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紋花葉病

小麥條紋花葉病

小麥條紋花葉病是由小麥條紋花葉病毒(BSMV)引起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小麥、大麥、玉米、高粱、穀子、狗尾草、早熟禾、燕麥、馬唐等作物和雜草。為害的部位為葉片。

為害癥狀


在小麥葉片上出現連續或斷續淡綠色或淡黃色條紋,有時條紋集中,使葉片呈污白色,後期癥狀逐漸隱蔽,但病株仍造成秕穗產量下降。在大麥葉片上表現為褪綠條紋,常出現褐色不規則的壞死條斑,與由蠕孢菌引起條紋病很相似,因此,過去稱此病為“偽條斑病”。

病毒簡介


小麥條紋花葉病毒(BSMV)是一種稈狀粒體,大小有130nm×30nm、125nm×25nm和126nm×20nm三種類型,都分散在細胞質內,在細胞核內則聚集成團。這種病毒至今尚未發現有任何傳毒昆蟲介體。但比較容易用病株汁液摩擦接種成功。據研究,用病株花藥加水4倍磨碎接種時,有些品種發病率達100%。又從病株上採收種子,播種在滅菌及防蟲條件下,德國大麥品種發病率達3.3%~10.2%,美國品種發病率為30%~40%,小麥種子的發病率在80%以上。
這種類型病毒其致死溫度為63℃,稀釋限點10-4。體外存活期在22℃下存活20~25天,在-10℃時乾燥病葉可存活95天,最長達130天。

傳播途徑


小麥條紋花葉病在自然界主要靠花粉和種子傳播。但麥類作物是常自交作物,外來花粉授粉率遠遠小於白花粉授粉率,花粉傳播病毒雖是事實,但作用不大。因此,條紋花葉病毒主要傳播來源於種子。種子即使帶毒低,但每粒帶毒種子產生後代種子都是帶毒的。如又從病田留種,種子帶毒率就會愈來愈高,再使用這類種子擴大種植,則帶毒種子所到之處病害就蔓延開來。更由於這種病害的癥狀表現在溫度較低(12℃)時條紋不明顯,並在小麥生長後期有些品種有隱症現象,不易確定為條紋花葉病,但可通過汁液在鑒別寄主上出現枯斑反應識別小麥條紋花葉病。

鑒別方法


鑒別寄主可以用三生煙(Nicotianatobacumvar.samsum)、奎寧藜和莧色藜(Chenopodiumquinoa和Ch.amaranticolar)。

防治方法


(1)對無病地區,應對引進麥種進行檢驗。國際上要求麥種帶毒率如超過5%時,就不讓進口或引入無病區作麥種用(只能作食用)。檢驗方法有兩種:過去採用在麥種中隨機取樣作萌發,萌發后取麥葉汁液在枯斑寄主植物上作病毒鑒定;現在採用病毒抗血清的反應測定。此外,在溫室中要直接檢驗麥苗發病率時,必須提高室溫到30℃左右,並加強光照(1000支燭光),否則不易顯症。
(2)在已經發病麥田,不宜用本田或本麥區留種,而應採用無病田或無病區麥種。在有些麥田發病較少,當在病株癥狀最明顯時期(揚花前)進行拔除,可連續拔除病株3年、病害可以趨於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