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空間藝術的結果 展開
- 空間藝術
- 視覺藝術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以空間為存在方式的藝術。其種類有建築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又通稱美術。空間藝術一詞源於德語Raumkunst 。造型是空間藝術的必要手段和必備因素,造型藝術必然存在於一定空間中,因而空間藝術的本質是對造型藝術存在方式的把握。
空間藝術
網際網路的出現與數字化運用的發展昭示了創意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們對數字化文化內容的高度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即將建成開放。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是非贏利性文化事業機構,以促進文化藝術與科技的交融、研究數字內容的產業化可能性、推動北京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目標。該中心將以開放的態度,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與國際國內各專業機構、專家學者、創意產業界人士和企業開展廣泛和形式靈活的合作,展示和研究那些代表當前最新技術與理念的文化藝術創意作品和成果,舉辦展覽、研討會、培訓班、開放式工作室等各種活動,致力於建設一個專門服務於創意產業的前沿性、國際性公共平台。
空間藝術
由視覺、觸覺、運動覺產生的空間特性,幾乎全部顯示出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各個領域的空間性質。繪畫為具象空間或立體的平面表現,是平面藝術。它通過透視、色、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產生現實空間的假象。畫面的空間分為前景(近景) 、中景、後景(遠景)3個層次,有時截然分開,有時亦混合一起。
雕塑為具象的物體形成,以實空間為主,伴隨著虛空間,是立體藝術。建築是抽象空間及體積的形成,具備虛、實兩空間,是狹義上的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終於醒悟,在地球村裡,文化背景、生活習性各異的民族要想共存下去,必須要發展代表自身特徵的文化。不把“城市之美”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領導者,絕對是一個落伍的領導者。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的一場城市文藝復興,以日益緊迫的全球環境問題為開端,在國家間或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經濟、文化、歷史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矛盾,而從這些問題中反映的理念“美”,則成了當前城市文藝復興的主題,並且城市建設由硬體時代逐步過渡到了軟體時代。雕塑家也從單體的、個人的表現中走出,開始創作與城市環境密切相關的、具有城市機能的作品。
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里爾?沙里曾經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麼,城市雕塑就是城市靈魂的最好象徵物。不同的時代,城市雕塑都以它自己的方式見證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
空間藝術
怎樣才能滿足市民和行政部門對理想城市形象的要求呢?歐洲的許多國家把“城市建設”用於國家戰略和宣傳。如法國,怎麼也擺脫不掉工業化的陰影,而且作為殖民國家的通病,國民由多民族構成,失業率居高不下,於是政府利用偉大的國家和城市的形象來消除以上不安定因素,謀求團結穩定。
一件一流的城雕藝術作品不但要反映出過去與現在,還要透過它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向人們揭示未來。這就要求城雕藝術的創作者們既要深入社會歷史和地理歷史的研究,還要與相關藝術作品的研究結合起來。大型藝術作品的創作,首先應明確其要表達的雕塑語言,達到理想化的美學理論要求,而不僅僅是設計一個特別的場地;要透過其微小的文化意義所起到的細微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這座城市本身的思想、特徵、發展方向或潛藏著的永恆存在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是其運用的手段之一。城雕有獨特的藝術性,它所傳達的社會文化意義或透露的訊息,能引發環境使用者的共鳴與聯想,使公眾與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激發環境的生氣和活力。
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一個特殊品種,城市雕塑藝術有其獨特的審美特點。
這是城市雕塑的首要特點。作品是為特定的位置創作的,一般不能輕易移動變位。它必須結合於相應的特定場所的空間結構、性質功能、情調氛圍以及尺度比例,從而與環境緊密的構成有機的整體。
空間藝術
由於城市雕塑作品要在室外長期存放,決定了其使用的材質必須是能經風雨耐寒暑的硬質材料。物質材料的永久性用以承載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的永久性。城市雕塑作品一方面固然是為當代所建,但另方面客觀上也是為了千百年後的後代而製作,在遙遠的未來仍將發揮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是安置在室外的,絕大部分是公共空間。所以它不是為某一特定階層準備的沙龍文化,而是街頭的大眾文化。它面對的是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千百萬群眾。因之,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性。要使作品能激動群眾的心靈,雖然不能要求讓群眾都百分之百的理解,也應讓觀者有深淺程度不同的感受。
空間藝術
由於規模宏大和牽涉到諸多領域,許多大型、以至巨型的城市雕塑作品的實施是一項複雜的過程,遠不是雕塑家本身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必須綜合多方面的工程技術力量,從而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產生了緊密的聯繫。所以,城市雕塑可以說是藝術與科技、工程的綜合。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的獨特的審美性決定了它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獨特作用,它是一種要傳達的思想和要表現的精神,它不是迎合公眾趣味,而是對公眾趣味的超越。因此,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雕塑,作為具有公共性的雕塑,除了它必須是置身於公共空間之外,它還應該是批判的、前衛的,有創造意識的,是思想與精神的傳達。它營造的是一種氛圍,它是城市這首交響曲中的一個小小的樂章,它以自身的特色來拱託了城市的主旋律。
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主題活動之一的“世界文化名人對話――文化與城市性格高層論壇”在南京博物院隆重開幕。開幕式結束後進行了專家演講,出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西北建築設計院張錦秋女士進行了題目為“傳統建築的空間藝術及傳統藝術與空間的關係”的演講。
空間藝術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感傳統建築空間藝術在研究,保護和延續文化名城特性方面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問題。《馬丘比丘憲章》說“城市的個性與特性在於城市的形體結構”,這形體結構包括了實體與空間兩個方面,今天我就想談談傳統建築的空間藝術――傳統建築的空間意識。”
張錦秋女士接著介紹了建築空間意識,她說:“什麼叫建築空間意識?建築設計的含義至少包括了三個,第一是使用、第二是造型藝術,第三方面是空間藝術,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而空間藝術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中國優秀建築精華表現的空間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方面的特色,傳統藝術表現的空間美和傳統的空間意識是分不開的,雖然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經濟條件等制約與影響,但是,更深層次取得主導作用仍在於空間意識,傳統的空間藝術把握古代城市的規劃布局與傳統的設計思想與方法,也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空間藝術
所以中國建築講究其位取其勢,講究在傳統建築造成的雅俗共賞,而且體現著深奧哲理,這和有機的自然觀是分不開的。傳統建築規劃設備中崇尚強調自然界的增體性及事物之間內在的關係有機自然觀,運用易經哲理,講究陰陽相合,主從有序,從而把人與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統一,古人按照他們所理解的構成世界萬物五行相生相客的關係組織空間環境,造成人工與自然,群眾與個體融會貫通,統一協調而又氣韻生動的效果,傳統空間布局之中先立賓主不僅僅是方法,而且重要的意識。中國的風水理論,從一個非理性的角度,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特殊方法。
空間藝術
傳統空間意識中,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時間的節奏率領著空間的方位,在中國建築構圖中成就了節奏化,音樂化的時空一體,傳統中國建築總是由單座建築構成院落,進而以院落為單元再組成有層次,有深度的空間序列,只有自外而內,人們在運動之中隨著逐漸展開的空間變化,方能了解這組建築群的全貌和高潮所在。在中國的規劃設計中,主次布局成為行之有效的傳統構圖手法,而空間布局的序列安排則是傳統的中國建築設計的靈魂,傳統建築空間經營講究動態系列布局,講究陰陽剛柔並濟,講究四季晨昏的效果,美國規劃大師培根在他的城市設計一書中高度評價了北京的明十三陵,他說,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偉大的單一作品。
空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