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明德中學
長沙市明德中學
長沙市明德中學(Mingde Middle School)是湖南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也是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園林式單位。
長沙市明德中學創辦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始名“明德學堂”;1941年,改名為“湖南省立明德中學”;1949年後,學校先後更名為長沙市第三中學、新三中、動力機五七中學;1983年,更名為“長沙市明德中學”。
據陽光高考2015年4月信息顯示,長沙市明德中學佔地近10萬平方米,有高、初中65個班,共計學生3800餘人,教師250餘人。
1903年3月29日,由近代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創辦的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學——明德學堂正式創立。
長沙市明德中學
1920年,因辦學經費奇缺不得已停辦小學,專致力於中學。
1924年,因感中學招生不易,又恢復開辦小學。
1932年,蔣介石視察明德,和師生合影,題寫“止於至善”四個大字以贈。
1934年,附屬小學再次停辦。
1937年,胡元倓在陳果夫、陳立夫幫助下得到一筆中英庚子賠款返還款四萬元,欲購買三汊磯田地八十畝建校。
1937年11月,李四光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遷至廣西桂林,並準備建設文化城。胡元倓計劃與地質研究所合作,在桂林新建分校,但因時勢變化,未能實現。
1938年2月,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遷校于衡山、湘鄉、湘潭交界處的霞嶺之曾氏宗祠,原欲購買三汊磯田地八十畝建校的事宜因此作罷。
1941年,明德學校改名為湖南省立明德中學。
1945年4月,日軍進犯新化,藍田吃緊,學校隨即遷至樟梅鄉劉姓地主破舊木房子並複課。
1945年8月,學校遷返藍田開學。
1946年3月16日,遷回長沙泰安里校區重新開學。
1949年以後,學校又曾先後更名為長沙市第三中學、新三中、動力機五七中學。
1983年,學校更名為長沙市明德中學。
長沙市明德中學
據陽光高考2015年4月信息顯示,長沙市明德中學佔地近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0平方米,有高、初中65個班,共計學生3800餘人。
此外,長沙市明德中學還建立了包括6所學校在內的明德教育共同體。
明德教育共同體相關學校情況一覽表 | ||
學校名稱 | 創辦時間 | 學校性質 |
明德華興中學 | 1903年 | 長沙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初中 |
明德麓谷學校 | 2011年9月 | 公辦企助(含幼兒園、小學、初中) |
明德天心中學 | 1960年 | 公辦初中 |
明德中學國際部 | 2009年 | |
明德達材補習學校 | 2008年 | 民辦高考複習學校 |
海南儋州一中 | 1948年 | 公辦中學 |
黃興銅像
據2015年4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長沙市明德中學共有教師25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11人,高級教師100多人,還有全國模範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10人。
特級教師:范秋明、黃海玲、何泰山、朱泌太、賴學顯、溫清舞、顏新保、劉林祥、劉羽萍、張建斌、蔣雁鳴
國家級骨幹教師:雷建軍、何泰山
省級骨幹教師(資料不全):彭代紅、寧豫軍、周向華、鍾慧莉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長沙市明德中學學生一本上線676人,二本上線共計1198人;理科600分以上118人,占湖南省理科600分以上總人數的1.66%;文科600分以上42人,占湖南省理科600分以上總人數的6.03%。
2014年高考,長沙市明德中學學生一本上線507人,二本上線共計1074人;600分以上137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總人數的1.5%。
2013年高考,長沙市明德中學學生1112人參考,一本文、理科上線316人,藝體特長生64人,共計380人;600分以上48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總人數的1.55%。
2012年高考,長沙市明德中學學生1040人參考,一本上線315人,二本以上上線817人;600分以上90人。
2011年高考,長沙市明德中學學生2115人參考,一、二本上線共計1402人,其中新校區550人,老校區852人,合計一、二本上線率66.3%;理科一位學生位居湖南省第7名、長沙市市第3名,文科一位學生以660分居湖南省第22名、長沙市第5名;600分以上人數200人。
● 素質成績
時間 | 學生/團體 | 競賽項目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4年12月 | 金俊原、談雙銓、陳筱安 | 長沙市中學生第三屆模擬申奧英語風采大賽 | 一等獎 |
談雙銓 | 最佳個人風采獎 | ||
長沙市中小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校園集體舞比賽 | 一等獎 | ||
校牧馬人隊 | 2014-2015年度DI創新思維北京國際邀請賽 | 達芬奇特別獎、團體總分二等獎 | |
2014年9月 | 校田徑隊 | 湖南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男子4X400米決賽 | 金牌 |
2014年4月 | 校定向越野隊 | 湖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錦標賽 | 1金4銀2銅 |
2014年1月 | 劉思懿、劉非凡 | APAR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新加坡國際站 | 金獎、銀獎 |
2013年12月 | 校牧馬人隊 | 2013-2014年度DI創新思維北京國際邀請賽 | 二等獎第一名 |
2013年11月 | 曹彬、周仕林、謝鑫、舒帆 | 2013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分區聯賽 | 一等獎 |
莫璇、解新宇、車紫倩 | 2013年湖南省高中組“三獨”比賽 | 一等獎 |
據2015年4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長沙市明德中學共有10多名教師分別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擔任省、市級學會的理事長或理事;10多名教師在國全國及省級賽課中獲一等獎;30多位老師的300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10位老師的多種教學專著出版。
在2014年12月舉辦的長沙市首屆“貝斯特”杯中學數學教師解題大賽中,該校教師謝衛平、劉軍、陳亞凡獲一等獎。
在2013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該校教師劉艷玲獲全國一等獎。
省級園林式單位
省級文明衛生單位
長沙市明德中學
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
全國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湖南體育傳統項目優秀單位
清華大學2013年“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學校
長沙市明德中學校名取自《大學》之“明德”——“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長沙市明德中學
校徽設計:
長沙市明德中學校徽
校徽釋放的文化信息:
一是校徽“心形圖案”釋放出“愛”的信息。孔子倡導“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朱熹解釋為忠在盡已,恕在及人。愛是孺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兩千多年來,愛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形成了愛國、愛民、愛家主流思想。長沙市明德中學從建校起,就把愛國教育作為自己的使命,就把救民於水火作為己任,“恆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義教育學生”,從而培養出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
二是校徽“雙人形圖案”象兩個人手拉著手,釋放出“合作”的信息。長沙市明德中學倡導師生間、學生間保持民主、平等、和諧關係,相互幫助,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三是校微“雙手形圖案”象一雙手捧著一棵嫩芽。釋放出“呵護”的信息。學生猶如幼苗,需要呵護,需要陽光、需要雨露,方能茁壯成長。校徽是一個抽象符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長沙市明德中學校微的設計,體現了該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堅苦真誠
釋義
堅苦,意謂堅忍刻苦;真誠,意謂真實誠懇,沒有一點虛假。體現了學校創辦者胡元倓先生以實現教育救國為己任,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銳意發展教育的信念。也是中華民族“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傳統美德的表現。在明德中學創辦之初,胡元倓曾對黃興說:“公倡革命,乃流血之舉;我為此教育,是磨血之人也。”他以超越尋常的奮鬥精神,解決了學校生存、師資、經費等諸多困難,頂住了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他為聘一名師而長跪不起,他為募捐而自帶被褥睡於其家中等待,他終生掌明德校務,“以明德為生命”,實為中國教育家辦教育之堅苦真誠之典型。
長沙市明德中學校歌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啟文明。
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夙揚名。
法前賢兮迪後進,厥任在諸生;
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
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
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
瀹靈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聲,
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
歌詞大意:南嶽衡山巍巍高聳,湘水浩蕩奔流,神奇秀美的山川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周濂溪、王船山的學術思想,開啟了湖湘學派四海揚名。效法前賢啊,啟迪後進,這個任務已經落在學子們身上。貫串中西啊,鑽研學業,揚棄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堅苦真誠校訓,一起來探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陶冶心靈啊,樹立新風尚,培養美德啊,使聲名遠揚,從今以後更加宏大,更見輝煌。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徐林 |
副校長 | 陳全寶、陶旅楓、劉林祥 |
紀委書記 | 周喜蘭 |
信息截至2014年8月,參考資料: |
學校名稱 | 姓名 | 任職年限 | 備註 |
明德學堂 | 胡元倓 | 1903——1941 | |
明德學校 | 謝 真 | 1919——1947 | 代校長 |
俞 勁 | 代校長 | ||
何經渭 | 1938——1942 | 代校長 | |
周安漢 | 1937 | 代校長 | |
胡少奎 | 1944——1949 | 代校長 | |
湖南省立明德中學 | 胡 邁 | 1941——1960 | |
曹贊華 | 1950——1951 | 代校長 | |
長沙市第三中學 | 周岳森 | 1952——1953 | 代校長 |
羅三德 | 1954——1958 | 代校長 | |
楊 達 | 1959——1960 | 代校長 | |
何輔喈 | 1960——1961 | ||
朱耀一 | 1961——1969 | ||
新三中 | 李東海 | 1968——1969 | |
動力機五七中學 | 黃英 | 1969——1971 | |
長沙市第三中學 | 張朝立 | 1972——1979 | |
劉雨田 | 1979——1983 | ||
明德中學 | 劉瑞清 | 1983——1985 | |
章鐵軍 | 1986——2000 | ||
賴學顯 | 2000——2006 |
政界、革命志士:任弼時、黃興、陳天華、陳果夫、沈立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艾國祥、肖紀美、李薰、向達、田奇王雋、吳耀祖(外籍)、丁夏畦、唐稚松、張孝騫、金岳霖、陳翰笙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劉經南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伯毅、柳詒徵、蔣廷黻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廖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