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ɡěnɡ zǔ)是一個詞語,具有阻塞、斷絕,阻攔、阻擋,“梗阻”行為的三層意思。
1.阻塞;斷絕。
明
唐順之 《請游兵疏》:“江 北今歲收功克捷,陵寢免於震驚,運道不致梗阻。”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丙午丁未》:“然時已梗阻,廈門 值 林爽文 之變,留滯年餘,始得歸里。”
《人民文學》1979年第1期:“還有緩緩行進的掛著風帆的架車,造成多少次磨蹭,停滯,梗阻!”
2.阻攔,阻擋。
清
薛福成 《審機》:“今乘 永福 歸誠於我,撫而用之,彼當惟命是聽,即 保勝 設關,必無梗阻。”
3.即“梗阻”行為。
梗阻是指在資源與市場之間,上級政策與群眾利益之間的障礙。革除“梗阻”,就是要按市場規律、按法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