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3條詞條名為張鵬飛的結果 展開
- 泰昌集團董事長
- 四川省遂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
- 西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 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紀檢組組長
- 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晚清學者
- 湖北省宜昌市三元房地產總經理
- 北京大學資源、環境與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
- 解放戰爭時期革命烈士
- 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 南通市委辦公室副主任
- 原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
-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原站長
- 北京東方求然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 原北京市政府參事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 靈寶市公安局工作人員
- 遂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歌手
- 武漢韓辰醫療美容醫院執業醫師
- 七台河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副庭長
- 中國冰球運動員
- 湖南省湘潭籍烈士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員
- 犯罪嫌疑人
- 火神山醫院洗消分隊分隊長
- 國家稅務總局黔南州稅務局黨委委員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
- 張家口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總經理
- 湖北省荊門市衛生健委科員
- 臨沂市高新區羅西街道東磊石村黨員志願服務隊志願者
- 導演
張鵬飛
晚清學者
張鵬飛(1783-1857),又名鵬翼,字扶九,安康人。少貧,食菜根度日,編蒲葉以抄書。手不釋卷,以讀書為樂。嘉慶十八年(1813)拔貢。嘉慶二十五年舉孝廉方正,深得陝安道考評稱讚。清道光元年(1821)中科,歷主臨潼、褒城、安康講席。十七年(1837)秋,他將刻印書籍數車運京,以自用書櫃交稅金,遭局廳毆打,鵬飛封章上奏《治平二十四策》,獲“越職言事”罪下獄刑部,八月釋放歸里。咸豐徠四年(1854)卒,入祀“鄉賢祠”。
嘉興十八年(1813年)選拔就職州判。道光元年(1821年)考中舉人,以州判職赴四川候補。道光十七年以喪事回安康,后在臨潼、褒城、安康等書院講學。張鵬飛心繫國家,希望所學能為國盡忠。道光元年至十五年,足及燕趙蜀楚,得與智士相切磋,洞察惡塞險要之勢,戰勝攻取之機,並以“補山”自號,誓當補天干城。張鵬飛生性慷概大方,而且膽識超群。北京盧溝橋一直為親王大臣鎮守,即使是老臣督軍出入京華,經局部門都須接受檢查。道光十七年(1837年)秋天,張鵬飛運書數車赴京履賣,遭到局丁毆打,張鵬飛率眾還擊打傷幾名局丁,后被拘留在兵馬司候審。張鵬飛秘擬《治平二十四策》,轉交皇上,道光皇帝覽畢很賞識他的才華,有留京錄用之意.但群臣中有很多人極力反對,奏說他越級告狀,破壞國法應下刑部大獄。道光愛其才,未加治罪,特賞還舉人學位,放他返回故鄉。自此以後,書籍筆墨免納稅款。張鵬飛不但熱愛教育,而且善於尋勝訪古,曾遊覽燕、趙、蜀、楚古迹,考察邊塞險要之地。編撰《續邊防備覽》,以供朝廷採納。在教學上嚴格要求學生,誘導學生善惡分明,德才兼備。他的學識和人品為人們所敬仰,慕名求學者絡繹不絕。張鵬飛致力於安康文化教育,舉辦興賢學學舍,修興賢塔、恢復奎星閣,減免貧田學生書費,尤其是創辦“來鹿堂”書院影響最大,為安康最早的書版發行家,並將所刊刻經史子集二百餘種贈給八個所屬書院,供生員們學習.他還曾倡導捐資修建陳家溝糧倉,開小南門,築登春堤等。咸豐二年(1852年),安康遭受洪水襲擊,考院被洪水吞沒,眼看臨近考期他心急如焚,率領學生將考場遷移到新城關南書院之西。保證考試如期進行。
他一生著作大部收入《來鹿堂文集》。全書包括卷首、文集8卷,詩集3卷及別集,共收入詩歌272首,文章124篇,代表作有《治平十策》、《修關中水利議》等。除了收入《來鹿堂文集》的書外,還著有《六志補遺》、《續邊防備覽》、《補皇朝經世文》等書。纂有《續修陝西通志》、《學倉志》、《來鹿堂文集》。編撰書籍有:《來鹿堂文集》、《續邊防備覽》、《六志補遺》、《補皇朝經世文》八卷、《詩集》三卷、《別集》一卷、《關中水利議》等書。
張徠鵬飛在道光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釋放回故里后,積極投身家鄉建設。
張鵬飛致力於安康文化教育的建設發展。創辦“來鹿堂”;在安康最早經營雕版印刷;倡修關南書院、文廟、興賢塔;恢復魁星樓,搶修水毀考院;在牛蹄嶺建鄉學,由集資到落成,事必躬親、一身百任、艱苦備嘗。還向書院捐贈書籍兩百餘種,減免貧田學生書費,為解決貧寒童生膳食多方奔走,收回學田數百畝。他“在郡雕版印書,捐所校刊梓行之經、史、子、集兩百餘種於郡屬八所書院,以惠士林。”
在執教過程中,張鵬飛秉承“必本之經以厚其基,擴之史以宏其才,正之濂洛關閩以端其趨,游之詩騷古文以雅其情”的理念,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進士武廷珍、管訁芳、雷鍾德,舉人吳敦品、黃加焜、李芬等人均為其授業弟子。張鵬飛為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的、重要的貢獻。
關注地方城堤和水利建設,力促發展農桑。為防水患,倡修小南門橋,疏施、陳二溝,協同縣令陳僅議修千工堰。
咸豐二年,安康大水,老城人逃入新城,張鵬飛盡囤粟施粥,人稱“張公粥”。同年“考院傾沒,而試期已近,乃倡率諸生移考院於新城,改修關南書院於考院之西。郡邑人士咸受其賜。”
咸豐三年,享受“鄉飲大賓”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