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王朝

馬拉王朝

馬拉王朝是尼泊爾古代的重要王朝,約1200年是為馬拉王朝之始,18世紀廓爾喀興起,先後滅加德滿都、帕坦和巴特岡,重新統一尼泊爾,自此馬拉氏族的統治地位遂為廓爾喀王族取代。

基本簡介


加德滿都谷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一片美麗的綠洲。相傳,遠古時代的加德滿都,原是一個大湖,湖中生長一株蓮花,文殊菩薩來到此地,見到湖中蓮花綻放光芒,便以劍劈開南邊小山,讓湖水流出變成谷地,人們開始移居此地,山頭變成了聖地,並建了神祠,後來成為蘇瓦揚布拿佛塔。這段傳說有地質學上的證據支持,現在加德滿都的西南方,有個名叫左帕爾的地方,那裡有一個既深又窄的峽谷。地質史學家說,加德滿都谷地在20萬年前曾經是—一片湖泊,後來隨著喜馬拉雅山的大規模隆起,南麓出現了今天所見到的左帕爾裂縫,加德滿都的湖水由此傾瀉而出,湖底就變成了谷地。
拉王朝 徠src="http://a4.att.hudong.com/71/36/01300000024195119267361102335_s.jpg" align=right>

興盛於“蓮花”之地

據尼泊爾史書記載,加德滿都原名康提普爾,梵語意為“美麗的城市”。12世紀時,有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塔廟,其尼泊爾語叫做加德滿都,意為“獨木廟”。後來人們以此為中心修建房舍,擴建城區,加德滿都便成為城市之名。
“馬拉”是一個占老的民族。馬拉人在尼泊爾西部的甘達基河建立了馬拉王國。後來,馬拉王國逐步向加德滿都谷地挺進。1328年,阿迪特亞·馬拉佔領了加德滿都谷地,建立了馬拉王國在谷地的統治,在尼泊爾歷史上稱為馬拉王朝。馬拉王朝最著名的一位國王是賈亞斯堤提·馬拉(1382—1395年在位)。他是一位改革家,對尼泊爾當時的社會、宗教、經濟都進行了改革。在社會領域,他強化神權,強化種姓制度,將印度教徒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姓和許多亞種姓,同時將佛教徒劃分出班達、烏達斯、迦布等多個等級。各個種姓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他大力推行印度教,修建了許多印度教神廟。在經濟方面,他實行新的土地丈量法和新的度量衡單位。這樣,他為鞏固馬拉王朝的統治做出了許多努力和貢獻。
1482年亞克希·馬拉國王死後,他的幾個兒子在加德滿都谷地各據一方,自立為王。從此分裂出坎提普爾(現加德滿都)、巴德崗和帕坦三個王國,這個時期被稱為馬拉王朝的“三國”時期。馬拉王朝三個國家之間相互傾軋殘殺,給位於加德滿都谷地西部的廓爾喀人創造了入侵加得滿都河谷的可乘之機。公元1768年9月25日,正當谷地上下都在慶祝因陀羅節,即童女神節之際,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率兵一舉攻克了加德滿都王國,幾天後又攻陷了帕里,第二年攻佔了巴德崗,馬拉王朝就此滅亡。

三國時代的文藝復興

尼泊爾以其獨特的建築和雕刻聞名於世,這要歸功於尼泊爾歷史上兩個文化盛—世,一個是李查維玉朝(4-8世紀),另一個就是馬拉王朝。李查維時期是尼泊爾古典文化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早期的建築和雕刻大多以木頭為材料,因此當時的建築和雕刻藝術傑作現在都沒有留下什麼遺跡。馬拉王朝,(12-18世紀)是尼泊爾藝術、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被稱為是尼泊爾古典文化的“文藝復興”。
三個馬拉王國的都城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現在分別被喻為“寺廟之城”、“藝術之城”和“露天博物館”。這是馬拉王朝文化藝術興盛的歷史見證。馬拉歷代國王都尊崇印度教,相信一切都是神賜予的。三國為了爭奪神的寵愛,不斷地修建神廟,展開建築競賽。
三個馬拉王國都出現過熱愛藝術、治國有方的國王,他們對本國的王宮和寺廟建設不遺餘力。加德滿都王國的普拉達普·馬拉國王博學多才,精通詩歌和文學。他也注重宗教,既扶持印度教也扶持佛教,在加德滿都市建造了不少廟宇和神像。被稱為尼泊爾建築藝術博物館的杜巴爾廣場就是從他開始興建的,後來的加德滿都國王也在杜巴爾廣場興建了很多神廟,使杜巴爾廣場成為尼泊爾歷史建築最為集中的地區。如今,在杜巴爾廣場的周圍,著名的歷史建築主要有庫瑪麗神廟、濕婆神廟、哈努曼猴神宮以及普拉達普·馬拉國王雕像柱等。
帕坦王國的希迪納拉·辛哈·馬拉國王是—個熱衷宗教和愛好文學藝術的人。他在帕坦興建了許多寺廟和水池,其中最著名的是建有21個塔尖的黑天神廟,這座廟宇至今仍被視為尼泊爾建築藝術的典範。
巴德崗王國的布帕亭德陽拉·馬拉國王在尼泊爾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他酷愛建築藝術,修建了許多技藝精湛的宮殿和廟宇。其中著名的55扇窗宮殿和尼塔波拉五層塔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

文化融合與交流

馬拉王朝的“文藝復興”同時也歸功於尼瓦爾人的藝術天才。尼瓦爾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加德滿都谷地,與尼泊爾其他民族相比文化水平較高,其特點是精明能幹,擅長經商,精通建築、雕刻、繪畫與金屬工藝。在馬拉王朝的建築競賽中,尼瓦爾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幹,尼泊爾被列入世界丈化遺產的輝煌古迹,多出自尼瓦爾人之手。同時,藉助助尼瓦爾商人和藝匠的對外交流,印度、中國西藏和內地、蒙古、中亞、緬甸等周邊地區的文化源源流入加德滿都谷地這個大熔爐,融合成一種新的、完全具有本地風格的文化。
如1754年修建的巴克普爾金門被譽為“加德滿都河谷惟一的藝術傑作”。而它的傑出之處就在於倉融合了西藏和尼瓦爾兩種文化,中國的漢、藏兩個民族的象徵——龍和鳳出現在這件尼瓦爾人藝術傑作當中。
在提及尼瓦爾的藝術天才時,不能不提到尼瓦爾人的天才建築師阿尼哥。阿尼哥1244年山生於尼泊爾的帕坦,自幼對建築和雕刻藝術看著很高的稟賦,是當時最為著名的建築師。1260年,忽必烈要在新疆吐魯番興建黃金塔,尼泊爾派來阿尼哥等20聲名匠人幫助設計。兩年後,黃金塔建成,阿尼哥要求回國,忽必烈愛才心切,極力留下了阿尼哥。阿尼哥在元朝呆了40多年,為中國的建築藝術作出傑出的貢獻。他為元朝興建了十幾處寺廟、佛塔。今天北京阜城門丙的白塔寺就是阿尼哥監造的。阿尼哥還積極培養元朝的工匠,設計建造東嶽廟的著名工匠劉元就是他的徒弟。1306年,阿尼哥在中國去世,元朝皇帝賜謚號為“涼國敏慧公”。
阿尼哥作為中尼文化交流的使者被載人史冊。為紀念他為中尼文化交流作出的不朽貢獻,1965年,中國幫助修建的從加德滿都到中國邊境口岸樟木的公路就叫阿尼哥公路。

古韻猶存


在尼泊爾歷史上,馬拉王朝在地域上並木是一個統一的朝代,但是它對尼泊爾文化的影響是其他壬朝無法比擬的。尼泊爾人現在使用的文字就是在馬拉王朝時期得到統一的。賈亞斯堤提·馬拉為尼泊爾人帶來的印度教後來成為尼泊爾的國教。
馬拉王朝獨特的建築和雕刻藝術是尼泊爾傳統文化的象徵。馬拉王朝在18世紀覆滅后,雖然此後建立的沙阿王朝也非常重視尼瓦爾藝術,但尼瓦爾藝術再也難尋馬拉王朝時的風光了。1846年,親英的廓爾喀軍人發動政變,奪取軍政實權,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拉納家族軍事獨裁統治。拉納家族的壓制使尼瓦爾藝術告別了它的黃金時代。直至1951年沙阿王朝恢復統治以後,尼瓦爾藝術才又再現生機。但是,現在的手工藝者大都只是為了從旅遊者手中賺取外匯,尼瓦爾藝術已失去了當年的恢宏氣度。
近年來,加德滿都谷地興起了許多現代化建築。有不少現代派作品中也吸收了馬拉王朝時期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如塔式屋頂,仿古門窗裝飾等。加德滿都的比蘭德拉國際會議中心就採用了大屋頂的塔式建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