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濱鎮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轄鎮

洛濱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地處蒲城縣東北部,東與澄城縣交道鎮接壤,南與孫鎮相連,西與白水縣雷牙鎮為鄰,北與白水縣西固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5千米 ,總面積119.3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洛水之濱而得名。
春秋時為徵邑(又名避難堡,系晉公子重耳避難之地,澄城縣名來源於此)。
清屬翔鸞鄉之留村、普濟、永平、通元里。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屬東鄉之五、十六、十七、二十二聯。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馬湖鎮為洛濱鎮。
1956年,隸屬孫鎮區。
1958年,為躍進公社之馬湖管理區。
1961年8月,成立馬湖公社。
1984年3月,改稱馬湖鄉。
2000年3月,改為鎮建制。
2001年12月,馬湖、西頭、蔡鄧鄉合併后更名洛濱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洛濱鎮地處渭北黃土台塬地區,地勢自西向東呈梯形,西高東低。境內地貌分為:西部的孤丘台塬,東部為溝坡地帶。最高點海拔700米,最低點海拔500米。
洛濱鎮
洛濱鎮

氣候特徵

洛濱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洛濱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硫鐵礦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轄馬湖、前窪、東池、富塬、永平、馬庄、上張、師家山、三山、蔡鄧、南店、慶興、韓家河、杏堯、橋坡、黨家灣、西頭、麻街、坡底、韋村、蘇家坡、寺庄、避難堡23個行政村;下設14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洛濱鎮下轄1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馬湖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526112200121馬湖村
610526112201220永富村
610526112202220洛東村
610526112203220前窪村
610526112204220洛西村
610526112209220西頭村
610526112210220龍首村
610526112214220寺庄村
610526112215220避難堡村
610526112216121蔡鄧村
610526112217220南店村
610526112218220慶興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轄區總人口3.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00人,城鎮化率8.1%。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5196人,佔15.6%;15—64歲2.51萬人,佔75.6%;65歲以上2900人,佔8.8%。2011年,洛濱鎮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7.8人。
截至2018年,洛濱鎮戶籍人口2983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洛濱鎮常住人口為1897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洛濱鎮財政總收入44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70元。
2018年,洛濱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洛濱鎮農業耕地面積8.8萬畝,人均2.6畝;林地面積2.2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糧食生產1.8萬噸,人均54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洛濱鎮棉花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60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350噸;蔬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200噸。
洛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牛為主。2011年,洛濱鎮生豬年末存欄1.2萬頭,羊年末存欄6985隻,家禽年末存欄10萬羽,牛年末存欄701頭。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累計造林2.1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1.6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萬株,林木覆蓋率38%。2011年,洛濱鎮水果種植面積3.5萬畝,產量4.5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2011年,洛濱鎮有大型農業機械65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洛濱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5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8%。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境內有蔡鄧、馬湖2個郵政所。有馬湖、蔡鄧、西頭3所電信所,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程式控制電話裝機量達9533部,有移動、聯通通信塔7座,有線電視用戶5400戶。
鄉鎮企業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洛濱鎮多輪驅動,多軌運行,經濟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果品貯藏、建材業為主、建築業等為補充的企業發展體系。鎮屬企業2個,股份制企業1個,私營企業11個,果品年貯藏量2.6萬噸,水泥年產量4.4萬噸,從業人數650人,2007年創造工業總產值5155萬元。

文化


文物遺址

澂邑漕倉遺址
澂邑漕倉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西頭村旁洛河西岸二級台地上,為春秋戰國時期遺址。遺址在南北長3公里、寬1.5—2千米的區域內。中心區位於西頭村東組的耕地上,發現有東西長25米、寬10米的建築遺址,內有石礎。附近發現陶窯5座,還有大量繩紋板瓦生坯,以及外繩紋內麻點紋、菱形紋、布紋的板瓦、筒瓦和連弧紋或平行雙弧紋、雲紋瓦當,另有陶罐、瓮、盆、壺、缽殘片。特別是“徵邑漕倉”文字瓦當地發現,印證了史載秦康公四年(前617年)秦“取晉北徵”,並建漕倉的歷史事實。
2013年5月3日,澂邑漕倉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綜述

洛濱鎮交通便利,西延鐵路貫穿全境,有坡底村、蘇家坡、韓家河3個火車站。鎮區公路縱貫南北,境內長14.5千米,南通西禹路,東北至澄城縣。村通柏油路長36.5千米。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8千米。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4條,公交運營車輛19輛,其中汽車19輛。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有幼兒園6所,小學16所,初中3所,教職工400餘人,在校生500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群眾文化活動以秦腔自樂班、民間社火、廟會文化為主,八仙板、高蹺、芯子、血故事及耍龍燈等民間社火富有地方特色。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洛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洛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200人次,住院手術46台次,出院病人700人次。
2011年,洛濱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萬人,參合率96.7%。

社會保障

2011年,洛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戶,人數1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7戶,人數2317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的19人次。

旅遊


俯瞰婉轉綿延的洛河,順黃土高原一路豪情奔流急切南下,到達蒲城縣城向東北驅車25分鐘、便到達西頭一帶。這裡崖壁陡峭,怪石林立;大壩飛流直下,氣勢壯觀,驚心動魄;兩岸山水秀美,風光旖旎,有“小壺口”之稱。遊人在驚險中領略大自然景觀,在秀美景色中悠閑信步,寄情山水,是一種難得的身心體驗。崖低水闊、河流舒緩,盡顯他的大氣和壯美。
龍首黑峽谷風景旅遊區是由龍首壩、龍首瀑布、河灣草地密林為內容的自然山水景觀、水上運動休閑觀光區和洛河峽谷兩岸豐富的人文景觀組成。景區南北蜿蜒20餘公里,東西覆蓋數公里,面積約30餘平方公里。
景區不遠處的崖邊有一棵在當地非常有名的古樹叫“茶樹”,當地人管它叫“神樹”。據史料記載,這樹樹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大漠風沙、氣候乾燥的北方,按說不是它的適宜生長地,但它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這是它第一個神奇之處。據說這棵“神樹”還有更奇特的地方,是非常的靈應,有“求子得子、有病治病、化險為夷”之功能。多年以來,供奉它的遊客絡繹不絕,香火不斷。 
龍首壩附近兩岸人文景觀豐富,與自然景觀一道組成令人神往的洛河神奇旅遊景觀。這裡有晉公子重耳避難遺址、三國名將鄧艾墓、漢代澂邑漕倉遺址、水聖李儀祉故居、紀念人類始祖伏羲女媧-人宗廟、黃土高原民俗村等人文古迹。其中,晉公子重耳避難遺址位於避難堡村,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西宮娘娘麗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專權,設“蜜蜂計”害東宮娘娘的兒子重耳,重耳四處避難,逃到此地而得名。當地的酸棗刺不帶鉤、螞蚱不叫喚據傳都與晉公子避難有關。三國名將鄧艾墓位於洛濱鎮坡底村,據史載,鄧艾和蔡瑁曾屯兵洛河上游,今天的蔡鄧便因此得名。水聖李儀祉故居---洛濱鎮富源村系先生的出生地,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漢代漕倉遺址位於洛濱鎮西頭村,是現今國內僅存少數古代漕倉之一,對於研究漢代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價值。
龍首壩水上娛樂中心是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以娛樂,休閑觀光,農家樂三大旅遊項目為主題,形成滑索、漂流、遊艇、划船、攀岩、天梯、騎馬、團隊拓展,民俗體驗等旅遊項目。 目前,已正式運營的精品項目有:龍首飛渡,洛河漂流,修仙划艇,拓展訓練,攀岩和農家樂垂釣以及渭北小壺口洛河濕地等,是目前蒲城縣境內最為集中和完善的休閑娛樂場所。景區民俗是典型的黃土高原風情,民俗淳樸。村民誠待熱情好客,村院文明乾淨衛生,是戶外旅遊居住的好去處,有"世外桃源"的自然體驗,有返璞歸真的心靈體驗。 鬼斧神工的石峽、怒吼奔騰的瀑布、使您流連忘返、津津樂道、如痴如醉、情醉梨鄉------讓你和大自然混發共情來個親密的接觸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帶著親朋好友在節假日的時候來到蒲城,好好感受一下它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