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恩
明朝山東右布政使
當時,會稽、山陰、蕭山三縣之水,均匯三江口入海。由於潮汐日至,擁沙堆積如丘。遇淫雨內潦,則內水被沙堆阻隔不能驟泄於外,致使良田淹沒,水澇成災。湯紹恩到任后,嘉靖十五年七月,察看山川地勢,了解河道流向,在彩鳳山與龍背山之間倚峽建閘,主持三江閘工程。歷時6個月竣工,全閘28孔,以應星宿,長310尺,閘身全部用塊石壘成,石體巨大,每塊重千斤以上。石與石牝牡相銜,膠以灰秫,灌以生鐵,十分牢固。同時,刻水則於柱石。又於次年三月在閘外加築大堤,5個月告成。長400丈有奇,寬40餘丈。同時為分削水勢,又主持在三江塘與三江閘之間相繼興建了平水涇溇、撞塘諸閘,同三江應宿閘相配合,形成外扼潮汐,內主泄蓄的三江水系。從此無乾旱水溢之虞,改變了三縣水利狀態,對發展農業、漁業、養殖業、航運等具極大作用。
嘉靖十七年,主持將古鑒湖東塘、南塘及通塞的堰、閘改建為水滸,東西橫亘百餘里,連成通衢,既利於蓄水,又便於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