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陽調
小陽調
這種曲調演唱時以假嗓為主,真嗓(藝人稱之謂“陽面”)運用得較少,故稱【小陽調】。小陽調:楊筱亭創。用“馬調”旋律,受快俞調影響,真假嗓結合,以假嗓為主。陽面少,故稱“小陽調”。上句用假嗓,下句轉真嗓,拖腔又轉假嗓。柔中有剛,特色鮮明,較好地結合敘事和抒情。傳子楊仁麟,又有發展。有人稱“小楊調”,則以楊仁麟為創始人。
目錄
小陽調是彈詞藝人楊筱亭所創、楊筱亭(約1885—lq46)江蘇蘇州人.擅說長篇彈詞《白蛇傳》、《雙珠球》。對《白蛇傳》曾在演出中進行加工,尤其對後段《白蛇傳》,作了很多豐富提高.《后白蛇》中書回,如《上金山》、《斷橋》、《合缽》、《哭塔》等,都重抒情,唱篇較多,這促使他對唱腔有所創造發展。在當時普遍彈唱的“書調”基礎上,根據說唱內容及個人嗓音特點,形成自己的流派唱腔。稱“小楊調”。一說,其唱腔不全用真嗓,且其假嗓高腔比較突出。內行稱真嗓為“陽面”,假噪為“陰面”。因其陽面中夾用陰面,故稱“小陽調”。
小陽調的特點是起句多用本嗓,抒情處轉用小嗓,落調時常用高音小腔。曲調清麗,韻味雋水、與俞調相比較,俞調偏於委婉軟和,小陽調偏於勁健剛烈,並多短腔、此戲是因為它形成於刻畫白娘性格,需要集中有剛的緣故。
楊筱亭傳養子楊仁麟,楊仁麟(1906-1983)以單檔說《白蛇傳》及《雙珠球》聞名、天賦嗓音清亮。對小陽調作了較多發展、現在傳唱的小陽調的代表性節目大多是楊仁麟的作品。著名的有《白蛇傳 夢以哭塔》、《白蛇傳 合缽》開篇《請宴》等。
小陽調與說表銜接自然,適合彈詞單檔演唱、故彈詞單檔演員唱小陽調的較多.有一些彈詞單檔的流派唱腔加嚴調、姚調等,在形成中都曾受小陽調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