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頌英

黃頌英

黃頌英(1855—1964),號中允,字仲英,生於溫州市區東山下潭(今積穀山旁),前清舉人之家,從小喜愛武藝,習成一身武功,成年後目睹耳聞清朝廷日漸腐敗,常和摯友李素冰、黃宜明諸位議論如何拯救中華。適值日本明治維新不久,時年二十歲的黃頌英毅然赴日本,本擬學醫改變國人被洋人誣為“東亞病夫”的狀況,但因為學醫需自費,且當時家境衰落,無力供給黃頌英學醫,於是就讀公費的日本品川體操學校。

人物簡介


1905年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組織同盟會,家父和兩位同學欣聞此舉,立即奔赴東京請教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對黃頌英熱情接待,最後還特地講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的革命宗旨,並告誡我父親“做一個人一定要學習,而且要向好人學習,畢業回國后,要為大眾利益著想,不要與壞人同流合污”。遵循孫中山先生的教導,黃頌英第二年品川體操學校畢業,即加入同盟會。

參加革命


1911年武昌起義前夕,黃頌英在寧波第八十二標當排長,兼全標體操總教習,得悉武昌起義消息,黃頌英立即起程返回家鄉和姚養吾、胡方堯、胡方禹、陳禹門等志士策劃響應武昌起義,由黃頌英召集從前學武的一班同學和綠營中一班有志青年一百人成立義勇軍,並向警察署員鄭玉甫臨時借用十二支步槍,於當日晚間就分配義勇軍在街上巡邏,並宣傳辛亥革命的意義。據詩人唐湜回憶,當時有人無槍,軍械不足,黃頌英就要部下在煤油箱內放爆竹。是夜,在溫州的滿清官員聞風喪膽,匆忙逃跑,第二日清晨,僅有防營統領梅占魁在竇婦橋司令部擁兵固守。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黃頌英等和梅占魁談判成功,推梅為臨時軍政分府都督兼溫處警備司令,他剪去辮子,到知府衙署宣布溫州獨立,脫離清政府,不到十日,所有溫處各縣都先後響應,脫離清廷實行獨立。

傑出貢獻


黃頌英把溫州辛亥革命義勇軍擴充到250人,改稱民團,公推湖北武備學堂畢業的胡方堯為總團長,黃頌英為第一分團長,胡方禹為副分團長,擬整訓后開赴上海支援北伐。後來徐定超回溫州,又公推他為溫州軍政分府都督,梅占魁為警備司令,之後胡方堯、阮孔章辭職離溫,推黃頌英擔任總團長兼第一分團長,胡方禹為第二分團長。后因梅占魁和黃頌英不和,黃頌英就赴滬擔任北伐隊長去了,後來黃頌英隨孫中山先生到廣州,擔任元帥府練兵處主任副官,上世紀30年代歸隱家鄉,新中國成立後任溫州民革委員。
由於黃頌英為溫州光復作出貢獻,1961年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全國政協特贈送黃頌英一枚“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章”,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