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島

恩克斯堡島

難言島位於東經163° 46.0、南緯74°54.7的南極大陸羅斯海特拉諾灣,靠近岸邊的維多利亞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我國將在此新建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也是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個常年科學考察站。

簡介


難言島位於東經163° 46.0、南緯74°54.7的南極大陸羅斯海,靠近岸邊的維多利亞地,面積約45平方公里。我國將在羅斯海岸邊的維多利亞地難言島上新建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
難言島,是一個聽起來十分“苦澀”的名字。傳說曾經有幾名極地探險家受困於此,度過了整整一個冬季,歷經的磨難難以言表,因此而得名。

地形


恩克斯堡島也稱“難言島”,位於東經164度、南緯75度附近的南極羅斯海海域。恩克斯堡島地勢西高東低,西側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山樑,東側為平地和丘陵,有3個常年積水的淡水湖泊。

特徵


難言之美——人間仙境 企鵝做伴
2014年12月26日,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到達難言島附近海域,美如仙境般的難言島給初次登島的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裡實在太美了!藍天、白雲、碧海、雪山,從未見過如此純凈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人間仙境吧。”剛一上島,面朝大海、背靠雪山的難言島令考察隊員古明良不禁發出感嘆。
除了美景,島上還有憨態可掬的南極精靈——企鵝作伴。在70平方公里的難言島上,有一處企鵝聚集地,夏季數萬隻企鵝在這裡孵蛋育子,每天都有很多企鵝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伴到考察隊員工作的地方“巡視”。“它們好奇心很強,一點都不怕人,不時地走近看我們作業。”考察隊員徐勇說,“只要與它們保持兩三米以上的距離,企鵝不會攻擊人類,反而還會主動靠近我們。”
我國擬於2015年年末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期間,在難言島建設一個常年考察站。第29次、第30次南極考察期間對該地進行了選址和初步勘探,此次南極考察則要在島上開展詳細的地質勘察。就在這仙境般的難言島上,13名考察隊員開始了他們10天的難言島之旅。
難言之險——石多風大 冰面複雜
然而,難言島並不像初看上去那麼美麗,島上布滿了冰川運動產生的大大小小的碎石。考察隊員每天要徒步在島上開展考察作業,稍不留神就會崴腳、摔跤。 “我們走路從來不敢向前看,只能朝下看,一公里距離的路程至少要走上20多分鐘。”考察隊員王家清說。
除了碎石,隊員們最怕遇到的就是“不速之客”——風。難言島常年有六七級大風,瞬時風力可達到8級以上。上島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就颳起了七八級大風,人根本沒辦法站直,經常被風吹得搖搖晃晃。而且,光禿禿的海島上沒有能躲避和把扶的地方,隊員們只能咬著牙迎著大風開展作業。夏季的難言島冰雪融化很快,島上除了雪山外,只有岸邊覆蓋著冰雪。雖然冰面不像碎石灘上那麼容易崴腳,但這裡同樣危險重重。
來自天津中際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的古明良負責預選碼頭的勘察建設,他主要在岸邊進行作業。“剛上島前兩天,冰面很堅硬,特別滑,一不小心就摔得四仰八叉的。隨著氣溫升高,雪融化得特別快,許多雪面看著很平整,一腳踩下去就深陷其中,而且還有很多冰面是伸出陸地的,稍不留神就有掉入海中的危險。”古明良說。
難言之苦——風餐露宿 晝夜拼搏
由於是在野外作業,隊員們10天里住的都是“蘋果屋”和利用儀器設備箱改裝成的營房。簡易的營房只是用發泡劑和棉被進行簡單的處理,四面透風,隊員們住在裡面十分寒冷。他們緊緊蜷縮在睡袋裡,頭上戴著帽子,睡袋上面還要壓蓋一件棉衣才能禦寒,睡不著的時候,伴著耳邊下降風的呼嘯,只有眼睛盯著“天花板”度過漫漫寒夜。
他們吃的是饅頭和鹹菜,喝的是瓶裝礦泉水。由於淡水有限,每天刷一次牙已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了。很多隊員都是頭不梳臉不洗,用過的飯碗倒上開水喝下去,就算是刷碗了。為了節約水,他們在宿營地附近尋找融雪坑,融雪水用來熥饅頭、洗漱,寶貴的融雪水緩解了淡水的匱乏。
時間緊,任務重,隊員們每天早上8點睜開眼,簡單吃口東西,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凌晨兩三點鐘,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營區,很多人累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在結束環評工作后,來自同濟大學的陸志波一臉的疲憊卻不忘幽默一下,向站在身邊的企鵝說:“企鵝,快來幫我搬東西吧。”
維多利亞地新建站隊隊長、來自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韓惠軍和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楊健,分別負責難言島周邊像片控制點測繪和環評工作,他們兩次徒步野外作業,基本上走遍了整個難言島。“他們第一次野外作業花了17個小時,第二次一個人用了25個小時、一個人用了27個小時。”王家清說,“他們兩個人實在太不容易了,真的是用腳丈量了難言島每一寸土地,作為隊友看著他們那麼辛苦很心疼。”
對於韓惠軍和楊健來說,這40多個小時的野外作業一生難忘。“為了儘可能減少負重,我們每個人只帶了3瓶礦泉水和一點乾糧。道路比我們想象中難走,翻山越嶺,腹地的碎石不似岸邊圓滑,很多都非常鋒利,腳兩側都磨出水泡。”韓惠軍說,“最苦的是淡水帶少了,我們找到一塊冰山的凍冰融水,那是我一生中喝過最甘甜的水。”
餓了就嚼口饅頭,渴了就喝口融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記錄和拍攝,負責環評和動植物調查的楊健不知道相機里拍了多少張照片……“當時我都崩潰了,但任務必須完成,我們只能咬牙堅持著。”楊健告訴記者。
經歷了27個小時的野外作業,回到營地后,楊健累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扎進“蘋果屋”倒頭就睡。
“這是我經歷過最艱苦的野外作業,全是眼淚啊,得要用盆接了,但也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回憶起這段經歷,楊健還不忘自我調侃一番。
難言之喜——發現錨地 碩果累累
雖然苦、雖然累,但看到所有既定的考察任務一個個順利地完成,隊員們內心滿喜悅。短短10天,隊員們完成了維多利亞地新建站地質勘查點22個,獲取了維多利亞地區域平均海平面觀測數據,確定了高程基準,並開展了GNSS參考站觀測9天、難言島周邊像片控制點測量10點、難言島D級大地控制網測量10點、重點區域1∶1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等作業,修復了2座自動氣象站,完成了碼頭選址施工,布設了8個永久錨點,初步發現8種地衣,開展了碼頭建設區域海岸線及礁石分佈、近岸水深分佈、海底底質勘察及採集水樣、測定雜訊、收集土壤等工作。
此次維多利亞地地勘工作的一項重大發現是發現了一處錨地。考察隊員陳正偉、陳金波、裴寧在開展重點區域水下地形測繪的過程中,測得距離岸邊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處十分適合做錨地的區域,那裡水深達四五十米,利於“雪龍”船停船拋錨。
“在南極地區適合做錨地的區域是很少見的,這為我們新建站建設和未來卸貨提供很大的便利。”“雪龍”船船長趙炎平說。
難言之情——兄弟情誼 終生難忘
10天,對於13名參與維多利亞地新建站地勘任務的隊員們來說,是終生難忘的。4日晚,大部分隊員撤離之際,眼睛都濕潤了。來自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沈鴻濤說:“在這10天里,體驗到了酸甜苦辣,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在這裡凝聚的兄弟情誼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韓惠軍動情地說,沒有“雪龍”船爭分奪秒“搶”出來的6天時間,任務不可能按時完成;沒有考察隊上下的大力支持與堅強保障,任務不可能順利完成;沒有韓曉鵬、樹來根、何中華3名第3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越冬隊員的協助,以及全體隊員的通力合作,任務不可能圓滿完成……這份情誼難以言表、終身難忘。
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領隊、臨時黨委書記袁紹宏說,羅斯海維多利亞地難言島附近有德國、韓國和義大利的考察站,向南300公里就是美國最大的南極科考站麥克默多站,可以看出這塊地區很可能成為南極考察的熱點區域之一,我國在這塊區域建設一個常年考察站意義重大。此次維多利亞地新建站地勘任務是本次南極考察的重中之重,這不僅僅是上站13名隊員的任務,更是整個考察隊的任務。“13名隊員在難言島上團結協作、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生動體現了愛國、拼搏、求實、創新的南極精神,讓人感動,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