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入鄉隨俗的結果 展開

入鄉隨俗

漢語成語

入鄉隨俗,漢語成語,拼音是rù xiāng suí sú,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和安排,比喻能適應環境,隨遇而安。

成語出處


《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古籍釋義


到哪個地方就順從哪個地方的風俗。常用以形容隨遇而安。《五燈會元.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入國隨俗”,後作“入鄉隨俗”,成為佛家禪林用語。《五燈會元·卷十二大寧道寬禪師》:“上堂:‘……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意思是說,大寧道寬禪師上堂說:真如佛性之體為體,妙有為用。入鄉隨俗是什麼意思呢?良久又說:這就是妙用。比如,佛法的講述,在西方印度用的是梵語,而在我們這裡,則是用漢語講的。所以說,一意無量名,佛法的宣講應根據眾生的根機、領悟和接受能力,以及實際情況而定。

用法搭配


例句
中國人民解放軍,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入鄉隨俗,與當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成語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六度集經·之裸國經》。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人們都裸露著身體,所以,這個地方人稱“裸鄉”或“裸國”。
一次,兄弟二人去裸鄉經商。
弟弟說:“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裸鄉,這裡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裡,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只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
哥哥說:“禮教不可虧。我怎麼會因為他們裸身,就放棄我的禮教呢?”
弟弟說:“這樣做並沒有破壞我們的禮教道德啊!因為我們的內心是正的。這就像黃金外表塗了一層銅一樣。再說,這僅是權宜之計。我們還是一起進去吧!”
哥哥說:“還是你先進去看一下,之後回來告訴我具體情況。”
弟弟答應了。十天後,弟弟返回來告訴哥哥:“必須要遵循當地的習俗。”
哥哥聽后勃然大怒:“畜生!這哪還像人啊!你這樣做,我偏不這麼做!”
於是弟弟又回到裸鄉。他隨從於那裡的風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乘著車也來到了裸鄉,但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裡不對,那裡不行,違背了民心。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后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二人辭別裸鄉的時候,裸鄉的人民夾道歡送弟弟,卻痛罵哥哥。
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們和你有什麼親,同我有什麼仇?鬧成這樣,肯定是他們聽信了你的讒言。於是對弟弟說:“至今以後,我世世代代和你勢不兩立!”
弟弟愴然淚下,說道:“願我世世代代都能學到佛法,恩德普濟眾生!即便遇到象哥哥這樣的人,也不違背我的誓願!”
自此以後,哥哥對弟弟很不好,弟弟卻仍然幫助他。
這個故事是勸化學人應象弟弟那樣修習柔和忍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