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是一道廣西、廣東,海南等地流行的小吃。是很好的滋補品,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
雞屎藤其實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喜歡生長於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因為葉子用手揉 爛后初聞有一股雞屎味,所以才得這樣一個不雅的名字,但其實久聞又會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書本上,文人雅士為雞屎藤取名“雞矢藤”以除臭,但民間卻仍然喜歡這種直白的稱呼。
用料
食材 | 用量 |
雞屎藤粉 | 1杯 |
薑絲 | 適量 |
清水 | 適量 |
紅糖 | 2湯勺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一杯雞屎藤粉加入半杯清水調成麵糰,放在一邊醒十多分鐘。 |
步驟二 | 步驟二 | 切一些薑絲。 |
步驟三 | 步驟三 | 煮一鍋清水,在裡面下入薑絲。 |
步驟四 | 步驟四 | 下面開始做粑仔,用勺子盛一小塊麵糰。 |
步驟五 | 步驟五 | 把麵糰放在手裡用手掌搓一下,放到鍋中煮熟。淡綠色的雞屎藤粑仔煮熟後會變成深墨綠色。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全部下完粑仔後放入紅糖煮五分鐘即可。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雞屎藤粉 | 100g |
糯米粉 | 80g |
椰奶粉奶 | 兩勺 |
姜紅糖 | 一勺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把雞屎藤粉加糯米粉用水調和 揉成麵糰。 |
步驟二 | 步驟二 | 將麵糰分成若干小劑子,再將小劑子搓成小條。 |
步驟三 | 步驟三 | 用小刀切成2厘米左右大小的小塊。 |
步驟四 | 步驟四 | 取一個小塊用三個手指頭一捏 捏成中間厚周圍薄的小粑仔 ,放入撒過麵粉的盤子里待用。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雞屎藤粉 | 適量 |
薑絲 | 適量 |
清水 | 適量 |
紅糖 | 2湯勺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海南特色雞屎藤粉……這白色的雞屎藤粉已加有木薯粉的,成品的口感是十分Q彈的。還有一種是沒有木薯粉的,成品的口感是軟綿的,看個人喜好吧…… |
步驟二 | 步驟二 | 正確應是用滾燙開水進行和粉的,我用了涼水,最後也可以出成品,但是沒有用熱水來得好定型,涼水不易揉團定型… |
步驟三 | 步驟三 | 揉團…… |
步驟四 | 步驟四 | 捏成小團團……喜歡什麼形狀就捏什麼形狀哈……做成雞屎藤粑仔 |
步驟五 | 步驟五 | 薑片加入水中燒開,加入雞屎藤籽仔……煮熟,加入紅糖……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口感非常Q彈,雞屎藤粑仔具有的食療功效相當好,老少咸宜!!淡淡的草香,與紅糖姜水一起咀嚼,別有一番風味! |
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牆壁野樹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做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本草綱目拾遺》則有言“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治瘰癧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汪連仕的《採藥書》記載有:“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蟲毒,散鬱氣。洗疝,合紫蘇煎湯。”
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的做法是: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藤在太陽下曬乾,並像中藥一樣打成粉,再與碾成粉的大米混合,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待鍋中水燒開后,下粑仔、薑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或是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塊,一碗類似清補涼的“椰奶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雞屎藤粑仔”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據說當年瓊崖縱隊被圍困在山上時,缺食少穿,缺醫少葯,戰士們就靠挖野菜充饑,後來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戰士都得了營養不良性水腫。當地老百姓聞訊后,就把“雞屎藤粑仔”裝在竹扁擔中,以打柴為名,躲過敵人的搜查,把“雞屎藤粑仔”送到山上幫助戰士們渡過難關。
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的“雞屎藤粑仔”成為廣西、廣東、海南沿海地區最有名的小吃,1999年,經過本地廚師的包裝和提升,更被列為“中華名小吃”之列。
再看雞屎藤略顯不雅的名字,在遊客眼中反而成為另類的小吃要一品為快。在瓊海,雞屎藤是夜宵當之無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鎮椰奶雞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軟;冬季,一碗熱騰騰的雞屎藤耙仔,伴著紅糖薑絲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