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古戲台
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古建築
樂平古戲台
不管是哪種戲台,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格局:均為傳統的磚木結構,正面均為牌樓式,三樓五樓不等;屋脊中央一律插有方天畫戟,有的方天畫戟插在彩瓷寶頂上;屋脊的兩端分別飾有造型優美的鰲魚,正面上方都有極挺拔的飛檐翹角,檐下懸掛著風鈴鐵馬;戲台天棚中央是華麗的藻井,台上幾乎所有的木構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瓊花瑤草、祥禽瑞獸,游梁、隨枋、三架梁、搶頭梁、穿插枋上及牌樓各層之間,則雕刻了許多戲文。
在這些戲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魁星點斗》、《九老天宮》、《八仙過海》、《麻姑獻壽》等幾種。
正如贛劇有著眾多流派和聲腔一樣,樂平古戲台在統一的地域色彩中,又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個性風格。這也許就是樂平古戲台建築藝術的魅力所在。
樂平古戲台數量如此之多,建築藝術精細,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樂平是贛劇流行的腹地,而贛劇又是以扮演宮廷大戲為主的劇種,戲台雄偉壯觀是為適應演出風格,另外,戲台多說明這裡的人好戲。如此解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卻不能說明古戲台的全部。
中國農村,幾千年來始終保持著氏族宗法血緣傳統,聚族而居、同姓一村,這種傳統又通過宗譜和祠堂不斷得到強調和鞏固,戲台的出現則使這種傳統達到了極致。宗譜是維繫宗法關係的紐帶,祠堂一般不許外姓涉足,那麼,有關宗族的榮耀,小到添丁進口,大到陞官顯耀,便只有通過戲台向外界盡情地展示。沒有一座莊重雄偉的戲台來舉行隆重的儀式,是不可想象的,於是,戲台又多了一重功能——衡量宗族經濟實力的天平。
由此我們就不難明白樂平古戲台為何多姿多彩,爭奇鬥豔。宗族間的明著攀比,暗裡較戲在戲台的建造上展露得淋漓盡致。有這麼一個故事:鎮橋神溪華家的戲台建成后,台上正中的匾額上題的是“頂可以”,自滿中隱藏著自傲;鎮橋滸崦戲台落成后,就毫不客氣地題上“久看愈好”;鎮橋徐家戲台匾額為“百看不厭”,更有一種自滿自得情緒。至於“還眼債”一說,不排除人們對建築造價和藝術不上檔次戲台的揶揄和鄙薄。
如今,“久看愈好”似乎真成了已應驗的讖語,滸崦戲台已成為樂平古戲台的首席代表,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樂平古戲台的繁榮與宗法相關的原因應該還有另外一個——攀華宗。各華宗之間平時少不了拉拉關係,聯絡感情,“走親走親,越走越親”。但宗族之間不象戶家,經常有什麼生日、上樑、紅白喜事。
於是,古戲台又成了維繫華宗感情的紐帶,游台慶典雖然只有一次,但重修慶典,請對方戲班來演演“華宗戲”,卻是隨時可行的。
古戲台在樂平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來自對神權和王權的崇拜。在當地老百姓心目中,戲台可以鎮邪,這一點無論是從戲台的外觀還是游台譜戲開台劇目上都可以看出。
凡是看過樂平古戲台的人,都不難發現,樂平古戲台的造型受佛教建築的影響很大。屋脊中央的彩瓷寶頂,其實是一座微縮寶塔,那蓮花瓣或螺旋狀的藻井,應該是佛座佛髻的啟示,鰲魚來自觀音傳說,而那飛檐下的風鈴鐵馬則明顯是搬自梵宮寺廟。
戲台落成,游台慶典的第一齣戲必是《九老天宮》,而這是一出戴儺面具表演的戲,驅邪的功用非常明顯。
樂平素稱“贛劇之鄉”,著名的“樂平腔”又稱“高腔”是當代贛劇的主要支派。樂平人民酷愛贛劇,村村建有戲台。逢年過節,各鄉村競相開台演戲,代代沿襲。
在樂平農村,演戲的由頭多得是。每逢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或子弟升學,接風剪綵,新屋落成,婚喪嫁娶以及修譜、開譜,攀華宗,接娘娘,建寺廟,祈福禳災等等,都要堂而皇之請戲班演出。
每逢開台演戲,村子里便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宰豬殺雞,買菜置酒,炊煙不斷,三鄉五里的親朋好友都要請來做客看戲。一次演出的時間或三五天,或七八天不等。演出活動夜以繼日,村民看戲如醉如痴。
凡上點年紀的人無不諳熟劇情,唱做念打,心中有度。隨著贛劇在樂平的形成和發展,樂平古戲台也相繼出現和增多,逐漸成為與贛劇血肉相連且並駕齊驅的獨特建築藝術。與輝煌燦爛的贛劇相比,樂平古戲台建築更是燦爛輝煌。
經調查發現,全市現有鄉土戲台412座,人稱"中國古戲台博物館",其中樂平鎮橋鎮滸崦村的滸崦古戲台堪稱一絕。觀賞樂平古戲台同時也令人遙想到當年鄉村文化活動之盛況。
駕車前往 樂平鎮人民政府 的路線
建議路線206國道 1 小時18分 51.3 公里
1. 景德鎮市政府沿瓷都大道向東北 550 米
2. 在西山路向左轉 2.4 公里
3. 在昌南大道向左轉 2.9 公里
4. 從環島的2出口上206國道 部分收費路段 41.9 公里
5. 向右轉 1.4 公里
6. 稍向左轉,朝觀音泉路前行 650 米
7. 在觀音泉路向右轉 900 米
8. 繼續前行,上長壽路 260 米
9. 向左轉,前往花園巷 230 米
10. 在花園巷向右轉 87 米
到達樂平鎮即可遊覽當地古戲台
合併圖冊
晴台為主體建築,高10米,檯面寬20米,進深6米,狀式古樓閣,樑柱粗壯,雕塑滿台精工,氣勢宏壯。中堂壁用八塊桶門屏式,左、右各開拱狀門兩扇,側壁飾有松鶴巨幅壁畫,天柵頂飾有三口螺旋斗拱式藻井,中位藻井大,內中懸嵌《封神演義》中“八岳木質雕塑像”。
台前柱與中堂柱分別掛有長3米,寬0.5米和長2米,寬0.3米刻描金楷書楹聯“滸崦擁春荃媲聯程氏文章文看愈好,鳴山壽麵鏡歡照古公稟績煥發英姿”;“入耳務須平氣聽,當場頓覺笑顏開”,正壁中位上方懸掛匾額“久看愈好”。筆力整勁圓澤,雍容遒麗,文義通俗,富有鄉土情意。
台內外梁、柁、枋及門、窗、壁、又手上人構、花鳥浮雕金描彩繪,並與各異面刻薈萃相輝,人物浮雕有“蟠桃會”、“三英戰呂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點斗”等古典人物事故達幾十處之多。雕刻精緻,惟妙惟肖。樓雕塑像有觀音、壽星、羅漢、金剛;吉祥動物有獅、虎、麒麟、蟠龍、鳳凰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樂平素有中國古戲台博物館之稱。這裡共有412餘座古戲台,散佈於全市各鄉村,建築時間從明清至當代,跨越500餘年。其數量的龐大及呈地質層狀發展的清晰脈絡,當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