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是1933年6月中旬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以下簡稱紅六軍團)在永新縣沙市成立,下轄十七、十八兩個師。由湘贛地區紅8軍、紅16軍、紅18軍合編而成的。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人民軍隊。以任弼時、蕭克、王震三人組織6軍團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

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衝破敵人重圍,到達黔東根據地,與賀龍率領前來接應的紅二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勝利會師。會師后,奉中央命令,紅三軍正式恢復了紅二軍團番號。26日,二、六軍團在叫川酉陽南腰界召開會師慶祝大會。

簡介


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軍團長為蕭克,政委為王震,參謀長為李達,政治部主任為張子意。軍團領導機關成立后,下轄17、18兩師,17師師長、政委均分別由蕭克、王震擔任,政治部主任為張子意(兼);18師師長龍雲(因傷重改任曠朱權代理),副師長為彭輝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甘泗淇,參謀長為譚家述,軍團總計7800多人。1934年10月,紅6軍團與紅2軍團在黔東地區會合,歸2、6軍團總指揮部指揮。1936年7月2曰,編入紅二方面軍。

二六軍團會師


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衝破敵人重圍,到達黔東根據地,與賀龍率領前來接應的紅二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勝利會師。會師后,奉中央命令,紅三軍正式恢復了紅二軍團番號。26日,二、六軍團在叫川酉陽南腰界召開會師慶祝大會。

組織變化


根據中央和中央軍委指示,紅二、六軍團的幹部配備作了統一調整。成立了以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為首的紅二軍團總指揮部,並以紅六軍團政治部為紅二軍團政治部,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探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的行動。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政治委員任弼時,副政治委員關嚮應,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張子意。轄第四師(原第七師改稱):師長盧冬生,政委方理明;第六師(原第九師改稱):師長鍾炳然、政委袁任遠。
紅六軍團:軍團長肖克,政治委員王震,參謀長譚家述。政治部主任夏曦,副主任羅志敏。同年11月26日,成立了以任弼時為書記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加強了黨的統一領導,撤銷了原湘鄂西中央分局。同時,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和軍區,賀龍兼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和軍區司令員,任弼時兼軍區政治委員。隨後紅二、六軍團挺進湘西,配合中央紅軍長征。
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團時未設軍團領導機構,由紅17師師長蕭克、政治委員蔡會文統一指揮。

長征先遣隊


1933年6月中旬,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以下簡稱紅六軍團)在永新縣沙市成立,下轄十七、十八兩個師。其中湘贛革命根據地的紅八軍改編為紅十七師,蕭克任師長,湘贛省軍區政治委員蔡會文兼十七師政委;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紅十八軍改編為紅十八師(師長嚴圖閣、政治委員徐洪),從修水、銅鼓等地調往永新。軍團領導機關當時尚未建立,軍團首先由紅十七師首長兼。軍團組成時,中革軍委還將湘鄂贛的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打算把它調歸紅六軍團建制,但未實現,仍然留在湘鄂贛根據地。軍團直轄部隊當時實際是紅十七師(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3個整團)和紅十八師的五十二團。
1934年1月下旬,公略警衛營和茶陵、永新獨立營合編為紅十八師五十三團。7月下旬,在永新坳南牛田村組建紅十八師五十四團,紅十八師也管轄了3個整團,全軍共9700餘人。
1934年7月23日,湘贛省軍區電台在牛田收到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確定了軍團領導成員:蕭克任軍團長兼十七師師長,王震任軍團政委兼十七師政委,張子意任軍團政治部主任,李達任軍團參謀長。
紅六軍團成立后,受中革軍委和湘贛省委雙重領導。在省委幫助下,制定了贛西遊擊計劃,確定了紅六軍團的基本任務、活動範圍、游擊區域及戰略戰術。在一年多時間裡,展開了紅十七師的北上行動、沙市伏擊戰、松山阻擊戰等戰役戰鬥,給敵軍重大殺傷,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
紅六軍團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一支主要武裝力量,在配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保衛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934年3月24日,紅十七師勝利返回湘贛根據地后,敵西路總指揮劉建緒企圖趁我軍疲勞之際,迅速發動進攻,殲滅我軍於禾水以北、袁水以南地區。劉建緒除了以第二十三師、第六十三師繼續修建碉堡,加強封鎖我根據地外,並令尾追紅十七師的第十六師接替了第十五師在寧岡和永新地區的防務,把王東源的第十五師全部集中在永新縣城,準備隨時向我軍進攻。
3月底,湘贛省委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紅六軍團的作戰行動。軍團領導率領幹部到永新通往蓮花的大道上勘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同時對駐守永新的敵第十五師進行了周密偵察。
4月4日,我軍通過黨在永新城裡的秘密組織,得到敵軍第十五師籌集乾糧、大抓民夫,準備翌日向沙市進犯的情報,遂將部隊連夜從黃崗、花溪、象形等地向沙市、澧田大路以北地段集結設伏。5日拂曉,各部隊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紅五十一團在沙市東北,紅四十九團在烏嶺南側,紅五十二團在漢山(附近),這3個團集中在塗下壠4里多路的正面擔任突擊;紅軍學校在禾水河南岸的江背和南誇地區,偵察部隊和作述區游擊隊在澧田和沙市之間沿途設置了6個遞步哨。此外,還有當地黨組織精心安排了500多人的救護隊和擔架隊,並動員1000多名群眾配合紅軍作戰。
4月5日拂曉,天空還在下著毛毛細雨,王東原帶領其十五師的近萬名官兵離開了永新城,這些官兵擠擠擁擁向沙市方向走去,完全放鬆了戒備。
9時許,敵軍四十三旅全部兵馬進入了伏擊圈。蕭克一手撐腰,一手揮槍發令,剎那間,兩頭扼敵的突擊隊首先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敵軍驚慌失措,狼奔豕突,無奈身入羅網,插翅難飛。紅軍憑藉有利地形,給敵人迎頭痛擊,攔腰斬斷,分而食之。王東原的後續部隊看到四十三旅被包圍,趕忙去增援。不斷扼守在澧田的紅軍突擊隊死守硬拼,前抵后擋,王東原眼睜睜地看到四十三旅就這樣進了紅軍的布袋之中。
王東原看到這種情況,趕忙派人回縣城向彭位仁求救,意欲請彭位仁發兵救急,那知這時紅軍已收緊“布袋口”將四十三旅全部裝下,旅長侯鵬飛躲進當地農家的茅草屋裡,也被村民搜了出來,旅參謀長趙楚卿藏在一口污水池塘妄想逃走也未能倖免。侯鵬飛、趙楚卿雙雙耷拉著腦袋,時而面面相覷,時而驚恐不安,不停地向紅軍將士求饒。紅十七、十八兩師押著侯鵬飛、趙楚卿向北退去,此次伏擊戰活捉敵軍官兵1000餘人,擊斃敵軍600人,繳獲長短槍2000枝、火炮3門、迫擊炮10多門、機關槍50餘挺。
紅六軍團雖然取得了沙市伏擊戰的勝利,給敵人沉重的打擊,但湘贛蘇區和其他蘇區一樣,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堡壘政策”壓迫下,受到四面夾擊,紅色區域逐漸縮小。
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下,湘贛省委提出了“為保衛蘇區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口號,進行緊急動員,領導根據地軍民在花溪、象形以北的九重門、公公山地區和城西的高汶、台嶺,城北的錢市街、松山地區以及城東的石灰橋、金華山地區,廣築工事,準備以陣地防禦戰阻擊敵人的進攻。
當時湘贛蘇區的形勢是:敵人向永新縣城的東、南、西大道均被打通,並向縱深發展,唯獨安福經懷忠至縣城的通道尚未打通。敵第五十三師(全部美式裝備)在師長李抱冰的督領下,由安福金田向永新懷忠推進。中革軍委即令主力紅十七師從金華山趕赴懷忠松山地區,阻擊敵軍第五十三師的西進。紅十七師長蕭克、政委王震迅速率領四十九、五十、五十一3個團連夜跑步從高橋樓涉過禾水河趕到了懷忠松山地域布陣。此時敵先頭部隊已前進到只距離我軍陣地500多米之遙,敵情十分嚴峻。
紅十七師全體指戰員迅速投入戰鬥。1934年7月1日9時,敵第五十三師開始向我軍進攻。敵軍在炮兵和飛機的配合下,首先集中兵力攻擊我軍五十團神功山陣地,其主力周旅在虹橋從反面進擊,另一部兵力迂迴到桂林坊,從側翼攻擊神功山東面。紅五十團在敵人優勢兵力的猛烈進攻下,奮勇作戰,殺傷了大量敵軍,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攻擊。戰鬥到黃昏,才撤出陣地,向南轉移到永新縣的高橋樓地區。
7月2日10日,敵李旅及三一六團轉向我紅五十一團防守的松山主陣地進攻。敵主力以神功山作依託,經寧家、下邊、平湖嶺攻擊東山頭;另一部兵力經南田、上塘向紅軍學校和游擊隊警戒陣地進攻,佔領了懷忠圩、下木柵,接著從我軍左翼迂迴松山西山頭。我防守東山頭上的第三營和機槍連,待敵人接近我陣地前幾十米處時,進行猛烈反擊,最後在松山村子里與敵展開了肉搏戰,迫使敵人後撤。我紅軍勇士猛追不放,敵人逃到開闊的稻田時,被打死踩死的不計其數。我西山頭上的第一營,也給迂迴之敵重大殺傷。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松山村后的一帶山嶺,長著茂盛高大的松樹,在敵人飛機和大炮的轟擊下,成為一片火海。我軍戰士忍受著一天吃一頓飯的飢餓,加固工事、收集彈藥、整理陣容、嚴陣以待,繼續和敵人戰鬥。至下午4時左右,紅五十一團由於遭受數倍於我的敵人兩面攻擊,形勢很不利,奉命撤出戰鬥,轉移到香爐山陣地。
7月3日中午,佔領松山主陣地的敵軍兩路向香爐山進攻。敵軍數次進攻都被我軍打退。下午2時,敵人再次發動猛烈進攻,紅軍發起猛烈反擊,把敵人壓回到松山。這時,敵人第二梯隊正向松山開進,準備組織新的更大的進攻,形勢對我軍非常不利。於是,我軍立即撤出戰鬥,向南轉移到高橋樓。當晚,紅十師所屬各部隊均渡過禾水河返回到金華山和梅田地區。
松山阻擊戰歷時3天,我軍雖然傷亡了500多名戰士,但拖延了敵軍打通安福至永新通道的時間,掩護領導機關順利撤退。湘贛省黨政軍領導機關在任弼時率領下,從象形經夏陽安全轉移到牛田地區。蕭克老將軍回顧這段往事時曾這樣說過“松山阻擊戰,敵軍人多,我軍人少,敵人全是美式裝備,我軍明顯處於劣勢,加上王明‘左’傾錯誤領導,在軍事上採取堡壘對堡壘、陣地戰等戰術,等於用雞蛋碰石頭,我軍不可能打贏和取勝。但這個仗有一點必須肯定:松山戰鬥打了3天,拖延了敵軍從安福打通至永新通道的時間,給我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掩護了以任弼時為首的省黨政軍領導機關安全轉移到了牛田地區。”在蕭克將軍提議下,於1991年8月在松山村后高嶺上修建了“松山阻擊戰死難烈士紀念碑”,並且親筆題寫了碑名和碑文。
1934年7月上旬,湘贛省黨政軍領導機關和部隊轉移到牛田之後,正處於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最後階段。由於“左”傾錯誤領導,我軍已處於困難境地,導致根據地範圍縮小,物資缺乏,部隊迴旋艱難。在這種情形下,紅六軍團不得不準備突圍。根據7月23日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關於紅六軍團轉移到湖南創造新蘇區問題”的指示精神,任弼時、蕭克、王震在牛田村緊張地進行西征前的一系列準備:首先,組成了紅六軍團最高指揮機關——軍政委員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代表、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擔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蕭克、王震、張子意、李達為軍政委員會委員,領導紅六軍團突圍西征。
其次,由陳洪時(后叛變)、譚余保、彭輝明等組成湘贛省委領導班子。陳洪時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兼湘贛省軍區政治委員,譚余保任湘贛省委副書記兼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蕭行麟任省蘇政府副主席,彭輝明任湘贛省軍區司令員,劉發雲(反叛變)任湘贛省政治保衛局局長,王用濟任湘贛省共青團委書記,曠金媛任中共湘贛省婦運委員會書記,領導堅持在湘贛根據地的游擊鬥爭。
再次,由任弼時主持,召開了湘贛全省政治工作會議。任弼時作了重要報告。報告分析了目前形勢,傳達了任務。省委和軍政委員會對這次轉移作了周密的部署:第一步到達湖南桂東附近地區發展游擊戰爭,擴大游擊區域;第二步到達湖南的新田、祁陽、零陵地區,發展游擊戰爭,創立新的根據地;第三步橫渡湘江,向新化、敘浦廣大地區發展,並向北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取得聯繫。
另外,擴大紅軍,發展壯大紅六軍團的軍事力量。紅六軍團近萬人馬駐紮在牛田、津洞、碧江洲地區,短短十幾天時間裡,軍團首長沒有放鬆對部隊的整頓與訓練,除加緊操練外,還妥善安置了重傷病員。並且依靠地方各級黨政軍組織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7月下旬在牛田組建了紅十八師第五十四團,人員達1200多人,並且實施了行軍、偵察、警戒的教育。地方行政機關也進行了精兵簡政,充實部隊。此時,紅六軍團總人數(包括輕傷員、擔架隊、輜重隊在內)達到9758人。
最後,加強後勤、籌集物資。供給部在余傑的領導下,依靠牛田區委、區蘇政府和其他地方黨政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支援,籌備糧食(大米)14萬斤,每個戰士做乾糧20斤(自帶10斤,其餘交輜重隊運輸)。規定每個戰士自備雨具一件,每人打草鞋五雙以上。發動當地婦女組織“洗衣隊”、“縫補衣物隊”為紅軍洗衣服,縫補衣服鞋子。人民群眾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支援紅軍。當時,我軍還籌集到很多西藥和草藥,趕造子彈、手榴彈,修理槍械,籌備了較為充足的彈藥等軍用物資。
1934年8月初,紅六軍團全體指戰員在紅獨立第四團的引領下,秘密離開牛田地區向遂川方向前進。連續突破敵軍4道封鎖線后,到達湖南桂東縣的寨前圩。12日,全軍團在寨前圩召開連以上幹部的西征誓師大會,慶祝突圍勝利,任弼時代表中央正式向外公布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和軍團領導成員。蕭克蔣軍後來回憶說:“紅六軍團突圍西征,比中央紅軍長征早兩個月,為中央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探路的先遣隊作用。”

軍團大事記


(1927 -1934 )

1927年

10 月上旬 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以井岡山為中心的湘贛邊各縣的革命鬥爭如火如茶地發展起來,革命地方武裝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先後產生。
本月 毛澤東發給永新的中共黨員、積極分子五支槍,成立了永新赤衛隊,劉作述為隊長。
11月 紅軍攻佔茶陵城,發給茶陵的中共黨員、積極分子五支槍,成立了茶陵赤衛隊,譚家述為隊長。

1928年

1 月 根據毛澤東指示,遂川的中共黨員、積極分子以大革命時期保存下來的六支槍為基礎,成立了遂川赤衛隊。
△ 蓮花的中共黨員、積極分子以大革命時期保存下來的一支槍為基礎,成立了十餘人的蓮花工農赤衛隊,陳競進為隊長。后擴編為蓮花赤衛隊。
2 月 永新鄉村開始組織工農暴動隊。至秋,湘贛邊界各縣鄉村的工農暴動隊普通組織起來。
△ 蓮花赤衛隊繳獲叛徒陳剛如的兩支槍。敵靖衛隊實施報復,赤衛隊將敵打退,繳槍兩支。
3 月 永新赤衛隊於黃田包圍國民黨保安隊十餘人,繳槍五支、白洋千餘元。
4 月 永新赤衛隊奔襲潞江國民黨保安隊,擊斃保安隊長,繳槍十二支。
5 月 蓮花赤衛隊由攸縣邊界趕赴南村,將搶糧的國民黨保安隊大部消滅,繳槍十餘支。
7 月 永新赤衛隊在暴動隊的配合下,圍殲豐田村國民黨軍一個排,繳槍三十餘支。
8 月 永新赤衛隊夜襲駐花溪國民黨軍一個連,擊斃敵連長,殲敵一個排,繳槍三十餘支。
10 月14 日 吉安西區暴動隊進攻官田國民黨保安隊,繳槍五支。不久,成立了吉安西區工農游擊隊。
11 月 蓮花赤衛隊奔襲萍鄉朵瑤下村國民黨靖衛隊,繳槍四十餘支。
△ 茶陵赤衛隊襲擊嚴塘國民黨軍保安隊。
12 月 蔣介石命令何鍵指揮五個旅準備向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會剿”。

1929年

1 月14 日 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由井岡山向贛南、閩西挺進,紅五軍和紅四軍第三十二團及湘贛邊各縣地方武裝留井岡山地區,保衛根據地。
25 日 湖南、江西兩省“會剿”之國民黨軍開始向井岡山根據地進攻。
28 日 紅五軍被迫撤離井岡山陣地,轉向贛南。湘贛邊地方武裝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
2 月 國民黨軍集中兩個旅的兵力進攻永新、蓮花、寧岡、茶陵四縣交界的九隴山根據地。
3 月 蔣桂軍閥戰爭爆發,進攻根據地之國民黨軍大部撤走。
4 月 中共邊界特委從永新、寧岡、蓮花、茶陵各縣抽調人員、武器,連同第三十二團王佐、袁文才部和紅五軍留下的人員組成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
△ 湘贛邊地方武裝先後收復寧岡、蓮花縣城。
△ 永新、茶陵、酃縣、寧岡四縣反動地主武裝組織聯防,向紅軍進攻。邊界獨立第一團殲滅寧岡靖衛隊大部,四縣聯防被擊破。
5 月2 日 紅五軍奉前委指示返回湘贛邊界活動,抵達茅坪。
上旬 中共邊界特委將獨立第一團編人紅五軍。
中旬 國民黨軍集結兩個旅,分由茶陵、永新合擊紅軍,寧岡、蓮花兩縣城先後被占。
下旬 紅五軍轉進至湘粵贛邊境活動。
6 月 原在粵漢鐵路岳長段任工人糾察隊隊長的王震,從武漢返回家鄉瀏陽北鄉,先後成立中共湘鄂贛邊第十八、第十九區委,領導群眾開展革命鬥爭。
7 月 邊界地方武裝在紅五軍返回后,先後收復遂川寧岡、蓮花縣城。
8 月6 日 江西國民黨軍集結四個營的兵力進攻紅五軍。
11 日 紅五軍離開湘贛根據地向湘鄂贛根據地轉移。國民黨軍先後佔領寧岡、蓮花兩縣城。
10 月上中旬 永新赤衛大隊、永新西北特區赤衛隊、暴動隊共千餘人,進攻黃門坊,殲守敵百餘人。
30 日 紅軍地方武裝解放永新縣城。從此,永新成為湘贛邊根據地的中心。
本月 紅軍地方武裝先後收復寧岡、蓮花縣城。
△ 瀏陽東鄉的赤衛隊有很大發展,以大光洞、螢火洞為中心的瀏陽第一區蘇維埃政府成立。
11 月初 國民黨軍許克祥部獨立第三旅由茶陵、酃縣分兩路向湘贛邊界進攻,一部占蓮花縣城,蓮花赤衛大隊撤至九都。
4 日 蓮花地方武裝在峙隴肢口伏擊進犯九都之國民黨軍,繳槍七十餘支、子彈數千發。中旬國民黨軍獨立第三旅由蓮花撤離,紅軍再次收復蓮花縣城。
12 月下旬 中共湘鄂贛邊第十八、第十九區委成立瀏北區聯隊。

1930年

1 月 永新赤衛大隊大部和蓮花、寧岡赤衛大隊各一部,合編為紅六軍第三縱隊。
2 月初 王震領導的例北區聯隊發動群眾舉行年關暴動,攻人百多名靖衛團守衛的北盛倉,繳槍十一支。
7 日 中共紅四軍前委在吉安肢頭召集紅四、紅五、紅六軍軍委和贛西、贛南特委聯席會議,決定將湘贛邊、贛西和贛南三特委合併組成中共贛西南特委。
中旬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一次攻打吉安。
3 月15 日 中共贛西南特委成立。特委下設東、南、西、北路行委。原湘贛根據地各縣和吉安縣屬贛江以西地區,劃歸西路行委領導。
下旬 中共西路行委根據贛西南特委指示,整頓各級政權組織,並開展分田運動。
△ 瀏北赤衛隊擴編為瀏陽游擊第一支隊,隊長張正坤,政治委員蘇勞。瀏東赤衛隊擴編為瀏陽游擊第三支隊,隊長張維。
4 月上旬 贛西南地區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二次攻打吉安。
下旬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三次攻打吉安。
本月 瀏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
5 月初 安源煤礦工人在紅六軍幫助下組織了工人武裝糾察隊,隊長李強,政治委員湯××。後到醴陵鄉村活動。
△ 茶陵赤衛大隊奔襲嚴塘,殲國民黨挨戶團一個中隊,繳槍三十餘支。
9 日 茶陵赤衛大隊攻佔高隴,消滅國民黨挨戶團一部,繳槍十餘支。
11 日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四次攻打吉安。
6 月上旬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五次攻打吉安。
20 日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六次攻打吉安。
7 月1 日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七次攻打吉安。
上旬 永新、蓮花、寧岡赤衛大隊和吉安西區赤衛隊奉命編為紅二十軍第三縱隊。后改為紅二十軍第一七四團。
中旬 茶陵赤衛大隊改編為茶陵游擊大隊,隊長譚家述,政治委員譚思聰。
27 日 瀏陽游擊第一、第三支隊和測陽赤衛軍跟隨主力紅軍攻人長沙。八月上旬撤出。
8 月1 日 中共湖南省委上報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湘東特委,以張啟龍為書記;將瀏陽、醴陵、攸縣、茶陵、株洲、蓮花、萍鄉、萬載、宜春等縣劃歸湘東特委領導,建立湘東根據地。
上旬 茶陵游擊大隊會同蓮花、永新赤衛大隊攻佔茶陵縣城,殲國民黨五縣挨戶團聯防部隊大部,繳槍二百支。戰後,茶陵游擊大隊擴編為游擊第二縱隊。
下旬 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配合紅二十軍第八次攻打吉安。
9 月中旬 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由長沙城郊轉向江西活動,路過醴陵時,寫信給袁德生、譚思聰、張啟龍、王震,指示集中湘東各縣主要地方武裝,組成獨立師,保衛和發展湘東根據地。
10 月6 日 湘東獨立師在萍鄉大安里正式組成,師長劉沛雲,政治委員譚思聰,參謀長馬赤,政治部主任王震。下轄兩個團,第一團團長張維,政治委員田可平;第三團團長譚家述,政治委員王震兼任。全師共八百餘人,
近五百支槍。
7 日 湘東獨立師於萍鄉新店全殲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一個營,繳槍二百餘支。上旬參加攻打吉安的贛西地區地方武裝和部分群眾編成二十軍第一七五團。
11 月上旬 蔣介石集結十萬兵力,開始對中央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發起第一次“圍剿”。
△ 中共湘東特委根據立三路線組織湘東南起義,將各級黨、青年團、政府和群眾組織的領導機關合併為領導起義的各級行動委員會。
中旬 湘東獨立師和起義群眾,根據湘東行動委員會的指示向萍鄉攻擊,未果。
△ 湘東獨立師和起義群眾於攸縣老漕泊殲國民黨一個挨戶團,接著南下,連克茶陵、安仁縣城,又殲國民黨兩個保安團。
24 日 中共紅一方面軍前委給贛西特委和湘東特委(行委)發出指示信,通報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調動情況,並明確指出了贛西和湘東根據地紅軍游擊隊的鬥爭方針和任務。
25 日 湘東獨立師在攸縣以北皇圖嶺全殲國民黨醴陵、攸縣、衡山三縣保安團和皇圖嶺守望隊七百餘人。
12 月上旬 湘東根據地和西路地區軍民對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展開英勇阻擊。蓮花地方武裝在蓮花城北梅州地區襲擊第十九路軍第六十一師輜重部隊。湘東獨立師於蓮花城東南礱山口截擊第十九路軍行軍縱隊,殲敵一部。
13 日 湘東獨立師在群眾武裝配合下,於永新城西襲擊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先頭部隊,給予很大殺傷,隨後尾擊,於永新以東蓮花坪又殲其後衛一部。

1931年

1 月3 日 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第一次“圍剿”。
29 日 湘東獨立師挺進湘南,於茶陵嚴塘殲國民黨軍第十九師第五十七旅第一一四團一個營大部。
30 日 湘東獨立師襲占酃縣城,全殲國民黨一個保安團。
2 月3 日 湘東獨立師在資興彭公廟擊潰該縣保安團,乘勢襲占資興城。
6 日 湘東獨立師佔領永興縣城。
7 日 湘東獨立師放棄永興縣城,開始北返。部隊撤離時,遭敵突然襲擊,師政治部主任田可平犧牲。
中旬 湘東行動委員會取消,改為中共湘東南特委。
△ 湘東獨立師返回蓮花整訓,增編第二團,團長彭年,政治委員謝國瑜。同時,將湘東獨立師改名為湘東南獨立師,下轄三個團,共一千五百餘人。
3 月上旬 湘東南獨立師第一、第二團在株(洲)萍(鄉)鐵路和袁水流城阻滯由湖南東進之國民黨軍第五路軍;第三團挺進湘南,迎接紅七軍。
14 日 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與紅七軍第五十八團會合於酃縣以北的十都圩。
24 日 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與紅七軍第五十八團於茶陵縣堯水、嚴塘之間的將軍山,殲滅國民黨軍第十九師第五十五旅的一個團及茶陵、攸縣、安仁三個保安團的一部,俘敵團長陳漢雄以下一百餘人。
下旬 湘東南獨立師與紅七軍第五十八團在蓮花召開慶祝勝利會師大會。
月底 中共河西臨時總前委和紅軍河西臨時總指揮部組成,膝代遠為前委書記,張雲逸為總指揮,曾炳春為政治委員,統一指揮河西紅軍行動。
4 月初 蔣介石集中二十萬兵力,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
4 日 湘東南獨立師、紅七軍第五十八團及紅二十軍第一七五團攻克吉安永陽鎮,殲滅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第二三○旅一部。
上旬 湘東南獨立師、紅七軍第五十八團與紅七軍主力在永新天河會合。
13 日 紅七軍、湘東南獨立師與紅二十軍第一七五團包圍安福縣城。
15 日 紅軍在安福東南的廖塘橋、古田地區伏擊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第一五四旅,殲其一個團,俘敵八百餘人,繳槍數百支。
下旬 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轉戰宜春、分宜地區,協助北路地區開展工作。
5 月3 日 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
6 月初 紅軍河西臨時總指揮部決定,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向湘東南地區出擊。
10 日 紅軍在茶陵地區擊潰國民黨九縣聯防挨戶團,並殲滅其中兩個團,乘勝佔領茶陵城。
13 日 紅軍佔領安仁縣城。
14 日 紅軍佔領攸縣城。
15 日 紅軍再占茶陵城。
16 日 紅軍佔領酃縣城。
7 月1 日 蔣介石調集三十萬兵力,開始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
上旬 紅七軍和紅二十軍(不含第一七五團)調往中央根據地。
8 月1 日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和湘贛省蘇維埃臨時政府於永新城成立。王首道為臨時省委書記,袁德生為省蘇維埃臨時政府主席。同時,將湘東南獨立師改為湘贛獨立第一師,李天柱任師長,譚思聰任政治委員。
中旬 獨立第一師進抵寧岡、遂川地區,積極配合紅一方面軍反對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
9 月15 日 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
中旬 獨立第一師在地方武裝和群眾配合下,圍困永新城之國民黨軍第四十三師一個旅。
29 日 獨立第一師在獨立第七團、紅三軍團特務營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全殲進犯吉安永陽鎮之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一個團,俘其團長畢衛漢以下近千人,繳槍八百餘支。
下旬 永新之國民黨軍第四十三師一個旅棄城逃,紅軍追擊至安福金田,在安福獨立營配合下,殲其一部。
10 月8 日 中共湘贛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蓮花花塘村召開,正式成立省委,選舉王首道為省委書記。
17 日 湘贛省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蓮花花塘村召開,正式成立省蘇維埃政府,袁德生為主席,張啟龍、彭德懷為副主席。
中旬 根據湘贛省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的決議,全省普遍展開重新分配土地的鬥爭。
22 日 獨立第一師在茶陵桃水擊潰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第一八八旅,俘二百多人。
11 月初 獨立第一師護送湘贛省出席中華蘇維埃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東渡贛江。
上旬 獨立第一師轉到贛南,先後攻克上猶城和南康塘江,就地開展群眾工作。
△ 國民黨軍集中十個師,連同地主武裝共約八萬人,對湘贛根據地開始大規模的進攻。
△ 中共湘贛省委決定組織臨時前敵委員會,統一指揮紅軍和地方武裝反“圍剿”。臨時前委由林瑞簽、李朴、馮建元、劉鋒、袁任遠等組成,林瑞簽為書記。
△ 中共湘贛省委決定,以紅色警衛團、獨立第七團為基礎組成獨立第三師,師長馮建元,政治委員甘泗淇。下屬兩個團共八百餘人。
中旬 國民黨軍佔領永新、蓮花和吉安永陽。
12 月初 獨立第三師、河西教導隊在永新地方武裝配合下,於永新城西富家壟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第十四師一個營和永新保安隊。
上旬 獨立第一師奉命由贛南返回永新以西的文竹,與獨立第三師會合,圍困駐守蓮花之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
11 日 獨立第一、第三師與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第二三一旅一個團在蓮花九都激戰。獨立第一師第二團團長彭年犧牲。
18 日 紅軍在蓮花浯塘擊潰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一個營。

1932年

1 月3 日 永新國民黨軍第十四師在紅軍及地方武裝和群眾的圍困打擊下,被迫撤離。獨立第一、第三師於永新以北之錢市街伏擊,給敵以很大殺傷。是役,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譚思聰、獨立第三師第一團政治委員劉鋒和湘贛省委委員羅啟厚等犧牲。
2 月上旬 湘贛軍區在永新成立,張啟龍為總指揮,甘泗淇為政治委員。同時組成四個分區指揮部。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分校(簡稱紅軍學校)以河西教導隊為基礎正式組成。
中旬 紅八軍成立。下轄獨立第一、獨立第三兩師,共約四千人,軍部由獨立第一師師部兼,沒有專門設立軍的領導機關。獨立第一師師長李天柱,政治委員王震兼代紅八軍軍長、政治委員。
3 月2 日 蓮花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在紅軍及地方武裝和群眾的圍困打擊下,棄城向萍鄉逃竄。至此,國民黨軍對湘贛根據地的“圍剿”被粉碎。
3 日 中共湘贛省委召開第一次執委擴大會議,通過全省三個月(4 至6 月)的革命競賽條約,展開大規模的根據地建設運動。
△ 為配合中央紅軍的作戰行動,紅八軍進至遂川以南的藻林地區,積極展開活動,牽制敵人。
5 月 以茶陵地方武裝為主組成新的獨立師,師長譚家述,政治委員曾毅之。
6 月 初紅八軍挺進茶陵,攸縣以東地區,圍殲攸縣網嶺守敵,俘二百餘人,繳槍一百餘支。
15 日 獨立第十二師在上猶營前鎮組成。師長葉長庚,政治委員魏桓。
20 日 中共湘贛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檢查總結三個月革命競賽情況,並通過政治決議及衝鋒季(7 至9 月)競賽條約。
中旬 蔣介石調集兵力發動第四次“圍剿”。其戰略步驟是:首先集中力量消滅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紅軍,然後全力進攻中央根據地及其鄰近各根據地。
8 月1 日 湘贛省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永新縣城召開。大會通過了《擴大紅軍與健全地方武裝》等五項決議案,選舉袁德生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張啟龍、譚余保為副主席。
6 日 紅八軍在攸縣地方武裝配合下,奔襲攸縣官田,全殲國民黨攸縣保安團。接著,又同援敵第八十五團激戰,斃敵三百人,俘敵二百餘人,繳槍四百餘支。
19 日 紅八軍在茶陵高隴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第三七八團大部。
9 月初 紅八軍為了能同贛江以東的中央紅軍的進攻作戰取得密切協同,進入遂川、萬安、泰和地區展開活動。
上旬 中革軍委指示紅八軍在贛江西岸地區向北進攻,威脅樟樹、南昌,求得大量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作戰。
20 日 紅八軍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北上袁水流域,強攻分
宜城,戰鬥失利,傷亡近四百人,代軍政治委員王震負傷,獨立第三師第二團政治委員趙克強犧牲。
下旬 紅八軍在峽江、新淦和新余之間地區積極活動,打擊敵人。
△ 紅八軍在安福以北地區擊潰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一個旅,勝利返回永新地區。
10 月 中革軍委為加強湘贛紅軍的領導力量,派蔡會文、肖克到湘贛根據地工作。蔡會文、肖克於25 日到達永新。
11 月 初紅八軍在吉安天河村進行整編,正式組成軍的領導機關,蔡會文任湘贛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併兼紅八軍政治委員,肖克任紅八軍軍長,李達任參謀長,袁任遠任政治部主任。同時,將新獨立師編人紅八軍。原獨立第一師改為第二十二師,新獨立師改為第二十三師,獨立第三師改為第二十四師。全軍共五千餘人。
上旬 中共湘贛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永新召開。會上通過政治、黨的建設、紅軍與地方武裝等七個決議案。這次會議進一步推動了反“圍剿”的準備工作。
中旬 進攻湘贛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共十個師八萬餘人完成“圍剿”部署。東線第五十二師一五四旅開始進攻,並襲佔了吉安敖城。
△ 紅八軍向東行動,反擊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第一五四旅。
下旬 紅八軍在安福利田和吉安官田諸地區與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激戰,給予沉重打擊。
12 月11 日 湘贛軍區抽調茶陵、蓮花、萍鄉等縣獨立營各一部,組成新的獨立第一師,由侯梯雲任師長,陳韶任政治委員。
12 日 紅八軍於安福桂林坊擊潰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第一五六旅一個營,俘連長以下六十餘人,繳槍五十四支。
15 日 紅八軍轉移到遂川、萬安、泰和地區,鉗制、打擊國民黨軍,並幫助地方政府開展工作。

1933年

2 月28 日 紅八軍遵照中革軍委命令,再次北上袁水地區。
3 月9 日 紅八軍進到新餘地區,兩次強渡袁水未成,後向東發展進攻,直逼贛江。
下旬 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位於湘贛地區的國民黨軍再次向湘贛根據地發動進攻,紅八軍經中革軍委批准,由袁水地區回師永新,待機殲敵。
4 月3 日 湖南國民黨軍第二十八軍軍長劉建緒到茶陵,統一指揮湖南、江西、廣東國民黨軍分三路合擊湘贛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永新、蓮花。
7 日 紅八軍在遂川雩田圩全殲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一個加強營。
13 日 國民黨軍第十五師佔領永新城。湘贛省級機關在紅軍分校和地方武裝掩護下,轉移至象形、花溪地區。
16 日 國民黨軍第十五師和第十六師徑直東進,企圖圍殲紅八軍於遂川、萬安和泰和地區。紅八軍繞道返回永新牛田地區,威脅湘軍側背,迫使國民黨軍撤出永新。
△ 中共湘贛省委在“左”傾路線的指導下,由陳洪時主持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改組了省委,撤銷王首道的省委書記職務,並組成了新省委。中共中央任命劉士傑為省委書記,劉未到任之前由陳洪時代理。
本月 湘贛地方武裝重新整編,除原有獨立第十二師、獨立第一師外,又以吉安,永新獨立團編成警衛師,以分宜、新峽獨立團(營)編成獨立第二師,萍鄉、蓮花、攸縣獨立團編成獨立第三師。
5 月6~7 日 紅八軍和獨立第十二師及茶陵獨立團於蓮花九渡沖地區給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以沉重打擊,斃傷其副旅長鍾鐘山以下五百餘人,俘千餘人,繳槍近千支,其中重機槍二十五挺,並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8 日 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一個營及蓮花縣保安團第四中隊突然包圍蓮花浯塘村,進行大屠殺,造成駭人聽聞的浯塘慘案。
29 日 紅八軍、獨立第十二師及茶陵獨立團,於蓮花棠市地區截擊護送輜重的國民黨軍第十五、第十九師各一個旅和第六十三師一個營,俘團長以下千餘人,繳槍五百餘支,其中重機槍四挺,還繳獲電台一部、軍衣兩萬餘套,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
本月 中共中央派政治局委員任弼時到湘贛根據地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兼湘贛軍區政治委員。
6 月上旬 獨立第十二師編人紅八軍。
中旬 紅六軍團於永新組成。軍團所轄部隊有由湘贛紅八軍改編的紅十七師和由湘鄂贛紅五十二師改編的紅十八師第五十二團。紅八軍改編為紅十七師,師長肖克,政治委員蔡會文兼。沒有軍團領導機關,部隊暫由紅十七師首長統一指揮。紅十八師保留師的番號,未設師的領導機關,並將部隊縮編成一個團,由徐洪任團長,蘇勞任政治委員。
29 日 中共湘贛省委發布《粉碎帝國主義國民黨新的第五次圍剿前夕黨的緊急任務決議》。
月底 紅十七師在永新市與由湘鄂贛根據地調來的紅十八師第五十二團會合。
8 月上旬 湘贛軍區警衛師及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分別改編為警衛團和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團。寧岡、遂川、酃縣獨立營合編為獨立第四團。
18 日 紅十七師第四十九團和第五十一團一部,強攻茶陵梅花山地區的雪花坳之國民黨軍第九十五團陣地,戰鬥失利,傷亡三百餘人。
9 月1 日 紅六軍團轉移到寧岡下水灣、大夫坪地區,準備打擊國民黨軍第十五師。
4 日 紅六軍團進佔寧岡新城。
11 日 紅六軍團圍攻大隴不成。
26 日 紅六軍團在寧岡茅坪、塘南與國民黨軍第十五師激戰,斃傷敵數百人。
10 月中旬 紅六軍團進逼萍鄉,威脅醴陵,並以獨立第三團襲擊老關車站,破壞株(洲)萍(鄉)鐵路。
15~16 日 紅六軍團在萍鄉以南麻山地區與國民黨軍陶廣、李覺兩支隊共七個團激戰。
11 月7 日 中共紅六軍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永新召開。
8 日 紅十七師在茶陵獨立團配合下,於永(新)茶(陵)邊界的梅花山、五佛嶺地區擊潰國民黨軍第十六師和第十五師第四十五旅共五個團的進攻,斃敵近千人,俘八百餘人。
21 日 中共湘贛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永新縣城召開,會議通過政治、蘇維埃等八項決議,產生了新的省委,任弼時為書記。
12 月15 日 紅六軍團在護送出席中華蘇維埃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湘贛代表東渡贛江后,於萬安潞田殲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第四六一團大部,俘敵團長李春光以下六百餘人,繳槍五百餘支。

1934年

1 月中旬 紅十七師奉中革軍委命令準備北上。紅十八師留湘贛根據地堅持鬥爭,其領導機關正式組成,師長徐洪,政治委員王震(因王震去贛江以東參加蘇維埃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暫由甘泗淇代理)。
26 日 紅十七師於分宜以東的肖公廟搶渡袁水,進入湘鄂贛地區。
下旬 湘贛軍區決定將由中央蘇區調來的江西軍區獨立第三團和公略警衛營以及茶陵、永新獨立營合編為紅十八師第五十三團。
2 月3 日 紅十七師在奉新黃沙擊潰國民黨軍第十八師第五十二旅和第六十師第一八四旅,殲其第一八四旅一個營。
4 日 紅十七師與湘鄂贛紅十六師於黃沙勝利會合。
5 日 國民黨軍第十五師襲占永新龍源口。
6 日 國民黨軍第十五師佔領七溪嶺。
10 日 紅十六、紅十七兩師由武寧以西之石口渡北渡修水,擊潰國民黨軍第二十六師一個營。
17 日 紅十六師於德安大、小拗地區鉗制尾追之敵,紅十七師襲擊德安馬迥嶺車站。
18 日 國民黨軍第十五師侵佔永新城。
22 日 紅十七師擺脫國民黨軍八個旅的圍攻,由永修柘林南渡修水。
3 月3 日 紅十七師在修水漫江遭國民黨軍第五十師四個營襲擊,部隊英勇反擊,殲敵一個營。
5 日 紅十七師到達幽居根據地,找到中共湘鄂贛省委,並再次會合紅十六師。
7 日 紅十八師在永新城南的自在亭伏擊國民黨軍第四十三旅。
8 日 紅十七、紅十六師衝破國民黨軍五個師的“合擊”,經幽居根據地北側的塔台向修水、武寧、崇陽和通山四縣之交的根據地轉移。
10 日 紅十七、紅十六師進至修水、武寧、崇陽、通山之交的根據地。
15 日 紅十七、紅十六師在修水沙灣與國民黨軍第十九師四個團遭遇,戰鬥失利,紅十七師第五十團團長李崇、第四十九團政治委員胡楚父和政治處主任曾傑等犧牲。
18 日 紅十六師於沏陽縣的瀏陽坳將第五十團暫時編入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團。紅十六師回幽居根據地活動。紅十七師繼續南下,向湘贛根據地轉移。
△ 紅十八師在永新以北的高車嶺擊退國民黨軍第四十四旅的進攻。
22 日 紅十七師由萍鄉蘆溪、宣風間的珠亭山強渡袁水,勝利返回湘贛根據地。
25 日 紅十七師與紅十八師在安福洋溪會合。
月底 中共湘贛省委召開擴大會議,研究湘贛當前形勢和紅六軍團的行動方針及任務。
4 月5 日 紅六軍團在永新縣城以西的沙市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第十五師第四十三旅,斃敵六百餘人,俘旅長侯鵬飛以下官兵千餘人,繳獲長短槍二千餘支、重機槍二十四挺。
15 日 紅六軍團於安福以西的田裡與國民黨軍第六十二師第一八六旅激戰,斃傷敵三百餘人,繳槍二百餘支。
5 月中旬 紅十七師恢復第五十團建制,仍轄三個團。
下旬 湘贛省級機關轉移到永新東南的牛田。
6 月3 日 紅六軍團在永新以東金華山地區抗擊國民黨軍第十六師和第一八六旅等四個旅的進攻,斃傷敵副旅長李國強、團長唐肅以下三百餘人。
下旬 紅十八師控制金華山陣地。紅十七師進到松山地區防禦。
7 月1~3 日 紅十七師在松山地區英勇抗擊國民黨軍第五十三師進攻,殲敵四百餘人。3 日下午,紅十七師撤離松山地區,轉移到永新石灰橋地區。
4 日 紅六軍團撤離金華山陣地,轉移到永新東南的牛田和津洞地區。
18 日 紅六軍團圍攻遂川五斗江未果。
23 日 紅六軍團一部圍攻遂川衙前未果。
△ 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退出湘贛根據地,向湖南中部挺進,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並與紅三軍(紅二軍團)聯絡。同時,指定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組成軍政委員會,任弼時為主席,領導紅六軍團的行動。
下旬 紅十八師第五十四團在永新牛田組成。
8 月5 日 紅軍第四十九團攻佔遂川衙前國民黨軍據點。
7 日 紅六軍團全部九千七百五十八人,在獨立第四團的引導下,於下午3 時由遂川橫石出發,開始突圍西征,八日襲占遂川以西的藻林。
11 日 紅六軍團連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進至湖南桂東寨前圩。
12 日 紅六軍團在寨前圩召開連以上幹部大會,慶祝突圍勝利,並作進一步的戰鬥動員。會上,正式宣布成立紅六軍團領導機關和主要領導幹部任命。肖克為軍團長兼紅十七師師長,王震為軍團政治委員兼紅十七師政治委員,李達為軍團參謀長兼紅十七師參謀長,張子意為軍團政治部主任兼紅十七師政治部主任,龍云為紅十八師師長,甘泗淇為政治委員,譚家述為參謀長,方禮明為政治部主任。
20 日 紅六軍團佔領新田縣城。
23 日 紅六軍團繼續西進,到達零陵以北的蔡家埠地區,企圖搶渡湘江未果。
25 日 進入陽明山區。
26 日 紅六軍團在國民黨重兵合圍之下,東出白果市,然後急轉南下,跳出敵人合圍圈。31 日乘虛在道具以南的薛家廠渡過瀟水。
9 月2 日 紅六軍團於蔣家嶺擊潰國民黨桂軍第十九師一部之堵截,進入廣西灌陽境內。3 日於灌陽文村擊潰國民黨湘軍第十六師一部和桂軍第十九師兩個團。4 日於興安界首以北的鳳凰嘴地區渡過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5 日先頭團進佔西延縣城。
8 日 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依託西延山地展開游擊活動,求得在城步、武岡、綏寧地區暫時立足,吸引敵人,然後再沿湘黔邊境轉移到鳳凰、乾城、永綏地區建立根據地。
14 日 紅六軍團於綏寧西南的小水遭國民黨湘軍第五十五旅突襲。
17 日 紅六軍團襲占通道縣城。
18 日 紅六軍團在新廠地區給國民黨湘軍補充第二總隊以殲滅性打擊,斃傷俘敵六百餘人,繳槍四百餘支。
22 日 紅六軍團由平察進入貴州黎平地區。24 日在苗、侗族人民協助下,由里格北渡清水江。25 日進至清江縣的凱寨、孟優,遇國民黨湘軍堵截,折返大廣。
26 日 紅六軍團在清江大廣地區與國民黨湘軍補充第一總隊和桂軍第二十四師遭遇,發生激戰,第五十四團團長趙雄犧牲。戰後,將第五十四團拆散,分別編人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二團和第五十三團。
10 月1 日 紅六軍團於施秉、黃平間擊破國民黨黔軍的防堵,強渡大沙河。2 日襲占舊州。
4 日 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沿施秉以北地區向江口方向前進。
7 日 紅六軍團在石阡甘溪與國民黨桂軍第十九師遭遇,作戰不利,傷亡近五百人。
15 日 紅六軍團一部在沿河水田壩(鉛廠壩)與紅三軍會合。
16 日 紅六軍團主力由石阡朱家壩折轉南下,後衛第五十二團陷入國民黨湘軍重圍,奮戰數晝夜,最後遭受失敗。
17 日 紅六軍團主力再到甘溪。黃昏,擊退國民黨湘軍的截堵,通過石阡、鎮遠大道,突出敵人重圍。
20 日 紅六軍團主力在石阡公鵝坳擊退國民黨湘軍第一一○團、黔軍第四團的截堵,勝利通過石阡、江口大道。
23 日 紅十七師第五十團與紅三軍會合於梵凈山下的木根坡。
24 日 紅六軍團主力與紅三軍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

組建歷史


1933年6月中旬,湘贛蘇區和湘鄂贛蘇區的紅軍在江西省永新縣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團,下轄由湘贛蘇區紅8軍改編的第17師和由湘鄂贛蘇區紅18軍改編的第18師。同月,湘贛軍區獨立第12師和紅3軍團補充師(4個連)編入紅17師。
1933年8月,紅6軍團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的反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的作戰綱領,在永新、蓮花、寧岡和茶陵地區轉戰。9月,在大龍、古城地區與國民黨軍第15師進行了激烈的戰鬥。10月曾北上醴陵,然後返回永新地區。11月,國民黨軍以5個團向永新、茶陵交界的梅花山地區進攻,紅6軍團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激戰數日,斃俘國民黨軍近1800人。12月,在贛江以東潞田地區殲滅國民黨軍1個團。
1934年1月,紅6軍團第17師北渡袁水,會同湘鄂贛紅軍第16師破壞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威脅南昌,配合紅一方面軍作戰。紅18師在湘贛蘇區人民的支持下,進行了艱苦的反“圍剿”鬥爭。3月25日,紅17師返回湘贛蘇區,在安福縣洋溪與紅18師會合。4月5日,紅6軍團在永新縣城以西的縣沙市地區全殲國民黨軍1個旅。此後,中革軍委令其以陣地戰保衛蘇區,配合紅一方面軍作戰。6~7月,紅6軍團在永新縣金華山和松山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連續進攻下失利。
1934年7月下旬,紅6軍團奉命撤離湘贛蘇區,向湖南省中部轉移。23日,成立了以任弼時為主席,蕭克、王震為委員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6軍團的行動。8月7日,紅6軍團第17、第18師和紅軍學校共9700餘人,由遂川縣橫石和新江口地區出發西征。11日,進到湖南省桂東縣城以南的寨前圩。次日,正式成立軍團領導機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12日晚,繼續西征,為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與其周旋於零陵(今永州市零陵區)、嘉禾、道縣地區。9月初,進至廣西灌陽,在文市擊退國民黨軍8個團的進攻,於界首地區順利渡過湘江,進佔西延(今資源)城。10月24日,在貴州省印江縣木黃同紅3軍(紅2軍團)會師。會師后,紅6軍團撤銷師的番號,部隊編為3個團,蕭克、王震仍分任軍團長、政治委員,譚家述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紅2軍團4400人,紅6軍團3300人,兩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統一指揮下行動。
這時,中央紅軍已從中央蘇區突圍,正向湘南前進。紅2、紅6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行動,於10月28日發動了湘西攻勢作戰。11月16日,在永順縣城以北的龍家寨地區殲滅國民黨軍2個旅的大部,接著乘勝佔領大庸(今張家界市)、桑植、桃源等城,開闢了以永順、大庸、桑植為中心的湘鄂川黔蘇區。
1935年1月,國民黨軍調集80多個團的兵力分六路對湘鄂川黔蘇區發起“圍剿”。紅6軍團與紅2軍團協同作戰,至8月,相繼取得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芭蕉坨等戰鬥的勝利,共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1個師部和1個旅。其間,紅6軍團恢復了第17、第18師的番號和指揮機構,部隊增編到6個團。
1935年9月,國民黨軍又調集130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黔蘇區發動新的“圍剿”。
1935年11月19日,紅2軍團與紅6軍團分別從桑植縣劉家坪、水獺鋪(今瑞塔鋪)等地出發進行戰略轉移(即長征)。轉移時,紅6軍團留下第18師在蘇區堅持鬥爭,同時增編由當地武裝組成的第16師。紅6軍團與紅2軍團先是南下湘中,攻佔新化,補充新戰士1300餘人,后又轉師湘南,西入貴州,到達石阡地區。紅18師經艱苦戰鬥,於12月21日在龍山以南突出重圍,進至黔江、酉陽地區,1936年1月9日在黔東江口同主力會合。2月,紅6軍團與紅2軍團挺進黔西、大定(今大方)、畢節地區。3月,轉戰烏蒙山區。4月25~28日,在石鼓、巨甸兩處渡過天險金沙江。6月3日,紅6軍團到達理化(今四川理塘)以南甲窪地區,同前來迎接的紅四方面軍第32軍會師。
1936年7月5日,根據中革軍委電令,紅6軍團與紅二軍團及紅32軍在西康省甘孜縣(今屬四川省)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此時,陳伯鈞任軍團長,下轄第16、第17、第18師和模範師。11日,紅6軍團隨方面軍繼續長征。9月初,到達甘肅省南部的哈達鋪。10月於甘肅靜寧以北的將台堡(今屬寧夏西吉)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1月,紅6軍團進行改編,取消師的番號,將部隊再次縮編為3個團。
1937年8月,紅二方面軍與紅28、紅27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紅6軍團部隊改編為第359旅第717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