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村民

特別村民

電影劇本是全國首部反映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大背景下,加強黨在農村執政能力建設的作品。由商丘市青年作家祁明傑和商丘市委組織部電教科科長張振華聯合創作。

故事梗概


特別村民
特別村民
特別村民 (2005)故事梗概
講述的是駐村工作隊為所駐村選幹部、配班子、理思路,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的曲折經歷。這部影片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央視電影頻道和商丘市委組織部聯合拍攝,外景地選在我市的梁園區王樓鄉刁庄村和楊油坊村、虞城縣城郊鄉、黃河故道。該片用20多天的時間拍攝完成,於昨日封鏡,預計明年三四月份與全國觀眾見面。在電影拍攝片場,記者採訪了該片導演、主要演員等,並和全體演職人員一起感受到了拍攝電影的那分緊張、認真和執著。

導演簡介


王加賓
職業: 導演
國家或地區:中國大陸
簡介:
1985年他曾在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拍攝的電影《火龍》、《格薩爾王》劇組擔任場記、副導演,主要作品有獲得1995年“飛天”三等獎、全軍三等獎的《牧雲的男人》;獲得2000年公安部金盾獎的電視電影《別讓我看見》;去年在我省平頂山市拍攝的《攤牌》,獲第五屆電視電影“百合獎”二等獎;執導過20集電視連續劇《秀水街》、《百年德性》等。

拍攝花絮


編劇:劇本我們改了十幾遍 《特別村民》電影劇本由商丘市青年作家祁明傑和市委組織部電教科科長張振華聯合編劇,作者曾是我省第一批駐村工作隊隊員,他到寧陵縣楚庄鄉駐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這個劇本,歷時兩年,寫了近3萬字,2003年11月份劇本在《電影文學》雜誌上發表。呈送給省委組織部領導后,省委組織部的所有部級領導和省委副書記支樹平、陳全國分別批示,要求真實地反映駐村工作的經歷。劉滿倉書記、王保存市長分別作出批示,要全力以赴把這部電影拍攝成精品。作為全國黨員電教系統有史以來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而創作的第一部電影,也引起了中組部電教中心主任張金豹的密切關注,他親自對劇本的修改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又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電影《特別村民》劇本研討會,《農民日報》總編張文寶、我國著名作家劉震雲與會並對劇本的錘鍊提高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研討會後,劇本又先後經過6次大幅度的修改和10多次小的改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馬國嶺帶領有關人員,多次到省委組織部、國家廣電總局、央視電影頻道、中組部電教中心協調。最後,終於得到國家廣電總局、央視電影頻道的認可、立項,並與商丘市委組織部達成了聯合拍攝的協議。導演:這部影片越拍越好看 9月16日上午,因天氣原因,在劇組難得的空閑時間裡,導演王加賓在劇組下榻的霞光賓館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王加賓是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著名導演,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幹練、隨和、親切,面對記者的提問,他是有問必答,不時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導演王加賓告訴記者 是怎麼接的這部片子,王導演說,一開始他對劇本不是特別滿意,真正打動他的是今年7月份到商丘看外景地,並和組織部門的同志交換意見,在商丘的3天里,對他觸動很大,他認為這和以往他接的戲都不一樣,這個故事是真正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編劇臆想的、編造的,是生活原型。劇本中那些駐村幹部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對農民的真實情感,是只有在深入到農村后,才能感觸到的。王導演說,在商丘的這段時間裡,一下子喚起他對童年的回憶,讓他想起小時候在山東外婆家度過的兩年快樂時光,想起兒時跟農村孩子一起讀書、放牧、割草、抓兔子的情景,再加上去年拍過一部反映“三農”問題的影片《攤牌》,對這類影片有了感情。市委組織部的領導同志對他的信任讓王導演很有一種責任感,在回北京的火車上他就開始琢磨怎樣拍好這部戲。回北京后他又得到中組部電教中心主任張金豹的鼓勵,張金豹說“主旋律也是可以各種各樣的,不是只喊口號”,他就對拍這部電影有了信心。到目前為止,大家對拍攝的進展都比較滿意,都說這部影片越拍越好看。吳廣林:用心去把握角色 這部影片的男主角由河南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吳廣林扮演。 9月16日下午,在市中心醫院拍村主任李根發受傷的一場戲,記者瞅空當採訪了吳廣林。說起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吳廣林告訴記者,他以前演主旋律的片子比較多,演過焦裕祿、吳金印等英雄模範人物,像這種組工幹部駐村的形象與以往他塑造的都不同,拍這種體裁的電影在全國也是第一次,剛來的時候心裡沒底,這種主旋律的片子不好演。他一直在和導演琢磨,這部片子的核心是什麼?我們的幹部為什麼對老百姓這麼好?最後他們發現了一個理論,一下子就把這個人物撐起來了,就是我們黨和群眾之間像一條路,我們是來修黨和群眾之間這條路的。因為現在我們黨的方針政策到了有些鄉鎮再往下就堵塞了,斷線了,連不上了,片中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張牧原就是來修這最後一段路,直達鄉村農民,是這個人物的思想核心。說起怎麼把握這個角色,吳廣林說,張牧原有時候是個組工幹部,是黨的形象,但更多的時候他是個人,應該從人性方面去挖掘,比如不能老是板著臉,不能老是講大道理,應該和群眾打成一片,從多側麵塑造這個人物的形象,還原他的生活狀態,展現他獨特的政治頭腦,突出他的政治智慧,體現黨的幹部的自覺性。邢瑛瑛:我的河南話很地道 該部影片的女主角副鄉長王雲由著名相聲演員邢瑛瑛扮演。邢瑛瑛是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相聲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惟一女弟子。說起相聲演員演正面人物,邢瑛瑛說這是對她的一個挑戰,關於怎樣正確把握這個角色,她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她說王雲這個副鄉長是生活在夾縫中的一個人,她上面要迎合工作隊的檢查,下面又要護著這些善良的村民,村主任的某些做法她知道是錯誤的,但又無法對村民解釋,她的台詞不多,必須用眼神、表情和動作表現出她的著急、無可奈何和迫切的心情,她的處境是尷尬的,這個角色是很難演的。由於王雲既是工作隊隊員,又是該鄉的副鄉長,就要求她工作起來像個領導幹部,到村裡又要表現得像個農民。一開始劇本要求王雲說普通話,她經過認真揣摩后認為,王雲與張牧原說話要用普通話,與村民交流要用河南話,這樣才能更真實、可親。因為邢瑛瑛從未在河南生活過,大家都擔心她的河南話說不好,邢瑛瑛充分發揮了她相聲演員的優勢,河南話說得大家都說很地道。拍攝花絮 群眾演員不幹啦 拍電影需要200多名群眾演員,一開始村民都很好奇,熱情很高,但在太陽底下一遍一遍總是重複一個單調的動作,有些村民就不幹啦,偷偷溜回了家。鄉幹部就一個一個到家裡去叫,做工作、講道理,真不行就硬著頭皮“押”回來。最後在鄉幹部、村裡老百姓的配合下圓滿完成了拍攝任務。李小舟“扒牆頭”扎傷手 電影中“二白話”的扮演者李小舟演夜戲時,手扒牆頭往屋裡看,一不小心,兩隻手被村民家牆頭上的玻璃碴扎得鮮血直流,李小舟忍著痛,咬著牙,硬是沒耽誤拍戲。村民說話到村頭 拍電影是同期聲,就是在100多米外都不能有聲音。拍電影時正趕上中秋節,走親戚的很多,村民們都自覺把自家的親戚拉到村頭說話,小孩都抱到鄰居家,怕有聲音影響劇組拍攝。一位大嫂來楊油坊村走親戚,拿的月餅、水果無償讓劇組當了一回道劇,村民的這種熱情和樸實讓整個劇組很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