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村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玉湖鎮下轄村

坪上村地處揭東縣玉湖鎮東北部山區,東與潮安縣接壤,北與豐順縣毗鄰。全村總人口近8000人,面積40多平方公里,耕地683.2畝,山地5.5萬畝。村兩委幹部7人,黨員107人。是遠近聞名的綠茶專業村,出產的坪上炒茶馳名東南亞。

歷史沿革


獨特的地理位置,既是優勢的同時,也是制約發展的一道無法逾越的劣勢,人的心態和整個村的命運,也隨著時代變遷而起伏前行;根據族譜記載以及個人的搜集到的信息,村史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明朝中葉以前(族譜的追溯也是到明朝中葉)未定型期。此時坪上村的前身,名字叫做渾水溪,據族譜記載、本姓現存原始祠堂位置、長輩的口述,以及村裡現有的某些地名(如李厝寮,謝厝場,林石坑)等推測,以前的坪上村是許多姓氏雜居的小自然村,屬於彼此小有爭鬥,大體和平共處的局面,村容村貌和村民整體比較鬆散,更多的是一種原始的安逸小農心態。
二、明朝中葉~清朝末年的發展期。這段時間發生了對村歷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轉折點,那就是村裡的兩個大姓——劉姓和林姓(村裡現 在還有一姓,是民國時期搬到村裡,只有幾戶人家的姓鄭的小姓),當時的劉姓祖先興策公,大概在明朝中葉,從玉湖鎮姑山村遷往目 前坪上村的前身——渾水溪居住,繁衍到了第三代人的時候,劉姓祖先把女兒嫁給當時還在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居住的林姓先人,這場婚姻奠定了劉、林兩姓世代舅、郎關係的基礎,此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劉林兩家發展迅猛,到了劉姓第七代茂閣公的時候,終於引起了當時渾水溪另一大姓——謝姓的不滿,(謝厝場在家鄉的語言諧音就是qiao場,普通話第四音“翹”,潮州話的意思就是非常霸道的意思)從語言痕迹可以看出當時謝姓的強勢,據說村裡其他姓氏有紅白喪事,都要請對方來赴宴,有一次劉姓操辦喜事,沒及時去請對方赴宴,終於爆發劇烈衝突,此時的劉、林兩姓已具有人力、物力和財力優勢,輕易地就把當時的謝姓趕走了,並且擁有了原來屬於謝姓、在山區來講極為珍貴的更多可耕作水田,由此確立了劉林兩姓的絕對優勢,村裡居住其他的姓氏,估計也是在這種情形下,逐步主動或者被動搬走的。
三、清朝末年~新中國成立的鼎盛期。這個時期中國命運坎坷,也牽動著這個昔日平靜的小山村,可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的制約相對少點,大山物產豐富,此時坪上村的溫飽是很容易解決的,甚至有點富足,在當時相對於平原的人來講,珍貴的林木和柴草資源,出產的菠蘿,當時在村裡就形成了外地人收購菠蘿和柴草的小集鎮,熙熙攘攘的人流,儼然成了一個集散地,帶動了飲食等服務業的發展;另外,村民有悠久的種茶傳統,坪上村出產的綠茶色清濃、味甘香, “坪上綠茶仔”享譽海內外,暢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一帶,很多人家還藏有“亞細亞”字樣的鐵茶罐,就是歷史明證;同時在這個時期,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共產黨人到村裡引發革命的火苗,村裡不少年輕人就是在此時走上革命道路的,這也是90年代坪上村被評為廣東省革命老區的原因。這個時期的最大特點,是吸引來自揭陽各地潮語地區很多婦女嫁到坪上;由於經濟來往的增加,以及安全形勢的需要,在村裡也掀起了一股習武的風潮,坪上的拳種源自少林拳朱家教,以硬馬硬勢和剛勁威猛的“猛虎跳牆”拳法而遠近聞名,村裡的傳奇拳師林三家,體重只有八十多斤,曾經以一條汗巾對付七八個持械攔路劫匪,一時四鄉八里傳為佳話;自信滿滿的坪上人,在玉湖(當時叫山湖墟)和新亨墟趕集都是主角,絕對是不能惹的主,因此以訛傳訛,說坪上村男女老少都是會武功的。此時的坪上人,以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生活富足而聞名於揭陽各個鄉里。
四、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前的人口增長期。這個階段,坪上村跟中國的絕大多數鄉村一樣,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經濟困難和無數的政治運動,生活雖然清苦,可是大山還是給村民以無私的哺育,此時期的最大特點是人口暴漲,從千人左右的小山村,變成四千多人的大村,對原始森林無情的破壞,樹木砍伐供大鍊鋼鐵,人的倫理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村的屏障——樹山失去了神秘色彩,砍伐無度,把老一輩留下來不能砍樹山的樹木做柴火的咒語式警告,也統統拋之腦後,溪水開始變得渾濁,村容村貌第一次發生歷史性、巨大破壞性的變化。
五、改革開放~90年代前蟄伏期。改革開發以後,坪上村的命運也隨著包產到戶而改變,村裡的各項事業得到蓬勃發展,村裡的競技體育發展喜人,學校表現最為突出,從坪上學校參加的體育賽事中,坪上村獲得玉湖鎮無數的獎項,當時坪上人精神風貌積極向上,自強精神也深深折服玉湖其他村的人,這個時期的特點,是“逃香港”,“去深圳”等成了時代的強音,於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賺到錢和沒賺到錢成了衡量一個人成敗的重要標準。村裡風氣也悄悄發生變化。
六、90年代~2004年前的沒落期。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時候,中國大地,尤其是廣東在飛速發展,平原的優勢日趨明顯,地處山區的坪上村,在砍伐一光和礦產破壞性開發以後,剩下的只是沒有找到出路的貧瘠和無助,自發外出打工者眾多,留在村裡的村民收入,隨著農產品價格而起伏,村民的心態和村裡也發生很大變化,留守的老弱病殘居多,即所謂的留守兒童問題突出,學校變得破舊不堪,此時的教育升學率逐年下降,坪上村開始給人保守、落後和野蠻的印象,甚至私下裡有“山孤”的蔑稱,村裡出現賭博成風,為數不少遊手好閒的青少年,村裡的治安情勢也嚴峻起來。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坪上村的對內、對外形象一落千丈,許多外地教師,其他外人,甚至本村人都不太願意回去,這在本來就是後進的玉湖鎮中,更變成了落後和保守的代名詞。
七、2004年前後~現 在。隨著中央政府對農村政策的傾斜和扶持,以及揭陽、揭東、玉湖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廣東省革命老區坪上村,正迎來她另一個百年不遇的全新的歷史機遇,擁有10萬多畝山地、植被逐年恢復、明山秀水、山川瀑布、冰窟成群、萬畝綠茶基地的建設,其他有優勢的農副產品,正逐步變成優越的經濟和旅遊資源!
熱切期待和祝願家鄉這隻心氣高貴、蟄伏已久的山鳳凰,再次奮起騰飛,八千餘坪上村的家鄉父老生活安康富足

地理環境


坪上村[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玉湖鎮下轄村]
坪上村[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玉湖鎮下轄村]
地處大山懷抱的家鄉坪上村,以山水吸引遊客,以綠茶聞名遐邇。正所
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沉默寡言的坪上,一如既往地以仁山秀水的豁達胸懷,蘊育著一代代走出山村、自強不息的坪上人。
坪上村地處揭陽、潮州、梅州三市交界,語言屬於典型的潮客過渡區,即傳統所謂的“半山客”,在村裡,潮州話、客家話以及普通話,在村裡均暢行無阻,由於與外界通婚的緣故,婚姻嫁娶等風俗習慣則完全潮汕化,基本沒有客家的痕迹。

經濟


綜述

遠近聞名的綠茶專業村,2009年人均收入5271元。一、大力發展綠茶產業。近年來,坪上村立足村情,發揮山區資源優勢, 以發展綠茶產業為突破口,帶領群眾大力發展綠茶產業,促進了農民收入提高。此外,還注重打造坪上綠茶特色品牌和產品包裝,多次參加省級茶葉交易展覽會;為推廣種植技術,擴大生產規模,還聘請專家講授到村裡舉辦茶葉種植加工培訓班並籌資10萬元建成1000畝綠茶青年創業園,激發青年創業熱情。現全村綠茶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茶葉加工作坊達200多家,茶葉種植加工總收入年達8000萬元,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坪上綠茶已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並完成商標註冊。二、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籌資20萬元建設8套安居房,解決4戶孤兒和4戶單親母親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難;擴建坪上小學,建成一幢兩層教學樓,建築面積900平方米,15間教室;籌資14萬元修建村前主幹道路;籌資配合省道玉茶路的建設,全長18公里,現已全面開通;並計劃於今年5月底前完成坪上村濕地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三、積極開發旅遊資源。為充分利用坪上村迤儷的山水風光,以山寨瀑布為中心,計劃全力招商引資開發建設2萬畝的茶葉種植加工生態旅遊基地,力爭提升坪上綠色旅遊的吸引力。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20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坪上村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炒茶)。
2019年9月24日,坪上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