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漢語成語

言而有信,漢語成語,拼音是yán ér yǒu xìn,意思是說話靠得住,有信用。出自《論語·學而》。

註釋釋義


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相關典故


意思是說話算數,誠實有信用。《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一言為定、信誓旦旦、言行一致、說一不二、一諾千金、言而無信、言出必行

反義詞

食言而肥、出爾反爾、自食其言、言而不信、言而無信、空頭支票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講信用的人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用於講信用的人

例句

他這個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我相信他的話是真的。

原文內容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人爭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韓非子·內儲說上》

譯文內容


吳起擔任魏武侯時的西河郡守。秦國有個小哨亭靠近魏境,吳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則會對魏國的種田人構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為此徵集軍隊。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後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沒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動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並下令說:“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人們搶著搬它。於是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人們爭先恐後。於是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了。

相關故事


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殺豬的啟示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範式言而有信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於是約好了日期。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麼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英國政治家福克斯

英國政治家福克斯(1749—1806)以其言而有信著稱。他的父親是一名正統的英國人,曾給小福克斯上了生動的一課,給這少年的心中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
十八世紀,富有的英國紳士的住宅都坐落在漂亮的花園內,福克斯家的花園裡有一座舊亭子,他的父親想將其拆除,並在較為開闊處另建一座。小福克斯從住宿學校回家度假,正巧趕上工人在拆遷亭子。孩子當然很想親眼看一看亭子是怎樣拆除的,所以他打算遲些天返校。父親卻要他準時到校上課,為此父子間頗有嫌隙。母親一如同大多數母親那樣,在旁替小福克斯說項。末了,父親答應將亭子的拆遷推遲到來年假期。於是小福克斯就離家返校了。
父親想,學校里兒子忙於學習,慢慢地會把此事忘掉。於是,兒子一走,他就讓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處蓋了一座新的。誰想到兒子卻一直把亭子這件事記在心頭。假期又到了,小福克斯一回家,就朝舊亭子走去。早餐時,他鬱鬱不樂地對父親說:“你說話不算數!”年邁的英國紳士聽后大為震驚,嚴肅地說:“孩子,你說得對,我錯了,我就改。言而有信比財富更重要。縱有萬貫家產也不能抵銷食言給心靈帶來的污點。”說罷,父親隨即讓人在原地蓋起了一座亭子,再當著孩子的面將其拆除……

商鞅言而有信

戰國時,秦孝公起用商鞅變法圖強。商鞅想:怎麼才能讓人們相信我變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說,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賞黃金十兩。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就沒有人去扛。商鞅把賞金一直加到五十兩,終於有一天,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賞了他五十兩黃金。老百姓紛紛議論: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執行。商鞅變法成功,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相關諺語


•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幫,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論語·衛靈公》)
•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 矣”(《論語·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