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是北師大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成長的經歷”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可讓學習者回味成長的快樂與艱辛,體驗成長的經歷,更加熱愛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時光、健康成長。
有個小姑娘聰明伶俐,爸爸媽媽都很愛她。
但是,她的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天不亮就出門了,星期日也經常不在家。
小姑娘問媽媽:“別人的媽媽都能帶他們上動物園,您為什麼不帶我去呢?”
媽媽說:“爸爸是司機,媽媽是送奶員,工作離不開身呀!”
“為什麼工作離不開身呢?”
“等你長大就明白了,那時你就不纏著媽媽了。”媽媽說。
小姑娘不高興了,說:“我不願意長大!”
但是,小姑娘心疼媽媽呀!她對媽媽說:“好吧,我就不上動物園吧。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顧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
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可是她梳小辮子時,因為胳膊太短,夠不著後邊。她想:要是我能長大一點就好了!她每天都這樣想,果然就長高了一些,胳膊也長長了。
有一天,媽媽得了重病,只能卧床休養。小姑娘對媽媽說:“您放心吧,我會讓大家過得很好。”她買菜,洗碗,做粥。可是她的個子太小,洗碗夠不著水池。她想:要是我能再長大一點就好了!她每天都這樣想,果然又長高了一些,能洗碗、洗衣服,還能晒衣服。
媽媽病好了,但是還比較虛弱。小姑娘對媽媽說:“您出去晒晒太陽吧,或者去公園散散步,我來做家務事。”她擦玻璃,刷廚房,收拾衣櫃,還幫助媽媽送奶。
看到鏡子里自己變得高大起來的身體,小姑娘自言自語:“唉!沒辦法,我還得再長大一些,這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媽媽。”她每天都這樣想,果然又長高了一些。
不知不覺,小姑娘長成了一個高個子的漂亮姑娘。人們讚美她善良、能幹,她微笑著心裡想:長大的感覺也不錯!
賈尼·羅大里(Gianni Rodari,1920~1980),義大利兒童文學作家,生於小鎮奧梅尼亞一個麵包師家庭,母親當過女工和女僕,畢業於師範學校。生業小鎮奧梅尼亞一個麵包師家庭,母親當過女工和女僕,畢業於師範學校。他教過小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反法西斯鬥爭,1944年參加義大利共產黨,戰後他長期擔任記者和兒童副刊的編輯,辦過兒童雜誌,他了解兒童,有豐富的生活經驗。40年代開始寫童謠和童話故事,一生為兒童寫出大量作品,成為世界兒童文學泰斗。主要作品有長篇童話 《洋蔥頭歷險記》(1951 ),《假話國曆險記》(1958),童話集《21加1個童話》,《藍箭》,《電話里的故事》, 《有3個結尾的童話》等。兒童小說《3個小流浪兒》;兒童詩《童謠兒集歌》(1950),《天上和地上的童謠》(1970)等。1980年獲國際安徒生獎。羅大里主張孩子們應當笑著學習,在笑聲中明白事理。義大利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的形狀像一隻鞋尖翹起的靴子,千百年來,在這個靴子筒里發生的故事總也說不完。義大利就是這麼一個帶有童話氣質的國家。在這片國土上出現像卡爾維諾(《義大利童話》、《看不見的城市》等)、科洛迪(《木偶奇遇記》)和詹尼·羅大里(《洋蔥頭歷險記》、《假話國曆險記》)等想像力極度豐富的世界性童話家是再正常不過的。在眼下我國童書市場不很景氣的出版狀態下,義大利羅大里的童話書卻若春河解凍,一波又一波地出現在書店的書架上,原因何在?筆者蹲下,與稚拙小兒比肩,踮起腳從書架上取下羅大里的故事書,捧起來閱讀,讀著讀著,我也與孩子們一樣,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原來,羅大里的故事和全世界的孩子們是那麼近,讀起來不費力!這裡,筆者有興趣拿羅大里先生的童話說事兒,接近或感覺一下童話閱讀或寫作中的距離,那是非數理領域的度量衡的精妙的、難以名狀的距離。
他長期擔任記者和兒童副刊的編輯,辦過兒童雜誌,非常了解兒童,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一生為兒童寫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蔥頭歷險記》、 《吹牛男爵歷險記》等已經被譯成各種語言在全世界兒童中廣為流傳。1970年羅大里被授予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世界兒童文學領域內的最高獎項。羅大里是20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已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兒童成長。《隱身小托尼歷險記》 、 《萬歲,薩波尼亞!》 、 《三B歷險記》、《亞特蘭大》、《藍箭》等5部作品,與其代表作《洋蔥頭歷險記》齊名,曾被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廣泛流傳。只要小朋友翻開書,就會被羅大里迷住,羅大里講故事的本領太大了!《隱身小托尼歷險記》、《萬歲,薩波尼亞!》、《三B歷險記》,是特別熱鬧好玩的兒童小說,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到處冒險,變隱身人、玩惡作劇,在濃濃的歡樂和淡淡的憂傷中長大成人。《亞特蘭大》描寫了一個神秘的希臘小公主,她剛一出生就落入熊群,跟著叢林女神長大,美貌和勇敢讓她不斷陷入戰爭與陰謀,她能否戰勝命運?《藍箭》里,以“藍箭”為首的玩具們集體叛逃去尋找一個貧苦少年,在漫長、刺激的旅行中,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去溫暖別人的心。羅大里真是天生的兒童文學作家,他那麼會講故事,而且故事裡的噱頭總是讓人意想不到。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未泯的童心,沉迷在“快活的、天真的”童年情趣中。
課文敘述了一位小姑娘從“不願意長大”到覺得“長大的感覺也不錯的”成長經歷。閱讀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學習小姑娘,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
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過小姑娘和媽媽的對話,表現出當時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媽媽,她埋怨媽媽“為什麼不帶我去動物園”“為什麼工作離不開身”,最後她不高興了,說“我不願意長大”,緊扣課題。在這部分中人物的對話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內心世界,許多學生也一定與小姑娘有同感,透過兩個“為什麼”,能讀出小姑娘其實是喜歡媽媽的,內心渴望著總能跟媽媽在一起。因而,後來她又“心疼媽媽”,對媽媽說“不上動物園,不要照顧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這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段落。四個自然段主要分三層寫出了小姑娘逐漸長大的過程。首先,因為心疼媽媽,小姑娘就先學著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梳小辮子”,不再讓媽媽為自己操心,當她梳小辮夠不著後邊時,第一次產生了想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長大一點就好了”;接著,媽媽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媽媽,就說“放心吧,我會讓大家過得很好。”她“買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晒衣服”,開始學著關心、照顧媽媽,當她因為個子小,夠不著水池時,又一次產生了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再長大一點就好了”;再後來,媽媽大病初癒,身體虛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媽媽了,她讓媽媽好好休養、還替媽媽做了許多家務事,甚至幫媽媽完成工作。此時,看到自己高大起來,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產生了更為強烈的願望“為了媽媽,還得再長大一些”。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寫了小姑娘的行動、語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表明她正長成一個懂事、善良的小姑娘。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後1個自然段,小姑娘聽了人們的讚美,微笑著心裡想“長大的感覺也不錯”。自然結尾,簡潔明快。
課文篇幅較長,記敘的事件較多,但故事的內容從學生生活中來,淺顯、樸實的兒童化語言很能貼近學生,適合在朗讀、探究中體驗、感悟,併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