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嶷

岐嶷

岐嶷,漢語辭彙。拼音:qí nì(又作qí yí),是指形容幼年聰慧。

引證解釋


形容幼年聰慧。
《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 集傳:“岐嶷,峻茂之狀。”
蔡邕 《太尉橋公碑》:“岐嶷而超等,總角而逸羣。”
《東觀漢記·馬客卿傳》:“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諸公,專對賓客。”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生而 太祖 愛之,常令在左右”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 武帝 異之。”
《晉書·裴秀傳》:“生而岐嶷,長蹈自然。”
北魏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追光寺》:“略 生而岐嶷,幼則老成,博洽羣書。”
唐 李頎 《送劉四》詩:“愛君少岐嶷,高視白雲鄉。”
清 湯之旭《袁武修墓誌銘》:“生四子,公(袁可立曾孫袁僩)居其次,幼而岐嶷,弱冠工制藝,補州學弟子員,試輒冠其曹。”
清 王晫 《今世說·賞譽》:“許彝千 少便岐嶷,總角風氣更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