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漢語詞語

虎子,漢語詞語,拼音是 hǔ zǐ,指老虎之子;強健的男子。也指古代器名;便壺,因形作伏虎狀。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基本解釋


虎子[詞語解釋]
虎子[詞語解釋]
(1)指幼虎。
(2)指勇健的男孩。
(3)指古代器名。
(4)亦指盛水的器具。
一種盛器。口部似張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圓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途有兩說,一說是溺器;一說是水器。東漢時出現,六朝時墓葬中常風見,均為青釉。

引證解釋


1.小虎、乳虎。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喻勇健的男孩。
《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便壺。因形作伏虎狀,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銅製作,漢代王室貴族亦有以玉為之者。
漢、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為隨葬品。《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漢鄭玄註:“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孫詒讓正義:“虎子,盛溺器,亦漢時俗語。”漢應劭《漢官儀》卷上:“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唐陸龜蒙《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唾壺虎子盡能執,舐痔折枝無所辭。”章炳麟《官制索隱》:“漢初侍中,非奉唾壺,即執虎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