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里村

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下轄村

窪里村地處平谷區西南部,馬坊鎮鎮域北部。東北距平谷城區12公里,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村東、村西分別與小(官莊)英(城)公路和雲(峰寺)馬(坊)公路連接,交通便利。

窪里村域面積1.72平方公里,轄窪里、北墳和西墳3個自然村,201戶,553人,皆為漢族。村委會駐地窪里聚落呈正方形,地勢起伏不平,海拔26米左右。

村名由來


村委會駐地窪里明代成村。因村周圍較高,村內顯低洼,故名。
北墳。清代成村。建於名人墳墓旁,因在窪里北部,故稱。曾有清代名人查日乾後代之墓,今已無存
西墳。清代成村。建於名人墳墓旁,又位於窪里西部,故稱。
2000年前為英城鄉轄村,合鄉並鎮后隸屬馬坊鎮人民政府。

村莊建設


窪里村地處平原,有耕地1402畝,土壤為壤質潮土,地下水資源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強富水區。窪里村地處平 窪里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投資30萬元,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硬化,全部安上了路燈;供水系統實行臭氧消毒,保證人畜飲用水安全;對村民改廁給予補貼,全村有180戶用上了水沖式廁所。重視文化教育。近些年來,該村先後有18人考上大學,其中重點大學3人原,有耕地1402畝,土壤為壤質潮土,地下水資源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強富水區。

人文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窪里村化名“城北”。
戰爭年代,該村有8人蔘軍投身革命。其中,7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1人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該村人郭啟元在從事地下工作時不幸被日本鬼子抓住。任憑敵人嚴刑拷打,郭啟元寧死不屈,壯烈犧牲,被追任為革命烈士窪里村黨支部於1942年成立,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張樹山至今已歷9任,現任村黨支部書記石景明,有黨員48名。近十年來,窪里村先後兩次被評為首都文明村,4次被評為區級文明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窪里村充分發揮人少地多優勢,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藉助京東國際保稅物流園區建設,該村注意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7.5萬元,人均純收入792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