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懸山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形式
- 舟山群島的小島
懸山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形式
懸山也是屬於一種常見的建築,它有前後兩坡,從基座結構、柱網分佈到正身梁架、屋面瓦飾、脊飾等與兩坡硬山基本相同,沒有大的區別。所不同的是它的屋面懸挑出山牆以外,檁桁未被封護在牆體以內,而懸在半空,故名懸山亦稱挑山,懸山式建築整體造型比硬山式建築要活潑一些。
懸山
即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牆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挑山”、“出山”。懸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牆垣用土。為保護山牆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牆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地被用於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後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懸山頂建築用於較重要的建築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於廡殿、歇山。隨著磚牆的普遍使用懸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懸山頂建築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
園林之中懸山頂建築並不太多,江南園林中則更少,一般北方建築中的垂花門常用懸山頂,頤和園也有數幢懸山頂建築。懸山頂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條垂脊,析條端頭釘有寬大的博風板。還使用懸魚、惹草、金釘等飾物,形象較為生動。
懸山也稱元山,位於六橫島的東面約700米處,西北—東南走向,長近8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陸地面積6.94平方公里,是個長形小島。
懸山島是舟山群島的六橫島旁邊的一個小島,過去,曾經是軍事要地,後來,部隊撤走了,現在,那裡建了一個度假村,供遊客遊玩、住宿。那裡,白天人不多,夜晚,特別幽靜,所以特別適合蝴蝶和其他小生物的生活。懸山島。,真是蝴蝶們的天堂。
懸山島是孤懸東海的一個原始漁村,是隱居之地。張蒼水詩云:“此中有佳趣,好作採薇呤”,懸山島,據傳系張蒼水最後的棲身之地。張蒼水1620-1664年,名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抗清民族英雄。曾官至南明兵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報國濟民。順治二年1659年清兵大舉入關,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風聲鶴唳。張蒼水與刑部員外錢肅樂、浙東志士董志寧等組成數千人的隊伍在寧波城隍廟集會,擁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張蒼水與錢肅樂率義軍,輾戰寧紹浙東一帶,抗擊清兵。后與鄭成功軍配合,馳騁在蘇、浙、皖、閩一帶,收復大批失地。后遭清軍伏擊慘敗。不久重招舊部繼續征戰,1644年閩戰一役遭受重傷,遂散兵隱居懸山島,因叛徒出賣被俘。就義於杭州官巷口。在抗擊清兵十九年戰鬥生涯中,張蒼水出生入死,輾戰千里,戰功顯赫。他被俘后,不為官祿引誘,誓不招降,並寫下了壯志凌雲、慷慨激昂的愛國詩《入武村》和浩氣長存的《放歌》以明志。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大屋脊懸山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
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卷棚懸山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后兩種多用作門廡)。
懸山
為了加強對出梢檁木的支撐,在其下施燕尾枋,高、厚均同墊板,安裝在排山樑架的外側,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內側檁墊板向出梢部分的延伸和收頭,但實際上二者在構造上沒有任何關係。燕尾枋下面的枋子出頭為箍頭枋,既具有拉結柱子的作用,又有裝飾功能。
懸山梢檁出梢尺寸的多少,清式有兩種規定:一種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四椽五花山牆四檔,另一種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尺寸等於檐出尺寸。
懸山
第一種是滿砌式,即牆面一直封砌到頂,僅把檁子挑出部分及燕尾枋露在外面。
第二種是五花山(牆)的做法,山牆只砌於每層梁架的下皮,隨著梁架的舉架層次砌成階梯狀,將梁架暴露在外面,餘下的梁架間的三角形空當稱為“象眼”,用木板封堵稱為象眼板。五花山牆的做法是懸山建築所獨有的,它的優點在於木構架的透風防腐,同時改變了牆面平板單調的外形,美觀了房屋建築的立面。
第三種是半砌式,山牆只徹在半砌式大柁下面,主梁以上木構全部外露,梁架之間的空當用木板(封山板)來封堵。這種做法山面外露的梁架常做彩畫,也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
此外,還有一種五花山結合半砌式的做法,即下部為五花山牆砌法,但並不通上而砌,而將其以上的梁架又全部外露,其山牆形成的折階數要少於一般的五花山牆,通常前後總共只有三階,故或謂之三花山牆。這種做法常用在前後廊式懸山建築,前後廊部位山牆砌至穿插枋下,之間的屋身山牆砌至大梁或隨梁枋下。
官式硬山建築的山花常以方磚貼出模仿懸山的假博風,宮廷中甚至還以琉璃磚鑲嵌出山牆上部的梁架圖案,形成類似於懸山的五花山牆或半砌式山牆的外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