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

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

馬旭,武漢退休老人,1933年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2018年因省吃儉用捐款1000萬元被政府頒發“冰城楷模”、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獎。

1947年5月,參軍入伍,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馬旭跟隨部隊南征北戰,並獲得抗美援朝紀念章等榮譽。1954年,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28歲,馬旭作為一名軍醫加入空降兵部隊,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女空降兵之一。此後20多年裡,馬旭跳傘達140多次,一度曾創下跳傘次數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齡最大的女兵兩個紀錄。

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2019年9月,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人物經歷


1933年,馬旭出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14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抗美援朝。回國后,作為優秀衛生員,馬旭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深造,並以全優的成績被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工作。1961年,馬旭作為軍醫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開始從事跳傘訓練的衛勤保障。
1961年,馬旭通過考核成為一名空降兵。此後20多年間,她跳傘140多次,創造了多項紀錄。
從1983年開始,馬旭夫婦工作的重心轉向科研工作,著手將多年的醫務工作結合跳傘經驗總結出來。夫婦倆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
離休以後,馬奶奶和老伴一直居住在武漢黃陂區木蘭山下軍區大院旁,過著簡樸的生活。
2017年9月,黃繼光生前部隊在武漢舉行紀念活動,馬旭作為特邀代表參加。
2018年9月13日,馬旭將她畢生積蓄300萬捐給家鄉木蘭,用於教育、公益事業。2019年3月底,老人還有另一筆500萬元的理財產品到期,預計2019年4月捐出,同時,老人在郵政儲蓄銀行還有200萬的活期存款也將捐出。 ,共1000萬。
2019年2月,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2019年12月,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

人物事迹


馬旭是中國空降兵部隊第一代女空降兵,服役時浴血沙場、精忠報國;年屆50歲時,潛心科研,研製出“充氣護踝”等發明專利,享有“軍中居里夫人”美譽;60歲離休后,懸壺濟世,為貧苦百姓義診;人到暮年時,更是將畢生積蓄1000萬元無償捐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被譽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2018年9月13日,馬旭和老伴在家鄉黑龍江省木蘭縣教育部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銀行轉賬第一筆300萬元捐贈款。由於老人年事已高,轉賬金額太大,銀行工作人員擔心老人受騙報了警。正是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大家才得知馬旭為家鄉捐贈巨款的感人故事。
馬旭和老伴離休后,長期住在部隊旁一個不起眼的小院,並開闢菜地種植蔬菜。兩間低矮的磚房裡,用的是幾十年前的老傢具,擺滿了書報和幾十年來的學習資料。他們從不買衣服,幾乎不去商場,平時從節省一滴水、一粒米做起,有錢捨不得用,有條件不知道享受,甚至被笑話成“最摳門的人”。然而,他們堅持用幾十年時間,從牙縫裡節約下一分一角,加上兩人的科研成果獎勵,最終湊成1000萬元巨款,全部用於家鄉的教育事業。2019年4月,馬旭夫婦將第二筆700萬元捐款匯往家鄉,完成了捐款心愿。
馬旭14歲參軍,先後被授予解放獎章、勝利功勛榮譽章。1956年,她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工作,20歲剛出頭就是科室的技術骨幹。1961年,組建空降兵部隊時,馬旭參加跳傘衛勤保障工作,憑著過硬的跳傘技術,成為第一代跳傘女兵,被稱為“軍中花木蘭”。年屆50歲時,馬旭投身科研。為解決傘兵著陸時易損傷這一世界性難題,馬旭和老伴查閱大量資料,結合跳傘實踐,研製出“充氣護踝”和“單兵高原供氧背心”,均獲得國家專利。馬旭夫婦離休后,又一起運用從事軍醫工作積累的醫學知識,發揮餘熱,為貧苦百姓義診,家門口經常出現天不亮就排起長隊的景象

個人榮譽


抗美援朝期間,馬旭被授予抗美援朝紀念章、保衛和平紀念章和朝鮮政府三等功勳章。 
2019年1月榮獲“冰城楷模”、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 
2019年2月18日,馬旭獲評“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2019年6月25日,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公示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2019年9月5日,馬旭當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作為三位獲獎代表之一,馬旭在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上發言。 
2019年12月,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並在表彰大會上大會上作了發言。 
2019年12月,被評為第七屆湖北省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 
2020年6月,被評為2019“荊楚楷模”年度人物。】

科研成果


馬旭與丈夫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並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 
同時,馬旭、顏學庸夫婦還研製出“充氣護踝”,讓空降兵著陸就像踩在氣墊上,減少反衝力,減少扭傷情況,並於1989年獲得國家專利。此後,馬旭和丈夫又經過多次高原跳傘訓練和水上跳傘訓練,研製出“單兵高原供氧背心”,並於199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家庭成員


馬旭出生於一個中醫世家,在戰場上結識了愛人顏學庸。

相關報道


72年前,偏遠的北大荒,一位母親含淚將一枚銅板縫進女兒的衣服口袋。次日,14歲的女兒告別家鄉,踏上了漫漫軍旅征途。
72年後,美麗的北大倉,來自中部城市武漢的700萬元善款汩汩流入小城木蘭,給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帶來更多希望。
匯款者是一位身著整潔軍裝的瘦小老人,她仔細端詳著手中的匯款單,確認無誤后,露出滿意的微笑。她便是那位年少從軍的女孩,如今86歲的湖北省軍區技術6級離休幹部馬旭。
“小時候是父老鄉親用百家飯養活了我,長大后是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2018年9月13日,湖北省武漢市一家銀行網點,兩位80多歲的老人走了進來,要求轉賬300萬元到黑龍江省木蘭縣的一個賬戶上。
擔心老人遇到騙子,工作人員悄悄報了警。經過警方調查才得知,原來是馬旭夫婦準備將畢生積蓄捐給家鄉教育事業。
2019年4月,馬旭捐出餘下的700萬元,了結了這樁心愿。
消息傳開,前去他們位於武漢市遠郊住所拜訪的人們絡繹不絕。看到“千萬富翁”住的地方,大家都驚呆了:兩間低矮平房,牆面斑駁開裂,屋裡只有幾件破舊的老傢具。二老吃穿用度都很簡樸,共用一部老人手機。
“小時候是父老鄉親用百家飯養活了我,長大后是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那些舊傢具用起來還挺好,稀飯小菜吃起來也挺香,我們對生活很滿足,一直想為家鄉人民做點事情。”馬旭說,這些年,她和老伴的工資收入都存了下來,加上獲得的科研專利獎勵、自購住房增值,攢了近千萬元積蓄,全數捐給了家鄉。
“這樣一件力所能及的平常事,沒想到在大家眼裡成了大事,還給我這麼高的榮譽,我感到很慚愧。”馬旭說。
“戰友們傘降到哪兒,我就保障到哪兒”
2019年6月,馬旭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木蘭縣
“我記得小時候還和弟弟在松花江畔游泳,現在兩岸高樓大廈,再也找不到兒時家的位置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站在松花江大橋上憑欄遠眺,馬旭不禁熱淚盈眶。
馬旭1933年出生於木蘭,父親去世早,母親一手將她和弟弟拉扯大。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日子過得苦,吃了上頓沒下頓。後來,解放軍來了,分田分地、給錢給物,我們吃得飽、穿得暖,心裡也一下亮堂了。從那時起,我就立下志向: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馬旭說。在母親和鄉親們的支持下,14歲的馬旭毅然參軍入伍,先後在東北軍政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學校學習。
1961年,聽說新組建的空降兵部隊急缺醫務人員,馬旭放棄在武漢軍區總醫院的工作,主動申請來到偏遠的部隊駐地。
“戰友們傘降到哪兒,我就保障到哪兒。”剛到部隊,她就向首長提出,希望和戰士們一同參加跳傘訓練。但由於她個子小,體重太輕,遠不能達到訓練標準。即使再三懇請,仍沒有被批准。
馬旭不甘心。她晚上偷偷跑到訓練場練習跳傘動作,每天都跳上百次。半年後的空降兵考核,馬旭動作標準利索,讓大家刮目相看。
從此,作為軍醫的馬旭跟著空降兵部隊四處跳傘,為戰士們做好醫療保障,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您就是一束光,給人無窮的力量”
窗明幾淨,牆壁粉刷一新,客廳寬敞明亮。屋子的一角還擱著不少行李和紙箱。考慮到馬旭和老伴年紀大了,住在郊區多有不便,最近,湖北省軍區安排他們搬到了位於中心城區的部隊干休所公寓樓里。電梯樓房,安靜的小區,居住條件好了,馬旭卻一時不太習慣。
“組織上關心、照顧我,讓我搬到這裡,但我還是想回去繼續搞科研。”採訪期間,馬旭對記者說。
在擔任軍醫時,馬旭發現傘兵們的腳踝經常受傷,但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離休之後,她和老伴查了大量資料,先後設計6套方案,畫了700多張圖紙,經過親身跳傘體驗、論證,歷時600多天,終於發明出一種充氣護踝。新產品在空降兵部隊推廣開來,困擾傘兵多年的難題得到解決。
這一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也激發了馬旭的科研熱情。她和老伴又一起研製出“單兵高原供氧背心”等3項成果,發表多篇醫學論文,還編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等材料。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馬旭成為“致敬方陣”的一員。“這份榮耀是黨給的,我要永遠做黨的人,為黨奉獻一切!”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馬旭仍十分激動。
很多人邀請馬旭作報告。老伴擔心她年紀大了,講不好被人笑話。但馬旭覺得,現在身子骨還不錯,應該為黨做點什麼。她一遍遍學習黨史軍史,記不住的就做成小卡片,隨身帶著和老伴相互提問,加強記憶。第一次講課就大受歡迎。

人物評價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感動中國組委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