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輔助管理

計算機輔助管理

計算機輔助管理,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高速、準確、大量地處理數據的能力幫助管理人員處理各項業務工作。它是現代管理(見管理工程)的重要手段。

目錄

正文


電子計算機具有存儲容量大、處理速度快而準確、通信傳輸能力強並可以聯網等優點,可以解決許多單靠人力不易及時完成的管理任務,如可將上萬種型號規格的材料和元件的庫存情況存儲在磁碟或磁帶中,隨時按照訂貨情況、生產情況和發貨情況進行調整,保持合理的庫存量和準確的庫存帳目,定期分析庫存情況和提高資金周轉率。計算機輔助管理還能對車間或全廠的生產情況迅速進行處理,結合訂貨和生產負荷編製生產作業計劃,有助於挖掘企業生產能力。許多現代大企業還利用衛星通信系統組成全球性的計算機管理網路,承接訂貨並組織跨國合作生產,調劑全球性庫存,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管理的作用。
發展簡況 1954年,電子計算機開始在企業管理中應用。因當時的計算機存儲容量小,輸入輸出的速度不高,使用不方便,主要承擔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如結算帳目、統計和列印報表等。60年代,計算機技術發展很快,在硬體方面,運算速度和存儲容量成倍增長;在軟體方面,研製成功操作系統,可以按要求自動控制輸入、輸出和運算等功能,一般管理人員經過訓練后都能操作。這時,在工業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公司、大企業中建立了實時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計算中心成為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的中心,大量的數據、情報、資料由各個部門彙集到這裡,經過分析處理存入資料庫。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可通過各自的終端設備進行查詢、計劃安排、核算、造表等業務管理工作。自70年代起,電子計算機向小型化發展,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也開始使用計算機。在一些大型企業中已不僅是將所有的業務集中到一個計算機中心,而是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分散式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由若干台小型計算機組成網路,既可獨立處理所屬業務,又可共享信息資源。70年代後期,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微型計算機發展很快。微型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逐漸成為輔助管理的有力工具,它主要用於單項業務的管理,如資料管理、倉庫管理、合同管理、人事檔案管理等,也可與上一層管理計算機聯網使用。
中國的機械工業企業和科學研究單位於70年代開始建立若干計算機管理系統,如用微型計算機管理自動化倉庫,利用中型計算機編製全廠年、季、月的生產計劃,應用計算機進行生產預測等。
應用 計算機在企業中可應用於 3個層次的管理工作。①上層管理工作:屬於戰略決策性質的管理,通過建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一些決策性的工作。例如,收集整理有關經營決策的數據資料;建立企業經營管理的評價方法和數學模型;對企業的生產和技術發展進行預測;對各種資源分配方案、規劃方案通過計算機模擬進行評價和可行性分析,找出最佳方案,對市場進行預測和編製生產規劃等。計算機用於決策工作需要很大的資料庫和複雜的數據處理技術,一般使用功能較強的電子計算機。②中層管理工作:屬於計劃和組織性質的管理。計算機可以編製年度的生產計劃和供應計劃,平衡人力、設備、資金、材料等資源條件,求得較好的經濟效果;管理新產品的研製工作;建立生產調度系統;組織企業內外各部門的協調合作;掌握各部門的工作動態,進行分析比較,以作出正確的指示等。③基層管理:屬於執行性質的管理。計算機輔助企業管理大多由基層入手,它最適合完成大量重複性的業務工作。例如,處理和結算來往的帳目;管理文庫、統計庫存情況;列印工票;編製統計報表;管理圖樣和技術檔案,按照生產計劃檢出縮微底片,複製后供應各部門使用;管理工藝裝備和工具;管理訂貨合同,答覆用戶查詢;起草文件或信件,修改編輯列印;管理人事檔案,統計工時,發放工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