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黃大年的結果 展開

黃大年

曾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

黃大年,1958年8月28日出生,廣西南寧市人,博士,男,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曾經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研究領域為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2018年3月1日榮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2019年7月吉林省“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

2017年1月8日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58歲。

人物生平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學位
西江農場小學
“五七”中學
貴縣附城高中(現貴港市港北區高級中學)
1977-xx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學士
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碩士
xx-1996英國Leeds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博士

工作經歷

黃大年教授
黃大年教授
1975年10月通過招考進入廣西第六地質隊(位於貴港)工作。
國家恢復高考考取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並留校任教,破格晉陞為副教授。
1996年畢業於英國Leeds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后擔任劍橋大學研究員。
曾任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高級研究員12年,擔任過項目經理、研發部主任、博士生和博士后導師。
2009年12月組建並擔任吉林大學暨吉林省“移動平台探測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0年歸國任教於吉林大學

個人生活


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1月8日在長春逝世,享年58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了中國以外國家的封鎖。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研發內容有:高精度探測感測器、探測儀器、無人機探測系統、萬米超深科學鑽探裝備以及大型地學軟體系統等前沿探測技術裝備。

社會活動


擔任“十二五”863資環領域主題專家;863“航空探測關鍵技術裝備”項目首席專家;國家“地球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項目首席科學家。

人物評價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迹感人肺腑。(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評)
黃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特聘教授、新興交叉學部學部長,負責協調和組織管理中國跨部門和跨學科優勢技術資源和團隊,首次推動了中國快速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的研發,攻關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他既是“無私的愛國者”,也是“新時代海歸科技報國的楷模”。
很多人評價黃大年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還有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新華網評)
黃大年是祖國的棟樑,他爭分奪秒,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讓人生髮光。(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組委會評)
黃大年是新時期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民族振興不惜以身許國的先進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現了新一代歸僑心繫家國、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在僑界樹立起了一座矢志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豐碑。(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評)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頒獎機構
2019-7吉林省“最美奮鬥者”最美奮鬥者
2018-3-1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2017-11-9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2017-9-1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
2017-7-1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共中央
2017-5-26時代楷模中共中央宣傳部
2017-4-28全國優秀教師中國教育部
2017-2-24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特等勞動模範吉林省委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