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長龍鎮的結果 展開

長龍鎮

重慶市墊江縣長龍鎮

長龍鎮隸屬於重慶市墊江縣,毗鄰素有“千年古縣”之稱的墊江城區,距縣城僅5公里,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利,發展環境優越。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3.2萬人,轄6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

長龍鎮抵觸墊江縣城東大門,距重慶市區120公里,距長壽長江深水港60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100公里,距墊江高鐵站3公里,滬蓉高速、渝宜高速公路途徑我鎮境內,墊江工業園區緊鄰我鎮,距滬蓉高速公路墊江縣互通出口只有3公里。

2021年,墊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徠公報顯示,長龍鎮人口為16784人。

建制沿革


長龍鎮巴渝新村
長龍鎮巴渝新村
1935年設長龍鄉,1940年與高安合併建長安鎮,次年改置長安鄉,1955年復置長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轄高明、田坡、農田、龍安、關口、長久、鳳咀、長埝、雙鳳、朝陽、青岡、文豐、石河、水平、長龍15個村委會。
2014年8月19日同意撤銷長龍鄉,設立長龍鎮。以原長龍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長龍鎮的行政區域。長龍鎮人民政府駐龍騰路75號(原長龍鄉人民政府駐地) 。

行政區劃


2014年9月10日撤銷長龍鄉,設立長龍鎮,現轄高橋居委、朝陽居委、龍田村、長久村、長堰村、石水村、龍安村、長龍村。

地理環境


地貌、生物

長龍鎮
長龍鎮
長龍鎮緊靠墊江城區,面積38K㎡,以淺丘為主,平均海拔380m,耕地面積4.1萬畝,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8℃、降水1117.8毫米、日照1282小時、無霜期327天,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合動植物生長繁衍。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3.2萬人,截止2004年農業人口25888人,其中場鎮人口近2700人。
2021年,墊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長龍鎮人口為16784人。

經濟發展


長龍鎮共有企業25家其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家,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華麗嬗變。

工業

巴渝新村
巴渝新村
2014年全 鎮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800萬元,同比增長13%,工業增加值4600萬元,同比增長15%。3家新投產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868萬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8個百分點,佔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充分利用長龍緊鄰縣城工業園區和高安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區位優勢,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商貿物流等項目加大生態、環保、高效的產業項目的引進。目前,全鎮共引進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固定資產投入8900萬元。
2013年我鎮按照“招商引資謀發展,重點項目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今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7億元,同比增長110%,為長龍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續建項目3個:一是翔東鞋機投資1億元建年產2000套鞋機生產項目;二是威冠毛髮投資3500萬元續建毛髮製品生產項目;三是清泉環保科技公司投資3500萬元續建保溫材料生產項目。招商引資落地項目3個:一是大港電力投資4億元新建高低壓開關櫃、變壓器及電纜生產項目;二是重慶卡丹門業公司投資3000萬元新建年產8萬套木質門生產項目;三是重慶安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800萬元新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成投產項目2個:一是面之緣食品公司投資3000萬元新建年產1萬噸麵食加工項目已建成試生產;二是朝東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4800萬元新建年產2000噸食用菌生產項目。

農業產業

長龍鎮
長龍鎮
2014年 啟動創意示範農業基地250畝、婚紗攝影基地100畝;新建精養魚池300畝,栽植皮球桃500畝、油用牡丹500畝;新增縣級龍頭企業1個、農民合作社2個、家庭農場1個。
2013年全力推進“一區兩園三基地”建設。“一區”,即城郊休閑生態農業體驗區,目前已投資3500餘萬元,在長久村流轉土地2000畝,開挖精養魚池422畝,帶動就業200餘人。“兩園”,一是引進武漢市鑫農湖科技發展公司投資500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建荷花種植加工濕地公園;二是回引成功人士回鎮創業,在朝陽村流轉土地500畝,建生態休閑老年公寓。“三基地”:一是建成“朝陽圓夢”烏骨雞產業基地,目前年產量達30萬隻,產值超2000萬元,帶動500戶農民增收致富;二是建成年產2000噸反季節食用菌種植基地,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三是高標準建設2000畝香椿種植基地,目前長勢良好。

社會事業


交通

長龍鎮毗鄰墊江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渝宜高速、墊忠高速、墊道路(國道)縱橫全境,
渝萬城際鐵路墊江站也位於我鎮和桂陽街道交界處,“十二五規劃”的長梁貨運鐵路車站在我鎮境內。長龍至重慶主城120km,至成都450km,至重慶保稅港88Km。2016年11月28日渝萬城際鐵路開通后,長龍鎮到重慶主城只需40多分鐘,基本實現同城化,渝萬城際鐵路的開通為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戰略機遇。鎮內“三縱五橫”公路網路與各鎮相連,交通網路發達,物流成本低。

科技培訓和運用

舉徠辦實用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勞動力511人次,專家講座3次;組織農技專家、特技特派員18人次開展技術指導,發放書籍1000餘本、光碟30餘張,受益群眾達6000餘人;高換嫁接白柚10000株,實現機收面積13000畝,推廣微耕機、收割機、脫粒機等農業機具31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