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莊村

位於山東臨朐縣寺頭鎮的鄉村

彭家莊村,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寺頭鎮石家河鄉。村內現有南北大街一條,原為南部各村溝通鹿皋、黃山等地之要道。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石家河鄉彭家莊村全貌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石家河鄉彭家莊村全貌
位於臨朐縣城南30公里,寺頭鎮政府駐地東16公里處。坐落於 兩面環河、兩面繞山的漫窪之中,地勢南高北低,呈長方形。

建制沿革


①鄉·社時期,隸屬於仁壽鄉鹿皋社。
明、清兩代至民國前期,境內區劃實行鄉、社制。全縣分為禮讓、孝慈、仁壽、忠善4個鄉。各鄉所轄社數,不同時期略有增減。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划4鄉、106社。
清光緒十年(1884),禮讓鄉新置人和社。孝慈鄉撤同峪社,孫庄、白修、書堂3社分別改稱龍門、文壇、書壇。忠善鄉撤雙埠、三冢2社,孤山社改稱福山。仁壽鄉撤小關、白沙、張龍3社,新置仁平、文峰2社,黑山社改稱青山。全縣仍設4鄉,下轄社數由106減為103。另外,在縣城周圍置承恩、恆濟二廂。民國前期沿清制。
②區·鄉時期,先後隸屬於第八區鹿皋鄉、九山區、第九區(九山)鹿皋鄉。
1930年,基層區劃實行區、鄉(鎮)制。彭家莊隸屬於第八區鹿皋鄉;1938年,日軍入侵臨朐,建立偽臨朐縣公署,此後縣境區劃幾經調整,直至1948年4月,縣境全部解放后,縣內區劃統一調整。1949年,全縣分為城區、紙坊、盤陽、南流、嵩右、米山、高庄、蔣峪、九山、大關10個區。彭家住隸屬於九山區;1952年,全縣調整為15個區,152個鄉。彭家莊隸屬於第九區(九山)鹿皋鄉;1958年2月縣境撤區並鄉。
人民公社時期,隸屬於鹿皋人民公社(后更名為石家河公社)
1958年9月18日至月底,縣內相繼成立15處人民公社。11月,將全縣15處公社合併,成立臨朐人民公社,原15處公社改為15個管理區。12月,臨朐人民公社撤銷,15個管理區復改為15處人民公社。在此時期彭家莊全名為彭家莊大隊。1981年11月,鹿皋公社更名為石家河公社。
④鄉鎮時期,隸屬於石家河鄉后隸屬於寺頭鎮
1984年4月實行鄉鎮制,臨朐全縣由17處人民公社、1個鎮,改為19個鄉、9個鎮。同年11月,取消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建立1014個行政村,轄1379個自然村。彭家莊村也由此複名彭家莊大隊為彭家莊村。
2007年鄉鎮合併后屬寺頭鎮。

歷史文化


北宋年間,彭氏兩兄弟在此立村,兄住東,稱東彭家莊;弟住西,稱西彭家莊。后因一場大火東彭家莊焚為灰燼,西彭家莊因地處低洼常年積水不宜居住。遂共遷於村南護坡頭下,定名為彭家莊。后彭姓敗落,徙居他處。
至明初,大東峪聶氏2兄弟挑著扁擔來的,彭家莊姓聶的都是一個祖宗,沿用村名。經世代繁衍生息,現為村內大姓。另有張、梁、劉、馮、孟、侯、李、王氏,共9姓,均為漢族。

風景名勝


村西玉帶山,村東為玉帶河,玉帶山南頭遠觀酷似牛之犄角,故名牛角山。山頂蒼松蔽日,翠柏環山,刺槐成林。又有嘎嘣噶,南恨虎洞、北恨虎洞、大石頭窪、石門、石鼓、仙人炕、仙人井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