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濱農場

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的國營農場

西濱農場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縣境東北部,是晉江縣規模最大、辦得最早的農場。著名的“西濱米酒”系該場特產,名聞遐邇。

基本情況


西濱農場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縣境東北部。是晉江縣規模最大、辦得最早的農場。
710個勞力,2258畝耕地,有6台大型拖拉機,19台手扶拖拉機,2艘機耕滾船,1部機動水稻插秧機,12套小型拖拉機配套工具,8台灌溉用的柴油機,1台20千瓦電動機,9台農用水泵,3台(90千瓦)聯合收割機,1台動力收割機,11台機動脫粒機,1台種子精選機,3輛載重農用汽車(290千瓦),1台專用推土機。當年全場辦工業9家,工業總產值達539.3萬元。糧食總產達1630.55噸,農業總產值達121.22萬元。
該場劃分為4個分場。耕地面積2248多畝,盛產水稻。年畝產達噸糧,1978年糧食總產量達1850噸,曾獲全國紅旗農場的光榮稱號。1988年糧食總產量達1630.55噸。
場辦有釀酒、綜合食品、糧食加工、塑料、機械修配等廠。1988年總產值達548.5萬元。
著名的“西濱米酒”系該場特產,名聞遐邇。

歷史變遷


西濱農場是晉江縣規模最大、辦得最早的農場。該場原系海灘荒漠之地,抗戰勝利后,由國民黨泉州保安團團長林夢飛組織圍墾。因緊鄰西濱村,故名。新中國建國初期,在此創辦勞改農場。由於濱海水缺,新圍海埭含鹽量大,只能播種一些田菁大麥甘薯。1952年引入金雞水庫的水沖滌鹽鹼地,始適於種植水稻。1955年西濱勞改農場內遷,國營農場從沙塘遷入西濱,接管勞改農場,改為國營農場后,經過多年平整改造、開溝引水、營造防風林帶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之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好農場。1975年正式定為外貿出口良種豬生產基地。當年,外貿部門為該場引進良種豬44頭,並撥資金1323.3元加以扶持。1976年,該場出口良種活豬200頭,1979年達400多頭。1980年停止出口。
1951年,先在羅山鄉沙塘村創辦一個百畝的國營小農場(即縣林業局下屬的沙塘苗圃)。1955年,西濱勞改農場內遷,國營農場從沙塘遷入西濱,接管勞改農場,稱國營西濱農場。
該場在1955年前,場內土地總面積3341畝,除營造防風林帶佔地80畝,職工居民點用地170畝,道路佔地60畝,以及河溝水面外,耕地面積還有3025畝,實際耕地面積2242畝,全是水田。
在引進金雞水,晉東水稻的用水基本解決之後,羅山與石獅交匯處的塘市一個千畝水塘,划給國營農場,加以圍墾改造,辦成塘市分場。1961年,把靠近荊山北岸的100多畝水田划給縣良種場作為繁育良種基地。1978年初,又因“四化一供”的需要,把塘市分場改為縣小麥原種繁殖場。
西濱農場
西濱農場
1984年,該場糧食總產量達1630.55噸,工業總產值達548.5萬元。又投資93.1萬元,新 建一座63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和辦公大樓,一座424平方米的食堂,一所965平方米的初級小學校舍,一座1085平方米的倉庫,一個2200平方米的大曬埕,修建道路7條,長度46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