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學名:Hirundo rustica rustica)為燕科燕屬的鳥類。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極深,嘴須不發達。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點是上體發藍黑色,還閃著金屬光澤,腹面白色。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象鐮刀,尾分叉象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夠急速變換方向。常可見到它們成對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樹枝上,在電桿和電線上,也常結隊在田野、河灘飛行掠過。飛行時張著嘴捕食各種昆蟲。鳴聲尖銳而短促。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家燕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Hirundo rustica rustica
【命名時間】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Barn Swallow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燕科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洲和亞洲西部,從愛爾蘭、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到俄羅斯中部(東至葉尼塞河),中國西部,蒙古西部,南到地中海,北非(東到利比亞),伊拉克和喜馬拉雅山中部,冬季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也進入南亞。

外形特徵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雌雄羽色相似。前額深栗色,上體從頭頂一直到尾上覆羽均為藍黑色而富有金屬光澤。兩翼小覆羽、內側覆羽和內側飛羽亦為藍黑色而富有金屬光澤。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藍色光澤,飛羽狹長。尾長、呈深叉狀。最外側一對尾羽特形延長,其餘尾羽由兩側向中央依次遞減,除中央一對尾羽外,所有尾羽內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飛行 時尾平展,其內翈上的白斑相互連成‘V’字形。頦、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後有一黑色環帶,有的黑環在中段被侵入的栗色中斷,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無斑紋。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幼鳥和成鳥相似,但尾較短,羽色亦較暗淡。
大小量度:體重♂14-22g,♀14-21g;體長♂134-197mm,♀132-183mm;嘴峰♂6-9mm,♀6-9mm;翅♂101-121mm,♀106-116mm;尾♂68-112mm,♀66-109mm;跗蹠♂8-12mm,♀9-12mm。

生活習性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是一種常見的夏候鳥,喜歡棲息在人類居住的環境。遷來后常成對或成群地棲息於村屯中的房頂、電線以及附近的河灘和田野里。善飛行,整天大多數時間都成群地在村莊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飛翔,飛行迅速敏捷,有時飛得很高,像鷹一樣在空中翱翔,有時又緊貼水面一閃而過,時東時西,忽上忽下,沒有固定飛行方向,有時還不停地發出尖銳而急促的叫聲。活動範圍不大,通常在棲息地2平方公里範圍內活動。每日活動時間較長,中午常作短暫休息。有時亦與金腰燕一起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食物種類常見有蚊、蠅、蛾、蟻、蜂、葉蟬象甲金龜甲、叩頭甲、蜻蜓等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蟲。

生長繁殖


家燕指名亞種
家燕指名亞種
繁殖期4-7月。多數1年繁殖2窩,第一窩通常在4-6月,第二窩多在6-7月。通常在到達繁殖地后不久即開始繁殖活動,此時雌雄鳥甚為活躍,常成對活動在居民點,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棲於房頂或房檐下橫樑上,並以清脆婉轉的聲音反覆鳴叫。經過這種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開始營巢。巢多置於人類房舍內外牆壁上、屋椽下或橫樑上,甚至在懸吊著的電燈頭上築巢。築巢時雌雄親鳥輪流從江河、湖泊、沼澤、水田、池塘等水域岸邊銜取泥、麻、線和枯草莖、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後再用嘴從巢的基部逐漸向上整齊而緊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堅固的外殼。然後用3-5天的時間銜取乾的細草莖和草根,再用唾液將它們粘鋪於巢底,形成一個乾燥而舒適的內墊,最後再墊以柔軟的植物纖維、頭髮和鳥類羽毛。每個巢從開始營造到最後結束,需8-14天時間。巢的大小外徑為12-13cm,內徑8-10cm,高5-8cm,深3-5cm,巢開口向上,呈平底小碗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