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和尚的結果 展開

王和尚

沈括文章中人物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

原文


種世衡初營青澗城①,有紫山寺僧法崧,剛果有謀,以義烈自名。世衡延置門下,恣其所欲,供億無算。崧酗酒狎博,無所不為,世衡遇之愈厚。留歲余,崧亦深德世衡,自處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謂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陰與賊連,何相負也?”拽下械繫,捶掠極其苦楚。凡一月,濱於死者數矣,崧終不伏,曰:“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則死矣,終不以不義自誣。”毅然不顧。世衡審其不可屈,為解縛沐浴,延入卧內,厚撫謝之,曰:“爾無過,聊以相試耳。欲使為間,萬一可脅,將泄吾事。設虜人以此見窮,能不相負否?”崧默然,曰:“試為公為之。”世衡厚遺遣之,以軍機密事數條與崧,曰:“可以此藉手,仍偽報西羌。”臨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贈之,曰:“胡地苦寒,以此為別。至彼,須萬計求見遇乞,非此人,無以得其心腹。”遇乞,虜人之謀臣也。崧如所教,間關求通遇乞。虜人覺而疑之,執於有司。數日,或發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崧初不知領中書,虜人苦之備至,終不言情。虜人因疑遇乞,舍崧,遷於北境。久之,遇乞終以疑死。崧邂逅得亡歸,盡得虜中事以報。朝廷錄其勞,補右侍禁,歸姓為王。崧后官至諸司使,至今邊人謂之王和尚。世衡本賣崧為死間,邂逅得生還,亦命也。康定之後,世衡數出奇計;予在邊,得於邊人甚詳,為新其廟像,錄其事於篇。

註釋


①種世衡(985—1045):字仲平,洛陽人。官至環州知州兼環慶路鈐轄,為一時名帥。清澗城:今陝西清澗
②《宋史·種世衡傳》記載法崧本姓王,名光信,驍勇善騎射。初以熟悉邊境地區山川道路,常為世衡出兵作嚮導,世衡奏以為三班借職,並為之改名崧(亦作嵩)。及受世衡派遣入夏,被夏人囚禁於陷阱中,備嘗艱苦。後來西夏內亂,其大臣野利等被殺,元昊有意與宋講和,遂遣法崧回。鄜延經略使龐籍疏上其事,言其勞苦及離間之功,乃遷崧官為三班奉職,又因崧自陳而繼遷侍禁、閤門祗侯。其他宋人筆記所說亦互有異同,而以沈括此條所記較為詳細。

譯文


種世衡最初營建青澗城時,有個紫山寺僧人法崧,剛毅果決有謀略,以敢於為忠義獻身自稱。世衡招納他為門下客,任其恣意放縱,供他揮霍的錢財無數。法崧酗酒賭博,無所不為,世衡對他予厚待。過了一年多,法崧也對世衡深深感恩,不懷疑世衡對他的信任。有一天,世衡忽然發怒,對法崧說:“我對你如此厚待,而你竟暗地裡與羌人勾結,為何負我?”命人拽下去銬上刑具,囚禁起來,捶笞拷掠,極其嚴酷。一月之內,法崧幾次被折磨得要喪命,而到底不認罪,說:“我法崧是大丈夫。府公您聽信奸人之言,要殺我您就殺,我也不過一死,但決不會招供沒有的事,接受您強加給我的這種不義之名。”對世衡的行為毅然不顧。世衡確知其不可屈服,於是為他脫去繩索刑具,讓他沐浴更衣,引他到自己的卧室內,深切安撫道歉,說:“你沒有過錯,我不過姑且試試你。想讓你做間諜,萬一你被脅迫不能承受,將會泄露我的機密。假如羌人也像我這次試你一樣對你窮盡折磨,你能不能不負我?”法崧默然不語,然後說:“我為府公試試。”世衡厚贈錢財而派他走,又告訴他幾條軍事機密,說:“你就以這幾條機密為借口下手,假裝西投是為了把機密報告給西羌人。”法崧臨行時,世衡又脫下所穿的絲絮棉袍送給他,說:“胡人之地酷冷嚴寒,我就以這個作為分別的禮物。到了那裡,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求見遇乞,除非此人,你無法得到他們的心腹機密。”遇乞其人,是西夏的第一謀臣。法崧按世衡的布置,偷渡邊關到了西夏,要求見遇乞。羌人有所提防而懷疑他,把他抓起來送到了有關機構。過了幾天,有人扯破他的棉袍搜查,在棉袍的領子中發現了世衡給遇乞的書信,言詞十分真誠親密。法崧原先並不知道衣領中有這書信,羌人嚴刑拷打備至,法崧始終不講實情。羌人因此而懷疑遇乞,就放了法崧,把他轉移到西夏的北部地區。不久后西夏生變,遇乞最終因受懷疑而被殺。法崧遇機會得以逃歸,盡得羌中情況而報告朝廷。朝廷肯定了他的功勞,補授他為右侍禁,又讓他還俗,複本姓為王。崧後來官至諸司使,至今邊境地區的人還稱他為王和尚。世衡本來是出賣法崧,用他的死來離間羌人的,他遇機會得以生還,這也是他的命。康定年間以後,世衡守邊屢出奇計;我在邊境任職時,從邊地人那裡得知王和尚的事迹,甚為詳細,因此為他重塑了廟像,並以這篇文章記錄其事迹。

作者簡介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后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征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