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吉寺鎮

公吉寺鎮

公吉寺鎮位於渦陽縣城西南15公里處,西與臨湖鎮接壤、西南與店集鎮相連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總人口5.1萬人。境內地勢平坦,芡河、羅溝、安營溝縱橫南北,界洪河穿境東流。界公路、義宋路、十臨路縱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介紹


公吉寺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集貿繁榮,環境優越,民風淳樸,社會安定,人民勤勞善良,百姓安居樂業。鎮黨政領導班子精誠團結,求真務實,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富民強鎮”這一中心,結合本鎮實際,依託本地資源,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公吉寺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集貿繁榮,環境優越,民風淳樸,社會安定,人民勤勞善良,百姓安居樂業。

發展


公吉寺鎮
公吉寺鎮
公吉寺鎮
公吉寺鎮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動力。帶動“農業、民營、勞務”三大經濟迅猛發展。種植上,引進優良品種,提高科技含量,推廣農產品精深加工,其中,由紅薯深加工生產的“三不”牌粉絲,已打開市場銷路,深受消費者歡迎;絕大部分農民已外出打工,老弱病殘在家務農。通過內引外聯,加大扶持力度,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我鎮現有各類企業50餘家,大型龍頭企業10餘家,年產值上千萬元;勞務輸出也是我鎮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崗前培訓,讓他們獲得一技之長,使我鎮民工深受外地用人單位好評。
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繁榮集鎮貿易。全鎮共有集貿市場2個,主要是兩條中心街區。集合生豬宰殺、蔬菜、糧油、服裝、餐飲等各個行業,日客流量近千人,交易額數萬元。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建設項目。我鎮積極爭取的2300萬元土地整改項目,已通過省級驗收,並上報國土資源部,預計年底前全面實施。交通設施不夠健全,一條主幹道與外界溝通。預計未來10年會重新修整。
勤勞智慧的公吉寺鎮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十一五”規劃發展為契機,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強抓機遇,乘勢而上,拼搏進取,開創公吉寺鎮更加美好的明天。
公吉寺鎮衛星地圖
公吉寺鎮衛星地圖

行政區劃


馬寨村
胡老家、馬寨、王莊、李庄、馬井涯、謝樓、周庄、耿庄、馬心宅子、廟庄、油坊、馬小廟
馬老家村
大孫庄、馬布口、郝橋、前馬園、后馬園、馬老家、趙莊、前馬張后馬張
梨耙村
犁耙、孟庄、崔庄、東李橋、西李橋、解庄、徐小
大趙村
林趙莊、小趙莊、張土橋、程樓、新張樓、徐竹園、常庄、宋小、三空橋
張樓村
前張樓、后張樓、東張樓、西張樓、劉寨、杜庄、鄒庄、大馬庄、鄭大、鄭小、盛小橋、王莊
公吉寺
新街、老街、小菜園、小馬庄、兩小馬、小孫庄、大張庄
窪北村
張菜園、韓庄、淮南、淮北、張席庄、狄庄
張寨村
程庄、東顯園、西衛園、王莊、田莊、張腰庄、龔老家、小龔庄、韓樓、蘇小橋、張寨、荔寨
龔長營村
龔前園、鄧庄、龔長營、龔聶松、龔小庄、齊莊、龔新莊
龔樓村
龔樓、龔瓦房、孫庄、龔方庄、龔花園、東龔鹼坑、西龔鹼坑
王准村
王廟前、王淮后、王新莊、王草園、小庄、王溝淮、韓廟戶、郝庄、呂庄、常庄、趙橋
王大樓村居委會
孫灘村、東王荒、西王荒、程小庄、前王大樓、后王大樓、西寨、王東、東小
西劉村
劉新莊、韓前園、西劉、王小樓、袁庄、張庄、韓小橋、韓新莊、俄留
程大村
程菜園、五里程、郭庄、李庄、程大庄、於庄、廟西、程西

地理環境


公吉寺鎮境內地勢平坦,芡河、羅溝、安營溝縱橫南北,界洪河穿境東流。界公路、義宋路、十臨路縱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歷史文化


公吉寺位於線西南三十華里。據傳春秋時,楚靈王(公元前540-526年)北征,曾於今楚店集至公吉寺一帶廣建行宮,后又建立了很多廟宇,因取名宮記寺。後人因其地形如雞、“宮記”與“公雞”音諧,又漸名為公雞寺。解放后,改為公吉寺。

風景名勝


古柘樹,柘樹又名硌針樹,屬桑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體通常矮小而多分枝,然而在渦陽縣境內的公吉寺鎮李橋村卻生長著一棵巨大的柘樹,位於渦陽縣公吉寺鎮李橋村,樹齡800年,樹高9.6m,胸圍345cm,為一級古樹。
在渦陽縣公吉寺鎮李橋村有一棵神奇的古樹。說它神奇,一是因為這本是一種灌木類樹木,能生長50年以上就很稀少,況且此樹迄今已生長800年,還有就是這棵古柘樹特殊的“身世”,與一段美麗的傳說有關。
古老相傳,明朝洪武年間,剛剛經歷了戰亂之苦的渦陽縣公吉寺鎮,又迎來了一場災難。這年夏季又發生了罕見的蝗災,幾乎是一夜之間田間地頭落滿了蝗蟲。眼看顆粒無收,百姓有餓死之虞,玉皇大帝心生憐憫,決定派遣雞公大仙前去搭救黎民百姓。雞公大仙來到公吉寺鎮后,便在一棵100多年的柘樹上安了家。雞公大仙然後施展法力,讓那些肆虐禾苗的蝗蟲紛紛飛到柘樹上,奇怪的是,蝗蟲只要一落到樹上,立馬斃命。村人見狀,知道這棵柘樹不是一般的樹木,一定是神靈附體,成了一棵神樹,便在這棵樹前蓋以寺廟,取名公雞寺(久而久之,後人就把公雞寺叫成了公吉寺,這就是公吉寺鎮地名的由來),人們每到中秋或春節等節日,就到樹旁的公雞寺燒香放炮、磕頭作揖,祈求平安。現在這棵柘樹前,人們仍然蓋一小廟,供奉著雞公大仙。
古柘樹Cudraniatricuspidata渦陽縣公吉寺鎮籬笆村李橋樹齡500年-800年

著名人物


龔德樹(?~1861),原名龔道德,人稱龔得,安徽潁州府亳州雉河集宮吉寺磨盤松(今安徽省渦陽縣公吉寺鎮磨盤松)人。
龔得樹,捻軍總白旗主,太平天國追封勇王。1853年與張樂行在雉河集起義后,領白旗軍,與陳玉成、李秀成等聯合作戰,於皖、鄂邊境屢破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