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

國家A級旅遊景區

莊子釣魚台位於山東省鄄城縣臨濮鎮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是鄄城的八大景點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簡稱“釣魚台”。後人曾在釣魚台上建廟以祀莊子,其村亦以此命名為莊子廟。

簡介介紹


釣魚台
釣魚台
台上舊有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一書改名為《南華真經》。因黃河決口,該台漸被淹沒,清末時尚有四畝許一方高地,后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

建設背景


莊子釣魚台位於bai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
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是鄄城的八大景點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
釣魚台”,簡稱“釣魚台”。後人曾在釣魚台上建廟以祀莊子,其村亦以此名為莊子廟。台上舊有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一書改名為《南華真經》。因黃河決口,該台漸被淹沒,清末時尚有四畝許一方高地,后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自1985年以來,鄄城縣政府、臨濮鄉政府和菏澤市白虎鄉政府積極著手規劃修復莊子釣魚台。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復修建了南華觀,佔地二十餘畝。主體建築漆園大殿5間,為廡殿式仿古建築,內塑莊周雕像,正中牆壁繪製太極八卦圖,雄偉壯觀。

釣台考證

釣魚台[山東省鄄城縣釣魚台]
釣魚台[山東省鄄城縣釣魚台]
莊子釣魚台,簡稱莊子台。明代嘉靖年間編修的《濮州志》,對於釣魚台的記載簡而不明,只說“莊子嘗釣於此,上有南華觀”,方位、里程均未一提,更不要說具體所在了。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它卻輯錄了從唐至清各代不少鄉宦名流詠吊釣台的詩篇,提供了濮水、漆園、南華、堯陵、舜廟等與釣台所在有關的河流、城市和名勝的名稱,因而可知釣台就在菏澤西北境和鄄城西南境的交界處,劃定了方位和範圍。

歷史沿革


釣魚台
釣魚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鎮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是鄄城的八大景點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簡稱“釣魚台”。後人曾在釣魚台上建廟以祀莊子,其村亦以此名為莊子廟。台上舊有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一書改名為《南華真經》。因黃河決口,該台漸被淹沒,清末時尚有四畝許一方高地,后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

現今狀況

自1985年以來,鄄城縣政府、臨濮鄉政府和菏澤市白虎鄉政府積極著手規劃修復莊子釣魚台,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復修建了南華觀,佔地二十餘畝。主體建築漆園大殿5間,為廡殿式仿古建築,內塑莊周雕像,正中牆壁繪製太極八卦圖,雄偉壯觀。
其它相關
釣魚台[山東省鄄城縣釣魚台]
釣魚台[山東省鄄城縣釣魚台]
景點級別:A
自然景觀:草原,山嶺,丘陵,火山,江河,湖泊,窪地,河谷,鄉野,泉潭適合人群:情侶,朋友,白領,商務最佳時間:二月,三月,五月,六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出遊方式:長途汽車景區類型: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釣台一詩

明代詩人李先芳的《釣台》一詩,即可為例。詩曰:
漆園為吏早知歸,濮上垂綸願不違。
浦樹千秋依斷岸,汀蒲一曲吊斜暉。
掉頭往事隨流水,曳尾何人問釣磯。
獨倚南華台上望,逍遙天外大鵬飛。
濮上,即濮水之上,不是指濮水的上游。濮水為濟水的支流,源於河南封丘的西南境,流至山東平陰的北境再會於濟水。其間,由西而東流經鄄城南境,位在今臨濮鎮南。
“南華”一詞源於莊子。道家學說起源於春秋末期的老子李耳,發展於戰國中後期的莊子莊周,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淮南王劉安的《淮南鴻烈》二書亦推崇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治世之術。東漢道興,魏晉繼蹤,唐初一度奉為國教正宗。故東漢尊老子為祖師,魏晉奉《莊子》為經典,而唐玄宗更賜予莊子南華真人的稱號。從此,莊子的著作、生活過的地點以及後人紀念他的建築,無不冠以“南華”二字,故《莊子》一書名為《南華真經》,改離狐縣為南華縣,而莊子祠也就稱為南華觀了。

曹州府志

(一)漆園城在故冤名縣北七十里。莊周為蒙漆園吏,城北有釣台。
(二)冤句城在(乘氏)縣西南四十里(按:當為七十里),漢為縣,屬濟陰,宋改曰宛亭。
(三)離狐縣在(乘氏)縣西北四十里,漢為縣,屬東郡(按:治所濮陽)。初置縣在濮水南,嘗為神狐所穿。隨移濮水北,故曰離狐;唐天寶元年改曰南華,屬濟陰郡。《地形志》:“離狐有桃城。”今李二庄。
(四)莊子台在(乘氏)縣西北四十里,南華之左,相傳莊周所居,亦曰釣台。唐乘氏縣今菏澤市。
依據《曹州府志》對漆園、冤句、南華、釣台所提供的方位、里程和史實,可知釣台在菏澤西北四十里,漆園與之相近,也當在菏澤西北四十里許。南華在菏澤西北四十里,漆園、釣台在其左,里程相同,他們之間相距決不會甚遠。又漆園在冤句縣北七十里,南華與漆園相近,亦當在冤名縣北七十里。東明與菏澤的同志已經考清,冤句故城為東明東南境的東明集,南華故城為菏澤西北境的李庄集兩集之間的距離、方位,據圖測之,大體與《曹州府志》所載釣台與菏澤四十里的距離相同,村後有釣台,當系莊子為吏的漆園城故址無疑。

莊子廟村

因廟而名。廟在村中,環廟居民一百三十餘戶,沒有一戶庄氏子孫。這說明此處只是莊子客游之所,不是莊子出生之地。該村五十歲以上的人,不管男女,對於莊子開口都稱“爺”。該村每年古歷正月初八至初十為紀念莊子的香火大會,不知紀生還是紀死,四方群眾都來上香,東明庄寨莊子後裔也來祭祖;不知起於何代,直至解放為止。從莊子在當地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作為此處即是漆園城故址的旁證。明代天啟年間進士、付布政司羅志儒《重修莊子廟碑記》中說:“去台百武,有祠巍然,搜諸輿圖、郡志未及悉,蓋歷千秋已。“由祠而廟,那時已歷千載,更是漆園和釣台所在的有力證據。
莊子釣魚台在莊子廟村西北一里許小屯村西,其基原為四畝許的一塊方形高地,千百年中黃河多次泛濫沒有淹沒,它的淤灌,已使它與四周平地無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