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
武術家
李仲軒(1915—2004),名軏,字仲軒,天津寧河縣人,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的弟子,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場身份”的門規,放棄做官機會。他34歲自武林退隱,遵守與尚雲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於《武魂》雜誌上發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和拳理,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逝去的武林》一書作者
李仲軒
清朝滅亡后,民間習武的禁忌被打破,為解救民族危機,孫中山、馮玉祥等政界領袖提倡武風,甚至直接在武術館任職,中華武學呈現出一個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門風光無限,代表著武術實戰的最高水平。
在李仲軒的記述中,薛顛等武林前輩的功夫之高讓現代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這本書,從中可以窺測傳統中華武術的神奇與厲害。
李仲軒先生年輕時,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師門下,後退隱幾十年,未曾受過武術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擾,他所見證的三位大師的生活、功夫造詣,令人窺見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武學。李仲軒先生生於書香門第,被唐維祿悉心培養,被尚雲祥、薛顛破例收於門下,三位大師看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質。果然,一個甲子過去,人間經過又一個輪迴,當三位大師的徒弟一輩人盡數凋零的時候,李仲軒憑藉他的文化素質,給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師的言行和武學。
收李仲軒為徒,是三位大師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師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為很高,卻深陷無法表達之苦,李仲軒能留下文章,是中華武術的一次險勝。
李仲軒的三位師父唐維祿、尚雲祥、薛顛是民國武林的巔峰人物,其在武林的地位與當時張大千與徐悲鴻在美術界的地位相當
第一,他見證了三位大師的生活、功夫造詣,令人窺見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武學。”
第二,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武林風貌,紀錄了許多武人武事
第三,書里有技術、有經驗、有做人的道理,其立意很高,傳達了中國武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第四,武術來源於道家文化,但當今往往練武是練武、道學是道學,武術失去了上通道學的途徑,此書則把兩者溝通在一起,說出了武術的無限進境。第五,明清之際,一個叫的姬際可人無意在一破廟發現了半卷《武穆遺書》,並由此創建了內家拳的第一個拳種——形意拳。此後,這半卷《武穆遺書》一直作為形意拳的鎮派之寶被傳下去。金庸在他的名著《射鵰英雄傳》里就用了這個典故,《逝去的武林》一書刊登了現存的《武穆遺書》的習武口訣。
《李仲軒解析<象形拳法真詮>》
《說劍法》
《形意拳“入象”說》
《李仲軒論內家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