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趙文智的結果 展開
-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趙文智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徠趙文智,男,1958年8月出生,河北昌黎人。
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油氣勘探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職教授。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
文智從事中國陸上主要含油氣盆地油氣成藏理論技術研究與勘探實踐。研究提出的富油氣凹陷“滿凹含油”論、有機質“接力成氣”、岩性油氣藏大面積成藏和中低丰度天然氣大型化成藏理論以及疊合含油氣盆地“多勘探黃金帶”等新認識,推動在多個前人尚少涉足勘探的新領域實現突破,發現多個大型油氣田。
趙徠文智
1958年8月19日,趙文智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
1978年02月—1982年01月,就讀於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2年02月—1984年09月,就讀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生部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4年09月—1991年10月,在石油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11月—1996年10月,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工作,任室主任/副所長。
1996年03月—1997年01月,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工作,任所長。
1997年02月—2006年09月,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任副院長(期間,1999年09月—2003年07月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生部,就讀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2006年10月—2008年09月,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任院長。
2008年09月—2013年07月,在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工作,任副總經理、黨委書記。
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08月—2019年11月,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任院長、黨委書記。
1978年-1982年 | 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
1982年-1984年 | 石油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獲得石油地質與勘探工學碩士學位 |
1984年 | 就職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1986年 | 吐哈油井台參1井(第一口科學探索井)駐井地質總監 |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6部。
1.岩性油氣藏大面積成藏理論
組織岩性油氣藏成藏理論與評價技術研究,關注沉積盆地凹陷區油氣大面積成藏問題,提出中低丰度岩性油氣藏大面積成藏新理論,推動油氣勘探從以往側重於構造高部位擴展到廣大凹陷區,規模拓展了勘探範圍,從而推動在前人認為油氣成藏條件較差的地區規模發現了油氣儲量。
趙文智院士長期研究我國坳陷型沉積盆地平緩向斜區油氣成藏問題,在仔細研究了松遼等盆地向斜區一些出油點的石油地質條件以後,於1997年至2000年間,陸續提出了富油氣凹陷“滿凹含油”論和勘探要跳出“二級構造帶”、實現凹陷整體勘探的理念。這些認識觀在中國石油公司級會議上介紹后,被相關油田採納,為推動鄂爾多斯、松遼和四川盆地凹陷區油氣勘探發現規模儲量做出重要貢獻。2002年起作為第一副項目長,趙文智院士組織了“岩性地層油氣藏地質理論與勘探技術”項目研究,重點研究了坳陷型含油氣盆地凹陷區油氣大面積成藏問題。首次提出開放型坳陷湖盆沉積,在某些階段,河流和三角洲等牽引流成因砂體可以在湖盆中心區大規模發育,形成烴源岩和儲集體“三明治”式大規模間互組合的新認識,突破了以往認識局限,為在前人認為勘探找油氣前景很差的地區開展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推動在向斜區大規模發現油氣儲量做出建設性貢獻。與此同時,研究還論證了平緩凹陷區油氣成藏的機理,從理論上肯定凹陷區可以有油氣大規模成藏,進一步堅定了在凹陷區勘探找油氣的信心。他還組織開發了包括岩性地層油氣藏區帶與圈閉兩個層次評價的關鍵技術,並推動在中國石油多家油氣田工業化應用,為推動近年來岩性油氣藏探明儲量大幅度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此項研究獲得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有機質“接力成氣”理論
趙文智院士長期研究我國熱演化高、過成熟地區天然氣成藏與勘探的理論問題,提出有機質“接力成氣”理論。此項理論推動在前人認為無價值勘探的層系開展找氣工作,為指導近幾年在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天然氣勘探發現規模儲量做出重要貢獻。
趙文智院士從2001年起擔任國家“973”天然氣項目首席科學家,主要研究滯留於烴源岩中的分散液態烴的生氣與成藏問題,他親自設計並組織完成了一系列生、排烴動力學模擬實驗,重點研究了烴源岩中滯留分散液態烴的數量、成氣時機、成藏潛力與鑒別等科學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提出分散液態烴在熱演化高、過成熟期(Ro:1.6%~3.2%)仍然可以大量形成天然氣並規模形成天然氣藏的新理論,為在熱演化高、過成熟層系堅持勘探提供了理論依據。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現今熱演化程度已經達到高、過成熟狀態(Ro:3.0%~4.0%),按照以往的理論認識,已經不具備勘探找氣的價值。有機質“接力成氣”理論提出以後,堅定了在古生界勘探發現天然氣的信心,推動加大了勘探力度,已經在輪古東和塔中I號坡折帶等地區探明和控制了一批天然氣地質儲量,為加快我國天然氣資源利用、實現低碳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在我國天然氣25年科技攻關總結會議上,我國天然氣地質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戴金星認為該項成果是我國天然氣科技攻關以來取得的重大理論新進展之一。此項理論獲得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侏羅系油氣成藏理論
趙文智院士長期研究我國西北地區侏羅系油氣成藏問題。以吐魯番-哈密盆地為突破口,推動發現了鄯善油田,進一步研究又提出有利勘探區帶,推動侏羅系成為我國陸上最現實的油氣儲量和產量增長領域之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西北地區侏羅系曾開展過較大規模的油氣勘探工作,但未獲重大發現。此後的一個時期,一些專家認為侏羅系找油氣前景不理想,隨後20餘年勘探幾近停滯。在老一輩地質學家的指導和帶領下,趙文智院士從1986年開始研究吐哈盆地侏羅系油氣成藏與分佈問題,長達十餘年。在大量野外調查和室內工作的基礎上,他編寫了第一口科學探索井——台參1井鑽前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報告,論證了侏羅系油氣成藏條件,評價提出了有利勘探區帶和目標。1987年建議台北構造作為科學探索井鑽探的首選目標,並在台參1井鑽探期間作為駐井地質總監之一,為該井獲得新發現做出了直接貢獻。1989年台參1井在侏羅系獲得日產25.9立方米工業油流,發現了鄯善油田,證明侏羅系是一個可以發現大油氣田的重要勘探領域。此後趙文智院士將研究擴大至整個西北地區,1994年,他研究提出“侏羅系原始富煤湖沼沉積,被埋藏至成熟狀態並受到適度擠壓的區域,有利於形成油氣藏”的新認識,並據研究提出六大有利勘探區帶,已被近十幾年油氣勘探新發現所證實。據統計,目前在趙文智院士所提出的六大有利區帶內,已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超過13億噸油當量,提供的油氣產量按當量計超過1500萬噸。在六個區帶以外所鑽的探井幾乎全部落空。此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得1995和1997年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油氣重大發現獎。
4.富油氣凹陷“滿凹含油”理論
富油氣凹陷“滿凹含油”理論是趙文智院士及研究小組於200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它是“源控論”與“複式油氣聚集帶”理論的發展,它對深化和擴大油氣勘探領域的意義在於可使油氣勘探跳出二級構造帶範圍,實現“滿凹勘探”。闡述了富油氣凹陷和“滿凹含油”的基本概念。以松遼等陸相盆地實例論述了“滿凹含油”的形成條件是盆地中的烴源岩質量好、規模大、砂泥岩頻繁交互、熱演化適度以及生烴量和聚集量大。所形成的岩性一地層油氣藏主要受三個“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斷層面)的控制,油氣主要分佈於五個“帶”(有利沉積相帶、岩性或地層尖滅帶、古地形坡折帶、裂縫帶、次生孔隙發育帶),指出應堅持滿凹勘探,重點尋找“甜點”油氣藏。
趙文智
趙文智 等著.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導論,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趙文智 等著.中國西北地區侏羅紀原型盆地形成與演化,地質出版社,2000
胡見義,趙文智 主編.中國含油氣系統的應用與進展-第二輯,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趙文智 等著。中國海相石油地質與疊合含油氣盆地,地質出版社,2002
趙文智 等著。石油地質理論與方法進展,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趙文智 等著。中國含油氣系統基本特徵與評價方法,科學出版社,2003
趙文智 等著。天然氣地質與氣藏經濟開發理論基礎,地質出版社,2004
趙文智 主編.中國含油氣系統的應用與進展-第三輯,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
周路,趙文智,何登發著。塔里木盆地麥蓋提斜坡油氣地質與勘探,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趙文智 等著.被動大陸邊緣演化與油氣地質,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趙文智 等著.高效天然氣藏形成分佈與凝析,低效氣藏經濟開發的基礎研究,科學出版社,2008
趙文智 等著.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導論,科學出版社,2008
趙文智 等著.中國中低丰度天然氣資源大型化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科學出版社,2013
主要專著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作者 |
---|---|---|---|
《中國西北地區沉積盆地動力學演化與含油氣系統旋迴》 | 1999年01月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趙文智 |
《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導論》 | 1999年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趙文智 |
《中國海相石油地質與疊合含油氣盆地》 | 2002年 | 地質出版社 | 趙文智 |
《中國含油氣系統基本特徵與評價方法》 | 2003年01月 | 科學出版社 | 趙文智 |
《石油地質理論與方法進展》 | 2006年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趙文智 |
《被動大陸邊緣演化與油氣地質》 | 2007年11月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趙文智、張亞光 |
《高效天然氣形成分佈與凝析、低效氣藏經濟開發的基礎研究》 | 2008年01月 | 科學出版社 | 趙文智 |
《中國低丰度天然氣資源大型化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 | 2013年 | 科學出版社 | 趙文智等 |
期刊論文
1、趙文智,買光榮,楊朝世.吐孜托依拉斷裂帶的構造特徵及找油前景[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89(01):9-17.
2、Jin X H , Wang W Z , Zhao R R .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nsity of dopamine-1 receptors in membranes from different arteries using [3H]SCH23390 binding[J].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995, 17(7):455-461.
3、趙文智,許大豐,張朝軍,張研.庫車坳陷構造變形層序劃分及在油氣勘探中的意義[J].石油學報,1998(03):13-17+4.
4、池英柳,趙文智.渤海灣盆地油氣富集帶的形成與分佈[J].勘探家,2000(01):9-16+5.
5、趙文智,何登發,池英柳,雷振宇,瞿輝.中國複合含油氣系統的基本特徵與勘探技術[J].石油學報,2001(01):6-13+8.
6、張慶春,趙文智.論含油氣系統的複雜性及其研究方法——兼論含油氣系統綜合模擬的科學思維和發展方向[J].石油學報,2003(06):1-6.
7、趙文智,畢海濱.淺析中國與西方在儲量計算中確定有效厚度之差異[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5(03):125-129.
8、趙文智,李建忠,王永祥,畢海濱.SEC標準確定證實儲量邊界的方法[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6(06):754-758.
9、He Z , Zhao W , Chang X .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community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using semivariance analysis[J]. Landscape Ecology, 2007, 22(1):95-104.
10、趙文智,汪澤成,王紅軍,王兆雲.中國中、低丰度大油氣田基本特徵及形成條件[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8,35(06):641-650.
11、趙文智,王紅軍,徐春春,卞從勝,汪澤成,高曉輝.川中地區須家河組天然氣藏大範圍成藏機理與富集條件[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02):146-157.
12、Zhao W , Wang Z , Wang H , et al.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atural gas relaying generation model from organic matter[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1, 38(2):129-135.
13、Wenzhi Z . Large-sca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ree large onshore cratonic basins in China[J]. Acta Petrolei Sinica, 2012, 79(23):195–198.
14、Wang S , Zhao W , Liu X , et 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Cu6Sn5-modified Sn anode with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Li-ion cell[J]. Rsc Advances, 2013, 3(40):18339.
15、趙文智,胡素雲,劉偉,王銅山,李永新.再論中國陸上深層海相碳酸鹽岩油氣地質特徵與勘探前景[J].天然氣工業,2014,34(04):1-9.
16、Kang J , Zhao W , Zhao M , et al. The type, position and age effect on the cutting reproduc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and its rooting mechanism in the Qilian Mountains[J]. 林業研究:英文版, 2015, 026(004):993-1002.
17、Zhao W , Li J , Yang T , et al. Geological differ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arine shale gases in South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43(4):547-559.
18、陳勝,趙文智,歐陽永林,曾慶才,楊青,侯華星,蓋少華,包世海,李新豫,張連群,常鑫.利用地球物理綜合預測方法識別頁岩氣儲層甜點——以四川盆地長寧區塊下志留統龍馬溪組為例[J].天然氣工業,2017,37(05):20-30.
19、趙文智,胡素雲,汪澤成,張水昌,王銅山.中國元古界—寒武系油氣地質條件與勘探地位[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8,45(01):1-13.
20、趙文智,沈安江,喬占峰,潘立銀,胡安平,張傑.白雲岩成因類型、識別特徵及儲集空間成因[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8,45(06):923-935.
會議論文
2004年07月,趙文智在山東青島召開的塔里木及周邊地區盆地(山)動力學與油氣聚集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高效天然氣藏形成機理及在庫車坳陷(含烏什凹陷)天然氣勘探中的意義”,論文主要介紹庫車坳陷(含烏什凹陷)位於塔里木盆地北緣,面積2.697×104k㎡,沉積岩最大厚度達12000m等內容。
2006年09月,趙文智在山東青島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上,發表兩篇論文“四川盆地川東北飛仙關組鮞灘高效氣藏形成之我見—探討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對高效氣藏形成的控制”和“分散可溶有機質生氣潛力與晚期成藏特徵”,論文主要簡述能量場環境、成藏作用過程以及地質要素構成油氣藏形成的三大要素的知識和中國疊合盆地的特殊性出發開展了高-過成熟區生烴潛力評價的研究。
2008年10月,趙文智在山東青島召開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上,發表論文“中國石油地球物理技術發展趨勢”,論文主要講述了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油氣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石油提出了在“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間組織四項工程等內容。
1994年 | 獲得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 |
獲得中國地質學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金錘獎” | |
1995年 | 獲得石油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1997年 | 獲得石油部油氣重大發現獎 |
1997年2月 | 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 |
1998年 | 獲得第三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 |
1999年-2003年 |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生院,獲得礦產普查與勘探工學博士學位 |
2001年 | 成為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高效天然氣藏形成分佈與凝析,低效氣藏經濟開發”首席科學家 |
2003年 | 獲得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
2006年6月 | 任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吉林,西北大學兼職教授 |
2007年 |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7年 | 獲得孫越崎能源科技大獎 |
2008年 |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8年10月 | 任中油集團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
2009年 | 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與技術創新獎 |
2013年8月 | 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7),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創新)一等獎4項,部級油氣重大發現獎1項(1997)。曾榮獲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1994)、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1994)、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1998)、中國石油傑出科技工作者獎、孫越崎能源科技大獎(2007)、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2003)、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與技術創新獎(2009)等多項榮譽獎項。
序號 | 單位/組織 | 職務 |
1 | IGCP(聯合國國際地質對比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 | 委員 |
2 | 《石油勘探與開發》、《石油學報》等刊物 | 編委或編委會副主任 |
3 |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 | 主任 |
4 | 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 | 副主任 |
5 | 中國石油集團勘探技術專家委員會 | 副主任 |
6 | 西北大學、吉林大學、石油大學 | 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 小學中學
1958年,中秋節過後的第二天,趙文智出生在河北省昌黎縣劉台庄鎮小灘南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上面有3個哥哥、兩個姐姐。
他的童年身處在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貧窮伴隨了整個孩童時代。
正是艱苦的生活教會了他如何自立,讓他面對人生逆境時不沉淪,積極奮進,面對順境時不忘乎所以,保持謙遜。
小學期間,他的成績平平,而且比較調皮,愛惹是生非。等升入初中后,完全改變了,他的初中歲月,是一個學霸的歲月,成績始終保持年級前三。
1974年末,初中畢業后,他被分到工委辦的荒佃庄中學讀高中。那時上大學都是靠推薦,稱為工農兵大學生。
1976年,他高中畢業后回鄉務農,擔任了小灘南大隊民兵連的副連長,次年,入小灘中學做民辦教師。
● 大學生涯
1977年下半年,複習高考,年底進行了高考。
1978年3月初,他去西北大學讀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4年大學生活從來沒有去過舞場,沒有看過電影。每天早上6點多準時起床跑步,然後有課就去上課,沒有課就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晚上11點半之前很少回宿舍。他在大學8個學期課程考完,所有必考課程成績都在90分以上。
他的大學全靠助學金支撐走過來。從每個月的18.5元漲到後來的23元。而這些錢,不僅是他日常生活的全部,還要省下學期末回家的往返路費。所以,每天早飯只喝玉米糊糊粥,中午主食加一份菜湯,晚上就是稀飯和主食,能吃肉菜的機會少得可憐。
他這個人有個毛病,問題不弄明白,心裡不踏實。對問題的答案心裡沒譜時,不輕易亂下結論,要麼自我思考,要麼求助老師,直至搞明白。這樣一來,容易給人造成心無主見、患得患失的印象。
● 珍惜研究生機會
大學臨近畢業時,他感染了肺結核,心情十分低落,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幾近迷失方向,決定不考研了。
最後在其他人的幫助下,他還是成功考研了。
趙文智讀研究生時被調劑到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生部,師從張傳淦老師,從事石油地質綜合研究。
研究生的時候他的結核病已控制住,學習的熱情又回到了從前。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不變的石油地質相關的工作。
● 個人語錄
做好自己,就是把自己可以駕馭的一切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只有這樣,機會來時,才不錯失。當然,我們做事更多的是展示自己能力,而不應該定位在索取的位置。如果做事只為了回報,也會陷入有付出而無回報時的苦惱之中。
其實,人生就如同一場接力賽,只要你跑好每一棒,你的成績才會好,人生的終點才會閃光。
趙文智院士從事石油與天然氣成藏理論、評價技術研究與勘探實踐近30年,始終堅持使用自己和研究團隊取得的創新成果,在勘探程度較低的新領域和地區推動油氣勘探發展,提出的創新理論為推動鄂爾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在富油氣凹(坳)陷區發現數個大油氣田做出重要貢獻。
趙文智院士始終堅持使用自己和研究團隊取得的創新成果,在勘探程度較低的新領域和地區推動油氣勘探發展,提出的創新理論發現數個大油氣田做出貢獻。他在石油地質綜合研究、油氣資源評價與戰略研究、疊合盆地油氣成藏分佈與含油氣系統研究等領域具有較高造詣。
趙文智長期從事油氣成藏理論技術研究與勘探實踐,在岩性地層油氣藏,高過成熟海相油氣藏、含油氣系統評價,油氣戰略等領域有實踐見解。他研究提出富油氣凹陷“滿凹含油”、“岩性地層油氣藏大面積成藏”、有機質“接力成氣”等創新理論。在推動油氣勘探從局部有限範圍向凹陷區,從傳統“液態窗”向疊合盆地“多黃金帶”拓展中做出重要貢獻,引領了中國油氣勘探領域的轉變,推動在鄂爾多斯、吐哈、塔里木、四川、松遼盆地發現油氣儲量數十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