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縱坑切梢小蠹

松縱坑切梢小蠹

松縱坑切梢小蠹,屬昆蟲、鞘翅目,1年1代,以成蟲在樹榦基部樹皮底下或被害梢內越冬。

形態特徵


成蟲
松縱坑切梢小蠹成蟲圖
松縱坑切梢小蠹成蟲圖
體長4-5mm,橢圓形,栗褐色,有光澤並密生灰黃色細毛。前胸背板梯形,上具刻點。觸角和跗節黃褐色。鞘翅端部紅褐色,前翅基部具鋸齒狀,前翅斜面上第二列間部的瘤突起和絨毛消失,光滑下凹。
淡白色,橢圓形。
幼蟲
體長5-6mm,頭黃色,體乳白色,粗而多皺紋,體彎曲。蛹體長4-5mm,白色,腹面后末端有1對針狀突起,向兩側伸出。

發生規律


1年1代,以成蟲在樹榦基部樹皮底下或被害梢內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一部分成蟲侵入伐根、倒木、衰弱木皮下蛀坑室交配產卵。一部分飛向嫩梢,蛀入梢部為害。越冬成蟲離開越冬場所后,一部分飛向樹冠侵入嫩梢進行補充營養,然後尋找倒伏木、瀕死木、衰弱木、伐根等處蛀入。雌蟲先侵入,築交配室,雄蟲進入交配。卵密集地產於母坑道兩側。另一部分不補充營養,直接飛向倒伏木、衰弱木進行繁殖。一般每雌產卵40-70粒,多者至140粒。產卵期限長達80餘天。成蟲在繁殖期分兩次產卵。第1次產卵繁殖的成蟲經110-120天補充營養達到性成熟,因此出現的越冬代成蟲春季不補充營養,於第2年春開始交尾產卵;第2次產卵繁殖的成蟲當年只經70-90天的補充營養期,第2年春仍蛀梢補充營養20-40天,然後蛀干、交尾、產卵。越冬成蟲於4月中旬飛出后在倒伏木等適宜繁殖處築坑道產卵,第1 次產卵后飛出坑道蛀入梢頭,恢復營養20天左右,5月中、下旬再飛回倒伏木進行第2次產卵。此蟲的發生及為害規律為:陽坡較陰坡發生早;立地條件差較立地條件好的發生早;衰弱木較健康木發生早、受害重;林地衛生狀況差的較衛生狀況好的發生早、受害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營造混交林,選擇良種壯苗,加強撫育,增強林木的抗性。
②加強林區管理。及時清除蟲害木、被壓木、倒伏木,注意保持林地衛生;林地設置餌木,於4月底以前放在林中空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新的成蟲飛出之前進行剝皮處理。
保護天敵
保護與利用啄木鳥等天敵。
藥劑防治
必要時用20%菊馬乳油500倍、20%速滅殺丁乳油噴干防治;對於在土層或根際越冬的成蟲,可在該蟲飛出之前噴灑20%殺螟松、或90%敵百蟲1000倍液。