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洞
穿心洞
穿心洞,地質專家周自隆和呂正日他們在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發現一個遠古人類生活的溶洞。除了較早發現的9件石器外,近日又發現了9組岩畫。這個名為“穿心洞”的溶洞位於彭州市白鹿鎮塘壩村,洞內較寬敞平坦,最寬處約30米,大約有2000平方米,可以容納幾千人。溶洞中發現的9件石器經專家鑒定,被認為是未經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年代應早於舊石器時代。
一個冰川時代就存在的溶洞、9組岩畫、9件未經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這是日前在四川省彭州市發現的一處遠古人類遺存的實物資料。
來自成都地質礦產研究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周自隆、原地質礦產部高級工程師呂正稱,他們長期在彭州市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地質調查,並在地質公園核心區發現了這處遠古人類生活的溶洞,除了較早發現的9件石器外,近日又發現了9組岩畫。
記者日前從成都驅車130公里到達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又在一座座小山的密林中步行1個多小時,才到達了位於海拔約1500米的一座山頂的溶洞。
這個名為“穿心洞”的溶洞位於彭州市白露鎮塘壩村,洞內較寬敞平坦,最寬處約30米,估計大約有2000多平方米,可以容納幾千人。
周自隆將在溶洞中發現的9件石器送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鑒定,該所科技處出具的鑒定報告認為,這些樣品都是“未經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即年代應早於舊石器時代。出具報告的鑒定人林景星是目前中國最權威的古人類研究專家之一。
記者在洞內借著火把的光亮,找到了周自隆和呂正發現的幾處岩畫。其中一組岩畫在靠近洞內正中位置的一塊巨石上,能看出明顯的人為刻劃痕迹,深約兩三毫米,其中一幅由一個類似圓拱門的圖形和較為方正的“日”字形組成。洞中另外一幅岩畫則類似飛鳥的形狀,但絕大多數都只是方形或散射的抽象線條,難以辨明要表達的意思。
曾研究過新疆岩畫的呂正說:“我們也是無意間在較平整的石頭上發現這9組岩畫的。估計仔細地深入考察,應該還會發現更多的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