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太平港的結果 展開

太平港

福州市長樂古港口

鄭和下西洋太平港前身是春秋吳王與三國吳主的造船基地——吳航頭。太平港(又稱河陽港)是福州市長樂區內河港,位於吳航街道西側。經下洞江口,上溯閩江到福州市中心48公里,順閩江東下梅花60公里。

其中河陽港港區上至市區的西關橋,下至西關岐后村原閩江航運公司長樂航運站輪船碼頭,岸線長600米,水域1800平方米;有長樂搬運公司裝卸碼頭、閩江航運公司專用碼頭、水產公司專用碼頭,最大靠泊能力60噸級,可供20艘10~20噸級內河運輸船隻同時停泊裝卸。

太平港位於福州長樂區西部,又是水陸運輸中轉點,舟楫鱗集,乘潮出入。1994年港口吞吐量21.3萬噸。

史書記載


《閩都記·卷之二十六·郡東長樂勝跡》:太平港在縣西隅。今水次吳航頭是也。國朝永樂十一年,太監鄭和通西洋,造舟於此,奏改今名。又建天妃宮一所,其東有十洋。古讖云:“十洋成市狀元來”。據《八閩通志》載,太平港南起長樂縣西半里許,西(北)至太平港口五里。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嘗略地至此作戰艦。《閩中記》云:吳滅越國,盡得此地。吳王夫差嘗略地至此,作戰艦,稱吳航雲。
長樂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上千年的歷史。三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置典船校尉,集結東漢謫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吳航也因此得名,因此別稱吳航。
王應山《閩都記》中說:長樂十洋街,“貿易如雲”。《重纂福建通志》載:“(永樂)七年(1409年)春正月,太監鄭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艦於長樂。”乾隆《長樂縣誌》載:“明永樂間,太監鄭和通西洋,造巨舶於此,奏改太平港。明·馬歡著《瀛涯勝覽》,曰《星槎勝覽》,“自太倉劉家港開船,到福州長樂太平港,泊。
據《明史‧鄭和傳》、《明實錄》、《閩都記》、《瀛涯勝覽》及《天妃靈應之記》碑、《長樂六里志》、《長樂縣誌》還有等等諸書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舟師往返時,先至閩江口的長樂停泊:一則等候東北順風開洋;二則補給、招募水手和修造船舶;三則祭祀海神以求庇佑,停泊時間少則數月,多則半年以上。今天鄭和給長樂縣留下了不少文物遺跡和傳說,鄭和當年在長樂留下的三清寶殿銅鐘、天妃行宮、三清寶殿、雲門寺、三寶岩、太平港帥營、鄭和祭海壇、鄭和舟師啟錨處以及長樂顯應宮出土的文物。印證了長樂古今人文經濟繁榮景象。

前世


造船基地

長樂是有史記載以來,中國最早的造船地點,它的前身原名吳航頭,與春秋吳王、三國吳主在此造戰艦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也因此而得名。長樂太平港曾是鄭和駐泊舟師、伺風開洋的錨地。

海上絲綢

它前身只是一個兩吳的造船基地,從吳航頭到河陽港轉變,由海上絲綢之路拉開序幕。長樂不僅僅是個近千名狀元縣(歷代擁有955位進士、11位狀元)還是經商老手。是河陽港推動了長樂的茶業、紡織業、陶瓷業帶到海外。至今長樂依然是全國十大紡織城之一,千年貢茶方山露芽也依然遺產在福州市長樂區境內。

政治目的

福州長樂太平港曾是鄭和駐泊舟師、伺風開洋的錨地。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前均要在長樂太平港(原名河陽港、吳航頭)停留,舟師便在福州長樂太平港休整補給、招募水手,“伺風開洋”,在長樂南山三峰塔之東建造“天妃行宮”,河陽港賜名為太平港。
太平港原名吳航頭,別名河陽港,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為祈求往返航行的太平安順,將此地奏改為“太平港”,沿襲至今。

吳航頭

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就在這裡造船制舶。三國時代,吳主孫皓也曾派遣太守在此興辦水運。明朝切年,鄭和出使西洋,屢次在這裡停靠船舶,等候季風揚帆開航。鄭和還曾在此督造大船。據《長樂縣誌》記載,明初的太平港,潮汐往來,水面遼闊,適宜大型船隊停泊,便於船隊“迎潮而出大江”。
太平港南北兩岸各有東西走向的山脈作為屏障,所以太平港又是一處天然的候風良港。因此,鄭和選擇此地停泊,除有其補充給養,招聘船員、造船制舶等原因外,太平港優越的地理環境,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太平港是鄭和出使西洋在國內的最後一處聚舶據點。因此,太平港是研究鄭和下西洋歷史的不容忽視的一處重要遺址。
太平港
太平港

滄海桑田

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數萬校旗軍食息補給於長樂,駐軍十洋街,使這座古老城鎮更加繁榮,開店貿易,人云如集,竟成鬧市,至今留存一些遺跡與傳說。
河南街、河陽街、河下街,這三個名字都是同一個地點,它曾經是河南渡,也就是太平港的渡口。在古代,它的繁華不亞於號稱古代十國之洋貨的長樂十洋街,這首近代詩詞體現了那一幕。“吳航頭尾貫穿街,街外太平港繞西。渡傍商場真鬧市,船來遠海共深溪。經年茶蓄絲瓷足,四季山珍野味齊。當日舟師要什麼?河南貨物任評題。”
《閩都記·郡東長樂勝跡》宋陳傅“望江亭”對吳航頭讚美:“山靄峨峨江岸深。望余亭影落江心。無風萬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思遠解邀無巳句,流清宜寫不齊琴。仙槎一棹驚秋晚,此去銀河尚幾尋。”太平港自明代中葉以後,隨著海水的沖積以及泥沙的淤塞,逐漸形成了—片坦蕩的平原。如今,港灣水面狹窄,淤塞嚴重。儘管仍是福州長樂區的主要水路港口,但已遠非昔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