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區位論

城市區位論

西方稱之為“區位論”,主要是一種生產布局的理論,其根本宗旨在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法則,即社會經濟活動(客體)在空間中的分佈、運動、關聯等。

區位理論


“區位”一詞來源於德語的standort。stand為站立場所、立腳地、站立之意,ort為位置、點、場所之意。我國譯作“區位”。區位理論是人類選擇行為場所的理論。其意思就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區位活動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行為,只有在最佳場所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區位問題是人們生活的最低要求,人類活動需要一定場所,沒有場所,人類則無法生存,區位活動應是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空間活動的一部分,從理論上講,人類活動應選擇最佳區位,但事實上人類活動選擇的不一定就在最佳區位。區位理論是為人類尋求合理生產布局而創建的理論。它研究人文現象或人類行為的區位,側重研究經濟區位。它不僅在地圖上描繪各類經濟客體的位置,還必須進行充分的解釋和說明,探討它的形成條件與技術的合理性等。

城市


場所

城市是人類生活和從事非農產業生產的場所。城市區位論是指在建設城市、選擇城址、確定城市規模等方面要考慮各種區位因素以求在城市建設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和“最佳的效果”。影響城市建設的區位因素多種多樣:①受地形因素影響,城市多分佈在農業基礎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區,而高原和山區城市較少。②受氣候因素影響,城市多分佈在氣候適宜的中緯度沿海平原地區,而濕熱的熱帶雨林地區、乾旱的沙漠地區、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緯度地區城市極少。③受河流因素影響,城市多分佈在地勢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兩岸和河口的沖積平原地區,而遠離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區城市少見。④受自然資源分佈因素的影響,許多城市坐落在礦產資源產地附近。⑤受交通因素的影響,城市多分佈在交通發達的沿海、沿江、沿鐵路幹線、沿高速公路幹線或交通樞紐位置,而深居內陸、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⑥受政治、軍事、宗教等因素的影響,許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軍事重鎮或宗教活動中心。

城市區位分析與區位選擇:

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區位:是指城市與地形、氣候、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間關係。
②城市的經濟地理區位:交通運輸(株洲)、礦產資源(大慶)、旅遊資源(桂林)、商業貿易等。
③政治文化地理區位:國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薩)、軍事、科技教育(班加羅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