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苦葛的結果 展開

苦葛

豆科葛屬植物

苦葛(學名:Pueraria peduncularis),豆科,葛屬,纏繞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著,披針形,早落;小托葉小,剛毛狀;小葉卵形或斜卵形,長5-12厘米,寬3-8厘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急尖至截平,兩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無毛;葉柄長4-12厘米

形態特徵


苦葛
苦葛
總狀花序長20-40厘米,纖細,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花梗纖細,長2-6毫米,萼鍾狀,長5毫米,被長柔毛,上方的裂片極寬,下方的稍急尖,較管為短;花冠長約1.4厘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具2個狹耳,無痂狀體,翼瓣稍比龍骨瓣長,龍骨瓣頂端內彎擴大,無喙,顏色較深;對旗瓣的1枚雄蕊稍寬,和其他的雄蕊緊貼但不連合。跡果線形,長5-8厘米,寬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紙質,近無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荒地、雜木林中。

分佈範圍


產自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歐洲西部等地。

主要價值


藥材名:苦葛根
拼音名:Kugegen
拉丁名:Pueraria omeiensis Wang et Tang
別名:峨眉葛藤,苦葛
名稱考證:苦葛根 (《貴州草藥》)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葯豆科植物
藥用部位:峨眉葛藤的根。本植物的花(苦葛花)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辛苦,平。入肺、胃二經
功效主治:清熱,透疹,生津止渴。治麻疹、口瘡、消渴。
資源分佈:分佈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相關選方:①治麻疹不透:苦葛根、一枝黃花各五錢。煎水服。②治吐血:苦葛根,見血飛、烏泡根、苦參根各五錢至一商。煨水服。③治消渴症:苦葛根二兩,胭脂花根一兩。煨水服。④治白口瘡:鮮苦葛根(燒炭研末)、枯礬粉各五分。混勻搽口腔患處。
原生形態:蛾眉葛藤,又名:苦葛。藤本。根粗大。莖長數米,被稀疏黃色長硬毛。三出複葉互生,具長柄;頂端小葉闊橢圓形或近於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於闊楔形,兩面被伏貼的白色長硬毛;兩側小葉斜闊卵形;托葉盾狀,橢圓形,小托葉狹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長7~20厘米,花多數;萼具4齒,萼齒披針形,均密被黃色短硬毛;花蝶形,紫紅色。莢果帶形,密被黃色長硬毛。花期7~8月。8月初開始結果。生於草坡或灌木叢中。分佈雲南、貴州、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