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位於贛州市興國縣興蓮鄉官田村,舊址保存完整,佔地面積3597.02平方米。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創辦於1931年10月,經歷了70多年,如今已殘舊不堪。全村先後三次對兵工廠的舊址群進行了維修。

歷史沿革


1931年至1934年,中央軍委在此創辦中央兵工廠,初創時設總務(厂部)、槍炮、彈藥、利鐵科和工人俱樂部,后擴建為槍炮、彈藥、雜械三廠。兵工廠從初建時僅有的幾十名工人,后發展到400多人,設備從僅有銼刀,打鐵爐發展到有發電機、車床和鼓風機等機械設備,兵工廠駐官田期間,修配和製造了大量槍支彈藥,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戰爭。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興國縣興蓮鄉,還保存著一片鮮為外界所知的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群。這個創辦於1931年10月的兵工廠,也是紅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個大型兵工廠。該廠在興國期間,修配和製造了大批武器,為武裝紅軍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由於地處偏遠山區,這片經歷了70多年風風雨雨的舊址群,如今已殘舊不堪。幸好它還有一群守衛者,維護著它當年的原貌。
在驅車走過數十公里的山路后,記者來到了興蓮鄉的官田村,這裡茂密的樹林,讓
我們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為什麼當年兵工廠要選址在此地。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革命後代守護遺址
在兵工廠司令部的舊址旁邊,50多歲的陳冠民和郭蘭秀夫婦就住在這裡,他們是蘇區幹部的後代,郭蘭秀告訴記者,以前家婆就經常跟他們說紅軍親民愛民的事,解放后,他們一家從山上搬到這裡。從此,夫婦倆便與兵工廠司令部舊址為鄰,郭蘭秀隔三差五就會到舊址去打掃衛生,陳冠民每年都會爬上舊址房頂撿撿瓦。
在兵工廠槍炮科的舊址,記者遇到了當地80多歲的老人陳嗣道。兵工廠興建之初,他只有12歲,老人家回憶起當年的歲月時仍然記憶猶新:“當時紅軍和鄉親們的關係可好了,大家閑時都願意去幫忙,磨刺刀,運鐵石。當年我年齡太小,只能參加兒童團,幫助兵工廠的紅軍站崗放哨。”

建築特點


舊址群中的總務科(厂部)舊址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懸山頂、前後兩進、中開天井、飛檐雕龍刻鳳,深彩抹金,前有照壁,圍牆和牌坊式門樓佔地面積1022.4平方米。
槍炮科、彈藥科舊址均為陳氏宗祠,磚木結構,封頭山牆,硬山屋頂,面開三門,麻石門框。佔地面積分別為414和355平方米。
利鐵科舊址為土木結構,兩層樓房,懸山屋頂,佔地面積230平方米。
工人具樂部舊址為土木混合結構,懸山屋頂,前後兩進,前棟前有戲台,柱上有“主義尊馬列、政權歸工農”對聯一幅,佔地面積628平方米。

文物價值


官田兵工廠駐紮興國縣興蓮鄉官田村的兩年零六個月,從初建時僅有幾十名工人,發展到300多人,設備從僅有銼刀、打鐵爐發展到有發電機、車床和鼓風機等機械設備,修配步槍4萬多支,機槍2千多挺,生產子彈40多萬發,馬尾炸彈6萬多顆,地雷2千多顆,為武裝紅軍、支援革命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並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為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保護措施


紅軍走後,鄉親們對兵工廠的感情沒有淡,大家擔負起了維護兵工廠舊址的責任。由於地處偏遠山區,這片經歷了70多年風風雨雨的舊址群,如今已殘舊不堪,有的房子牆倒了,有的房子瓦破了。在陳老的帶頭組織下,全村的鄉親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先後三次對兵工廠的舊址群進行了維修。
在官田村的採訪中,記者還遇到了興國縣革命紀念館的張館長,這次他也是為兵工廠舊址而來的,正召集當地的村民開會,討論如何保護兵工廠舊址群。據張館長介紹,接下來他們準備對兵工廠舊址群先加以保護,並恢復原貌和建築內的簡單陳列,等高速公路開通了,交通發達了,再對這個紅色景點加以開發利用。
2006年5月,興國革命舊址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