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格式塔心理學的結果 展開
- 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
- 格塔式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
格塔式心理學
格塔式心理學,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研究作為影像和藝術作品的電影的感知過程和審美特徵的學科。
目錄
【基本理論】
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研究作為影像和藝術作品的電影的感知過程和審美特徵的學科。
格式塔心理學(即完形心理學)於20世紀20年代初形成體系,其重要研究對象是藝術,
尤其是視覺藝術。認為影像的運動學和深度感不僅產生於觀眾的心理機制(如視覺暫留
現象),還依賴於特殊的內心體驗,即把各個畫面組織成更高層次的動作整體的心理過
程。而魯道夫·愛因漢姆在《電影作為藝術》中則根據格式塔心理學強調的“心理的結
構能力說”提出“局部幻想論”,認為由於心理活動的參與,影片只要再現現實的最需
要的部分,觀眾就會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他由此又提出了“形象偏離說”。而米特里
在《電影美學和心理學》中借用格式塔心理學的審美知覺整體論原理研究鏡頭、彩色、
音樂、蒙太奇等電影元素。格式塔心理學電影美學過分強調主體的能動性,突出整體性
的意義,把它抬高到與事物的本來感知不甚符合的抽象地位,作為變形、失真等藝術形
式的依據,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但是,他們從心理學角度對電影現象的重視,開拓了
電影研究的視野。
【代表作品】
1.於果·明斯特伯格(德)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1916)
2.魯道夫·愛因漢姆(德)的《電影作為藝術》(1932)
3.讓·米特里(法)的《電影美學和心理學》等。
【代表人物】
巴拉茲·貝拉(匈牙利)
匈牙利的巴拉茲·貝拉是第一位全面探討電影理論的馬克思主義者。代表理論著作有《
可見的人類》、《電影的精神》、《電影美學》;其中《電影美學》最有影響。他的主
要觀點是:①.電影具有群眾性;②.電影是獨立的藝術,是新的文化;③.提出“認同”
論;④.應該學習電影文化,研究電影理論。
魯道夫·愛因漢姆(德國)
魯道夫·愛因漢姆原籍德國,后加入美國國籍,他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理論著作是《電影作為藝術》。在該著作中,他根據格式塔心理學強調的“心理的
結構能力說”提出“局部幻想論”,認為由於心理活動的參與,影片只要再現現實的最
需要的部分,觀眾就會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他由此又提出了“形象偏離說”。魯道夫
愛因漢姆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只有技術上的局限才是電影藝術手段的生命源泉。他由
此對無聲黑白片大加讚揚,而反對有聲電影、彩色電影等。
約翰·格里厄遜(英國)
約翰·格里厄遜是英國紀錄電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代表影片是《飄網魚船》;他提出
了關注社會、關注群眾教育的紀錄片主張。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德國)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代表理論著作有兩部:《從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電影的
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他的《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一書的主要觀點
是:提出了照相本性論,認為電影的本性是物質現實的復原。
標題:格塔式心理學,應該改為:格式塔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