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線長度

側齒面相切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公法線長度是指與兩個異側齒面相切的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對於外齒輪,指相隔若干個齒的兩外側齒面各與兩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平面相切,此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對於內齒輪,指相隔若干個齒槽的兩外側齒面。

說明


和兩個非對應齒面相切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稱為公法線長度。
齒輪的k個齒之間的與兩漸開線面相切的平行平面間距離,---------k為公法線跨齒數
一般取分度圓上的相應兩點作為測量距離
直齒輪(分度圓壓力角20度,齒頂高係數ha為1)
跨齒輪數k=20/180*Z+0.5若是小數,取大於小數的最近整數,如1.1取2
公法線長度Wk=m(2.9521(k-0.5)+0.014Z)

簡介


公法線長度是指與兩個異側齒面相切的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計算方式


直齒圓柱齒輪,公法線長度的公稱值W按下式計算:
W=m*cosα*[π*(k-0.5)+z*invα]+2*x*m*sinα
α=20°時
W=m*(0.93969*3.14159*(k-0.5)+0.93969*0.014904*z)+0.68404*x*m
=m*(2.9521*(k-0.5)+0.0140058*z)+0.68404*x*m
式中m 模數;
a齒形角;
z齒數;
k跨齒數。
漸開線函數inv(α)=tan(α)-α(第一個α是角度,第二個α為弧度) 。

測量原理


公法線長度變動ΔFW是指在齒輪一周範圍內,實際公法線長度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ΔFW是指在齒輪一周範圍內,公法線實際長度的平均值與公稱值之差。 
測量時,要求測頭的測量平面在齒輪分度圓附近與左、右齒廓相切,因此跨齒數k不是任取得。

測量步驟


(1)根據被測齒輪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計算確定被測齒輪的跨齒數k和公法線公稱長度。 
(2)用標準校對棒或量塊校對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線千分尺,將兩測頭伸入齒槽,夾住齒側測量公法線長度,齒輪不動,左右擺動千分尺,同時用右手旋動千分尺套筒,使兩測頭合攏,直到手感到測頭夾緊齒側后,從千分尺的標尺上讀數,此數即為公法線長度。 
(4)依次測量齒輪上均布的六處公法線長度,記下各讀數。 
(5)計算公法線長度變動ΔFW。取六個測得值中的最大值(Wmax)與最小值(Wmin)之差。
(6)計算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ΔFW。
(7)根據齒輪的技術要求,查出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FW,齒圈徑向跳動公差Fr,齒厚上偏差Ess和齒厚下偏差Esi。

詞條


平面、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