等文化藝術團體經常參加各類演出。2011年末,鐵橋鎮有學校體育場7個;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8%。2011年末,鐵橋鎮有電視廣播站1個,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000戶,入戶率26.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鐵橋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床99張,固資產總值3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7名,執業助理醫師26人,註冊護士21人。2011年,鐵橋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7萬人次。2011年,鐵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4.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5.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2萬人,參合率99.5%。

社會保障

2011年,鐵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04戶,人數769人,支出180.1萬元,比2010年增長8.6%,月人均196元,比2010年增長10%;醫療救助3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93人次,共支出4.3萬元,比2010年增長5.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66戶,人數1742人,支出250.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1%,月人均100.3元,比2010年增長10.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2人,支出13.6萬元,比2010年增長3.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72人,支出150.7萬元,比2010年增長18.7%;農村醫療救助10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48人次,共支出18.7萬元,比2010年增長5.2%;農村臨時救濟306人次,支出13.5萬元,比2010年增長4.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20萬元,比2010年增長5%;有敬老院2家,床位100張,6個五保家園,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0人。社區服務站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55萬元,比2010年增長14.5%;基金支出合計13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5萬人,參保率86%。

城鎮建設

鐵橋鎮
鐵橋鎮
建設休閑宜居城鎮,既為當地百姓改善生活環境,又為接納外地遊客提供良好感觀,主要在城鎮規劃、風貌特色、環境保護上做足文章。
一是在城鎮規劃上,復建渝巫路場鎮幹線,使過境車輛從南山下經過,形成循環互通式交通網路;增大城鎮建設規模,使城鎮由現有的一平方公里增至三平方公里,形成趙家壩、張家壩、玉河壩、溫家壩、高坪壩五壩相連、七橋相通、以河為軸的建設形態。
二是在風貌特色上突出兩點:一要對梨花街進行復古式改造,在建築風格、裝飾特色上體現川渝東部地區明清民居特色。二要突出水鄉特色。興修小型水利,梯級提升河流水位;疏浚河道,形成1—2米深的小型人工湖面;興修休閑觀賞河堤和濱河林蔭,使人猶如“小橋、流水、人家”之意景。

經濟


綜述

鐵橋鎮
鐵橋鎮
2014年末,全鎮經濟總量達18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農業總產值4.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4萬噸。農業形成“萬畝梨子萬畝姜,萬畝雙椒香四方,萬頭活豬供香港”的產業格局,優質翠冠梨和生薑獲得“重慶市無公害農產品”稱號。鎮內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慶錢江食品集團,十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大型肉牛養殖基地。
鐵橋鎮農民2014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1066元,比2013年增加13.5%。2014年新建規模化生豬養殖場7個、山羊養殖場19個,年出欄生豬5.8萬頭,山羊2.6萬隻,肉牛1300頭,家禽78萬隻,年產商品魚5萬餘尾,全年全鎮肉類總產量達到6013噸。在萬塘、五福等村打造市級農業生態觀光園區和高山休閑避暑農業觀光園區。
2014年鐵橋鎮中小企業267戶,2014年新增56戶;個體工商戶1188戶,2014年新增166戶,從業人員7059人,營業收入72276.20萬元,利潤總額9154.99萬元,稅收365.26萬元,全年營業收入合計12億元。
2014年招商引資1.88億元落地。
2011年,鐵橋鎮財政總收入2342.1萬元(含轉移支付),比2010年增長66.2%;人均財政收入391元,比2010年增長23.6%。2011年,鐵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74元。
2017年末,鐵橋鎮實現經濟總產值2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8億元,糧食總產量達2.4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78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億元。
2018年,鐵橋鎮有工業企業72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農業

2011年,鐵橋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8.7%,農業增加值1.7億元。鐵橋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鐵橋鎮生產糧食2.7萬噸,人均453千克,其中水稻8476噸,玉米0.5噸。鐵橋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鐵橋鎮蔬菜種植面積達9500畝,主要品種有生薑、山胡椒、花椒等。鐵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兔、家禽為主。2011年,鐵橋鎮生豬出欄5.8萬頭,年末存欄3.5萬頭;肉兔飼養量17.4萬隻,年末存欄7.5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1.4萬羽。2011年,鐵橋鎮生產肉類4768.5噸;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2011年,鐵橋鎮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6000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和雜水果,其中梨年產量4800噸。鐵橋鎮漁業以冷水養魚為主。2011年,鐵橋鎮漁業總產值686萬元。

工業

鐵橋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服裝加工和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鐵橋鎮工業總產值為5.4億元,比2010年增長23%,實現工業增加值2.5億元,比2010年增長21.5%。2011年,鐵橋鎮有工業企業36家,職工2230人;規模以上有工業企業3家,職工0.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比2010年增長8.7%。

商貿

2011年末,鐵橋鎮有商業網點326個,職工2120人。2011年,鐵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6億元,比2010年增長23%。

金融

2011年末,鐵橋鎮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8.4億元,比2010年增長21.2%;人均儲蓄1.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915萬元,比2010年增長29.3%。

基礎設施

鐵橋中學
鐵橋中學
城鎮功能完善,基礎條件好。鎮內建有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機站,移通、聯通、電信網路覆蓋全鎮,重慶市加密電視光纖直達各村,日產5000噸凈水廠能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集鎮普及了天然氣,村村通電話、通電視、通公路。
鎮內有高完中1所,單設初中1所,中心小學3所,村校18所,中心衛生醫院1所,村衛生室33個,福利院2所,幼兒園5所,教育醫療設施完善。鎮內有3所中心完全小學,兩所初高中學,教學質量較高,師資力量雄厚。
小城鎮建設全面啟動,規劃發展的溫家壩小區建設,已初具雛形。小區內南北東西大道已成形,由私人業主投資開發的農貿市場、綜合性停車場、工業品批發市場已修建在即。

代表人物


陳仕俊(1914-1960)靈通鄉茶園村人,1961年2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授予以烈士稱號。
唐宗堯(1877-1963)金沙鄉龍橋村人,革命先驅。
朱世君(1920-1949)鐵橋鄉丁寬溝人,紅岩烈士,渣滓洞殉難。
蔡文彬,繪畫家。

交通


鐵橋鎮
鐵橋鎮
鐵橋鎮有省道渝巫路、講治路過境,境內總長45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鐵橋鎮
鐵橋鎮
鐵橋鎮因境建的鐵鎖所建鐵鎖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