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韓寶華的結果 展開
-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教員
- 京瀚軒書畫院副院長
韓寶華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教員
徠韓寶華 男,韓寶華生,天津人。中共黨員。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
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助教,北京醫學院教員,天津師範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教員。現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
自著有《檔案文獻編纂學綱要(初稿)》、《檔案文獻編纂學教程》;合著有《檔案文獻編纂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及國家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編研概論》(獲中國檔案學會科研成果二等獎)、《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略》等教材;發表有《論檔案文獻編纂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原則》、《回顧與展望:發展中的檔案文獻編纂學》(獲中國檔案學會科研成果三等獎)、《走向共享:中國的檔案文獻編纂》、《再論檔案定義與檔案的本質屬性》等論文;編輯有《文獻編纂學參考資料》、《檔案文獻編纂學參考資料》;合編有《帝國主義與膠海關》、《檔案編纂新論》;主審有《佳句秀語大辭典》、《檔案管理精覽·檔案文獻編纂與研究》;曾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檔案學詞典》、《中國檔案文獻辭典》部分條目的編寫工作;合譯有《蘇聯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書分九章,從先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我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檔案文獻編纂工作,包括各種史料的編纂和對重大編纂活動、重要的文獻彙編成果的深入分析評價,並探討了檔案文獻編纂的形成與發展。全書批判地繼承了我國檔案文獻編纂的歷史遺產,總結了現實經驗。可作為高校檔案專業必修課教材。
一、檔案的第一次整理
檔案作為人類知識的信息資源,必須經過人們不懈的開發、才能將檔案信息加以利用,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手段很多,最基本的措施是對檔案的一次整理,即將檔案文件進行收集、分類、立卷、排列、編目、鑒定、編製檢索工具以及進行統計等等。其目的是方便讀者利用,保護檔案原件,儘可能地延長檔案的壽命。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屬於檔案館(室)的基礎工作。
二、檔案的第二次整理
檔案編纂者根據一定的專題,對有關檔案進行查選,並進而加以考訂、加工等一系列編輯工作,以保證編纂公布的檔案文獻的系統性、全面性,這就是檔案的第二次整理。
檔案的第二次整理必須在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基礎上才能完成,只有檔案的第一次整理工作做的徹底,檔案的第二次整理才有保障。同時檔案的第二次整理又是第一次整理的高級階段,它反過來又可以檢查第一次整理工作。
徠檔案定義的研究,應該是檔案學研究的一個永恆的課題。定義,甚至是基本定義,尚未成為“最終的、最完備”的定義,是科學研究中常見的正常現象。有關定義的討論、修正、爭鳴,正反映著人們隨著實踐的發展,隨著認識的深化而不斷探尋真理的高度能動性和責任心。從檔案學歷史上檔案定義提出、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